□经阳阳
新形势下农业银行转型经营之策
□经阳阳
新常态下,农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激烈。本文对农业银行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实现转型经营提出建议。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利润构成造成较大影响。
我国银行业传统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存贷款利息差。过去银行业准入门槛高,民资和外资基本无法涉足,银行严格意义上处在垄断的地位,几乎不存在什么竞争。同时由于过去中国政府对企业上市、股票发行、企业债券发行等的严格限制,企业的资金来源只能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向银行申请信贷、向民间资本借高利贷等途径来实现。第一种因为过程过于漫长,不利于企业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来壮大规模而被绝大多数企业所摒弃;第三种则由于民间资本的合法性和成本畸高等问题而让大部分企业望而却步;因此,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只能是向银行申请贷款,而可供企业选择的银行只有几家,银行在与企业的议价中出于强势地位,加上国家对存贷款利率的严格限定,银行名正言顺的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赚取相当可观的利率差价。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加速,国家放松了资本融资等的限制,一是民营资本、外资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门槛大幅降低,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银行不再局限于中农工建等少数几家;二是企业达到一定准入条件以后可以通过股票发行、企业债券发行等渠道吸收闲置的民间资金;三是国家逐渐取消利率管制,吸收存款的成本在不断攀升,银行在与企业议价过程中逐渐处于弱势地位,利息差在不断的收窄。同时,银行属于高资本消耗行业(比如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等要求特别高;固定资产如营业网点的建设投入巨大等),这也在蚕食银行大量利润。综上所述,主要依靠存贷款利息差实现盈利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二)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银行经营风险逐渐暴露。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的不断调整,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使得国民经济进入阵痛期,传统低端制造业、“两高一剩”行业等夕阳产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困境,然而由于这些企业规模通常较大,可以给银行带来大量存款和其他中间业务收入等原因,银行业对于这些行业的信贷资金投放余额占总体信贷规模的比例一直较大。如银行业对于整个房地产产业链的信贷资金投入规模很大,2014年以来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房地产市场持续遇冷,房地产行业的贷款资金安全性也面临着巨大考验。
(三)企业对金融服务的时效性和综合收益要求越来越高。
过去由于企业在银行申请贷款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远高于向民间资本借高利贷,所以仍然有不少企业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被迫”选择了后者。而在新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不能缩短企业从资金需求到信贷资金投放的时间,就很难留住优质客户。另外,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联系也不再局限于资金结算、信贷等传统业务,企业对银行能给自身带来综合收益的要求越来越高。
(四)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和专业化需求越来越高。
随着中外企业业务往来的不断加深,涉及外国法律、习俗、资金结算方式、海外并购等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知识越来越多,对于企业来说,熟悉这些知识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都太高,而且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这些业务也不是经常发生的。这就需要银行为有特殊需求的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资金结算、法律咨询、并购方案等方面的服务。
(一)重视客户维护。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服务型行业,银行从业者应牢固树立“顾客就是上帝”的经营理念。做好文明服务,高效高质的为客户服务,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养,强化业务技能水平,努力缩短客户等待时间,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维护好客户,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处于有利的市场地位。
(二)完善业务流程。
不断优化技术手段和制度设计,废除不合理规章制度,优化流程设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在保证风险控制的要求下尽可能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客户耗费的时间成本。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减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继续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积极与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在合理有效分散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量和投放力度,并借此推动公积金开户、企业网银、代发工资等中间业务、结算业务的发展。
(四)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力度和速度,优化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互联网金融载体,不断拓展其深度和广度,将更多业务移植到互联网金融渠道,这也可以间接减少一线员工的工作压力,减少营业网点成本开支。
(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随着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传统银行业赖以生存的盈利模式势必难以为继,拓展利润来源的新渠道显得尤为迫切。农行应当利用好自身资金实力雄厚、营业网点众多、人才优势明显、业务种类齐全等优势,大力发展代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中间业务。针对介入程度不高的细分市场,应当制定相应策略,加大资源配置,扬长避短,努力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
(六)密切监测信贷资金安全,严格控制经营风险。
贷款是银行业传统资产业务的支柱型业务,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对农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谋求发展离不开“开源”和“节流”这两条途径,如果说“营销”是实现“开源”最主要的途径,那么“风险控制”就是实现“节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获取高额利润的确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不过在资金的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当中,安全性应该居于第一位。
(七)慎重选择业务经营领域。
纵观现代企业发展史,选择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很少能获得最终成功,失败的案例却很多,其中不乏微软、索尼等全球知名大企业。以微软公司为例,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微软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必应”搜索引擎、WP手机操作系统等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实际效果却是收效甚微,原来寄希望能够成为企业“现金奶牛”的新业务俨然成了企业巨大的负担。作为产品和服务高度同质化的银行业,在所有领域几乎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四大行尤其如此。从分行甚至是支行层面上来说,每个地区都有着自身显著的区域特色和不足,如果简单的以“一刀切”的方式对基层经营行下任务,既不能实现客户有效绑定,也不能实现农业银行占领市场领先地位的目的,反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幅增加农业银行的资本消耗,绝非明智之举。
农业银行可以学习借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成功的管理经验,考虑加强总行、分行、支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由支行牵头对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在总分行的引导下,结合国家和上级行产业扶持政策等要求,制定出详尽可行的方案,并随着经济环境、客观经营等的需要不断调整,重点发展那些发展前景好、能实现产品和服务组合营销目的、能有效产生客户粘性、预期将来能给农业银行带来显著收益的产品细分市场和行业,避免因为资源投入过于分散造成的低效率经营陷阱。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南京溧水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