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鲲 江苏省丰县中医医院普外科 221700
内扎外凝术与传统内扎外剥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比较
吴鲲江苏省丰县中医医院普外科221700
摘要目的:探讨内扎外凝术较传统内扎外剥术治疗混合痔的优势。方法:将2010年8月-2013年8月确诊为Ⅱ~Ⅳ混合痔的113例患者随机分为内扎外剥组和内扎外凝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观察两种手术的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48h内切口疼痛程度,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有效率均为100%。内扎外剥组自述疼痛明显的患者人数多于内扎外凝组。内扎外剥组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患者人数高于内扎外凝组。结论:内扎外凝术治疗混合痔较传统的内扎外剥术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内扎外凝术
痔疮是临床多发性肛肠疾病,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临床症状以便血、反复脱出、嵌顿为主,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其中混合痔是目前治疗难点之一,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内扎外剥术是传统的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方法,该法操作相对简单,但术中易损及齿线及齿线区感觉上皮,造成患者术后排便反射减弱,精细控便能力下降。此外,手术创面大、愈合时间长、术后肛门水肿等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1]。鉴于内扎外剥术的上述不足,笔者近年来采取内扎外凝术治疗混合痔,取得满意疗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确诊为Ⅱ~Ⅳ混合痔的113例患者纳入观察。并排除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肿瘤、瘢痕体质及妊娠期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内扎外剥组和内扎外凝组。其中内扎外剥组患者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8.13±8.52)岁;内扎外凝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5.60±10.0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期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肠道准备,保持直肠下段及肛管清洁。
1.2.1内扎外剥组:患者骶管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在距肛缘2cm左右处钳夹外痔并轻轻提起,在基部作V形切口,从基底向内侧钝性分离至齿线处。钳夹内痔部分,暴露痔核根部血管,于痔核根部采用2-0号肠线行8字缝扎,切除痔核残端。同法处理其他痔核。相邻痔核间保留至少0.5cm宽皮桥。
1.2.2内扎外凝组:患者骶管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钳夹内痔并轻轻牵拉,暴露痔核根部血管,距齿线约2~3mm处采用2-0号肠线行8字缝扎,切除痔核残端。钳夹外痔部分,在基部作V形切口,暴露血管,采用电刀行多点分次电凝,以电极周围组织变性为度。
术后两组患者均在肛管及切口处置凡士林纱条,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术后给予抗生素静滴3~5d,每日便后坐浴,常规换药。术后6h进半流质饮食。
1.3观察指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痔疗效标准》评价两组手术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术后48h内切口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评价标准
1.4.1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显效:局部出血、异物脱出、肛门坠胀等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基本消失。有效:局部出血、异物脱出、肛门坠胀等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变。
1.4.2VAS评分标准:分为0~10分,分数越低,痛感越轻。其中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有效率均为10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种方法均为临床治疗混合痔的有效方法。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内扎外剥组VAS评分为(4.51±0.69)分,内扎外凝组为(1.92±0.31)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17.33,P=0.006<0.01)。内扎外剥组7例患者表示疼痛明显,不能安睡,需服用止痛药,1例患者表示疼痛剧烈,无法忍受。而内扎外凝组只有2例患者表示疼痛明显,需服用止痛药,大部分表示疼痛轻微,可以耐受。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内扎外剥组患者出现切口出血、肛周水肿、溢便等各种并发症均高于内扎外凝组,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
3讨论
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人们早期认为痔疮是直肠下部或肛管内的静脉丛发生扩张的结果,而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是导致痔疮出血的原因。但近年来随着对痔疮发病机制及局部解剖认知的加深,学者们提出痔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肛垫),属于人体正常解剖结构的一部分。肛垫能协助括约肌维持肛管的正常闭合,有维持肛门自制的作用,避免肛门失禁。而肛垫出现病理性增大及固定肛垫的韧带发生损伤而导致肛垫异常移位即为内痔。肛周皮下血管丛的异常病理性扩张则形成外痔。内痔若通过血管团与外痔融合即为混合痔。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混合痔是目前治疗难点之一,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对痔发病机理认识的深入导致痔疮手术治疗的理念及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治疗方法上不再以彻底切除痔为目的,而是将消除痔的症状作为衡量治疗效果的标准[1]。
内扎外剥术是传统的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方法,该术式最早由Mile S在1919年提出。这种手术对于单发或相对独立的内痔、混合痔效果较好。但由于手术创面较大、术中对肛周皮肤造成牵拉损伤,加之肛管及肛缘皮肤对痛觉刺激较为敏感,共同造成患者痛觉反应明显[2,3]。此外,手术影响肛管淋巴及血液回流,因此常常导致术后肛周水肿[4]。由于术中损及齿线及齿线区感觉上皮,造成患者术后排便反射减弱,精细控便能力下降[5]。本文结果也证实内扎外剥术后自述疼痛明显的患者较多,部分患者出现肛周水肿、排便轻度失禁等并发症。
内扎外凝术中采取先行结扎并上提内痔,后行电凝消除外痔的方法。内痔结扎产生的牵拉作用会导致外痔形态发生改变,部分外痔因肛垫上移痔核变小,更易于切口位置的选择。由于切口的减少和缩小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及肛周水肿的发生率。同时,由于齿线区域基本无损伤,降低了患者控便反射减弱及发生术后溢便的可能性。电凝法的使用不仅阻断痔核内部血流供给,还切断周边血流,减少痔疮复发的生理基础,降低复发率[6]。同时,电凝法还能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本方法的优势在于手术创面小、能保证正常的肛管生理解剖结构、对齿线区的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内扎外凝术治疗混合痔较传统的内扎外剥术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庆利,王志,陈体超,等.混合痔手术方法的选择〔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10-2111.
[2]支晨阳.混合痔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的临床对比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49-50.
[3]邓祥韬,陈涛.外剥内扎术与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166-167.
[4]陈红霞,牛超,雒福东,等.混合痔手术切口水肿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81-82.
[5]訾维,翟文炜,贺向东,等.内扎外剥术加肛门成形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4):82-83.
[6]张兆明,李世新,罗汉传,等.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手术中应用电离子治疗机效果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28(3):185-186.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5-03-11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7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