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玲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224300
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评价
唐建玲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24300
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2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52例同期行单纯剖宫产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剔除肌瘤后将切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无恶变,术后切口恢复较好。结论:剖宫产术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是可行的,降低了二次手术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临床价值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在35岁以上的妇女中,约有20%患有子宫肌瘤,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以及晚婚晚育造成的生育年龄的推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已成为产科较常见的疾病[1],本文观察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我科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2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9.23±3.87)岁;孕产次1~4次,平均(2.39±0.80)次;孕36+5~42+1周;平均(38.02±0.88)周,初产妇40例,经产妇12例。随机抽取52例同期行单纯剖宫产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8.87±4.02)岁;孕产次1~4次,平均(2.41±0.81)次;孕37+2~42+5周;平均(37.97±0.90)周;初产妇41例,经产妇11例。年龄、孕周、产次在两组分布均衡(P>0.05)。
1.2方法两组产妇完成术前血、血小板、凝血功能等常规检查;(1)对照组: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2)观察组:B超确定肌瘤的位置、数目、大小及形态选择合适的切口,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娩出胎儿缝合子宫切口后仔细探查子宫前后壁,按子宫肌瘤剔除常规术式进行操作,确定肌瘤类型,先用催产素在肌瘤周围浸润注射,肌瘤较大出血多者用止血带阻断血运,控制出血,每5~10min放松1次止血带,加强子宫收缩以减少出血,然后剥除肌瘤,如果是黏膜下子宫肌瘤,先给予剔除子宫肌瘤,然后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如果是浆膜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则先给予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再剔除子宫肌瘤,手术结束分层缝合腹腔各层,缝合方法先以间断“8”字缝合关闭瘤腔,然后以连续褥式锁边缝合为主。
2结果
两组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剔除肌瘤后将切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无恶变,术后切口恢复较好。
表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3讨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近年来已成为产科较常见的疾病,多因肌瘤小而未能发现,多在数患者是在怀孕期间孕检或分娩时发现,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提高术中发现的子宫肌瘤愈来愈多,因此在剖宫产手术中是否解决子宫肌瘤的问题引起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2]。不主张同时剔除学者认为[3,4]:妊娠期肌瘤核界限不清,子宫血流丰富致出血率增加,感染和发生副损伤的机会增多,且产后肌瘤可缩小,产后要继续追踪,如有必要切除肌瘤者,可待产后月经恢复后再行肌瘤剜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随着晚婚晚育造成的生育年龄推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剖宫产同时不主张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观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挑战[5]。临床研究认为足月妊娠时子宫肌瘤的边界清晰,容易分离,而且子宫对催产素较敏感,术中出血量相对增加并不多,与非妊娠期子宫肌瘤手术比较,手术难度无明显增加,故认为剖宫产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6];而如果不及时解决肌瘤,可引起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子宫恢复,增加感染机会,且再次手术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故主张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7]。本文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肛门首次排气、术后病率、术后住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剔除肌瘤后将切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无恶变,术后切口恢复较好。说明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既给社会和产妇的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又给产妇避免了行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8]。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同时核除子宫肌瘤是可行的,降低了二次手术率[9],在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术中值得注意的问题[10]:术前应当详细了解肌瘤的位置,大小和胎盘关系,准备充足血源和加强子宫收缩的药物,术前选择适当腹壁切口和子宫切口,做好充分准备;注意手术的先后顺序,通常应先行剖宫产,待剖宫产切口缝合后,最后将肌瘤剔除;剔除肌瘤时多数病例会有较多出血,为防止子宫出血应查清子宫肌瘤的具体位置,把缩宫素注射于瘤体周围,同时适当按摩子宫,让子宫处于收缩状态;若肌瘤剔除后出血,经宫缩剂等一般处理无效,应当机立断,行子宫动脉结扎或髂内动脉结扎术,必要时行子宫切除[11]。
参考文献
[1]裴春红.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9):2604-2606.
[2]胥红斌,吴强.剖宫产术中对子宫肌瘤不同处理方式的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0):1533-1534.
[3]张桂芳。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28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13-214.
[4]陈叙,于宁,常颖.剖宫产术中妇科肿瘤的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0):741-742.
[5]赵敏琦,崔玲.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诊断与处理的新观念〔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11):861-862
[6]叶林.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8):108-109.
[7]卫素芳,卫玮,马金花.手术治疗子宫肌瘤998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1):1377-1378.
[8]刘学容.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分析〔J〕.四川医学,2013,34(6):809-811.
[9]周妙玲,李艳红,刘玉.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的处理及结局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6):1213-1214
[10]王或.剖宫产术中应用止血带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5):3400-3401.
[11]邵燕霞.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28):5832-5833.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5-03-27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