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自来水信息透明榜

2015-02-26 23:28王元元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出厂管网供水

王元元

伴随着自来水污染事件的频繁曝光,民众对于水质安全的担忧与日俱增,要求水质信息公开的呼声也日渐强烈。相比之下,各地在自来水水质信息公开上的步伐要缓慢得多。

早在2007年,当时的建设部就颁布了《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对各地供水单位在水质公布上的义务作了规定:城市供水单位要按照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的要求公布有关水质信息;接受公众关于城市供水水质信息的查询。

如今7年过去了,自来水水质信息公开程度仍不容乐观。2015年1月,《瞭望东方周刊》对前述29个进行过水质检测的城市在2014年6月~12月公开的自来水水质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以反映当前各地的水质公开现状。

公布周期各地决定

2007年7月1日,中国开始实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俗称新国标。新国标不仅增加了指标数量,还对每项指标给出了明确限定值,要求各地自来水公司保证水质合格。

但对于各地自来水水质的公布周期、公布指标、公布类型,相关部门并未作出强制而明确的要求。上述提到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对于水质公开的表述也较为模糊,这实际上是把水质信息公开的权限交由各地自行决定。

“这样做的问题就在于把本应该强制公布的水质信息变成了选择性公布,甚至是不公布,对各地没有了约束。”一位要求匿名的饮用水研究专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新国标只要求各地必须检测42项常规指标,对64项非常规检测项目则放宽到2012年7月1日,“等于说给各地留了5年的时间去做准备”。

2012年7月1日后,各地在被强制要求执行106项饮用水检测标准的同时,也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水质管理条例,其中多数对水质信息公开作了要求。

比如,北京从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城市公共供水水质信息公开工作管理办法》就规定:北京市各公共供水单位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公布上一季度出厂水42项、管网水7项指标检测结果的最大值、最小值;每年1月15日前,公布上年度出厂水106项水质指标检测结果的最大值、最小值。

根据本刊记者的不完全统计,29个城市中七成以上的城市都制定了相关的自来水管理条例,对水质信息公开作出要求。不过,各地在公布周期上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每月公布一次的有西安、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杭州、重庆等15个城市,约占城市总数的52%;每周公布一次的有济南、青岛、无锡3个城市;每日公布一次的有宁波、邵阳、苏州3个城市。

另外,合肥是每10天公布一次,北京是每季度公布一次,武汉则是不定期公布。沈阳、娄底、郴州、长春、哈尔滨这5个城市则查询不到任何水质公开信息。

“水质信息公开是必须的,但公布周期完全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因为自身条件较好,自然在信息公开上也做得比较到位,但一些二、三线城市就不尽如人意了。”上述专家说。

他的分析是,小城市无论是在财力还是技术设备上都无法满足自身需要,这就给水质公开带来了难度,“水质公开的前提是能够检测水质,很多地方连106项指标都检测不了又谈何公开。”

四成城市只公布出厂水指标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各级供水单位需要对出厂水(即经过水厂加工后向管道输送时的自来水)和管网水(即出厂水经过管网输送后流入住户家中的自来水)两种水质进行检测。

一般来说,各地多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出厂水的42项常规指标和64项非常规指标进行检测,每年至少一次。而管网水因为只需检测7项指标,且所需检测技术比较简单,所以检测周期和公布周期也相对较短。

“出厂水和管网水是有区别的,必须分开检测和公布,不能混为一谈。”饮用水研究专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出厂水合格并不一定代表民众喝到嘴里的自来水就合格,“出厂水可能在管网输送的过程中遭受二次污染,所以必须将两者区分开来。”

就本刊记者的统计来看,上述24个可查到水质信息的城市中,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20个城市都明确区分了出厂水和管网水,占总数的83%。而重庆、南京、合肥、邵阳4个城市则没有区分出厂水和管网水。

不过,在20个明确标注出厂水和管网水的城市中,每个城市公布的水质类型也不尽相同。西安、上海、北京、广州等12个城市既公布出厂水水质也公布管网水水质;乌鲁木齐、衡阳、苏州、宁波这4个城市只公布了出厂水水质;天津、大连、济南3个城市只公布了管网水水质。

“出厂水的合格率肯定比管网水高,所以有些地方为了规避风险,在公布水质时多选择出厂水指标。”上述要求匿名的专家说,一旦发生水质问题,自来水公司就可以推脱责任,将问题归咎在管道输送的二次污染上。

即便是那些明确标注出厂水和管网水的城市,在两种水质指标上也没有严格区分,多数将其混为一谈。银川公布的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为同样的4项指标,杭州和昆明为同样的9项指标,深圳为同样的42项指标。

在具体的指标公布上,各地的差异更大。在具体的指标公布上,各地的差异更大。以出厂水为例,西安公布了67项指标;北京、上海、广州等6个城市公布了42项指标;衡阳公布了37项指标;郑州、杭州、昆明、合肥等地公布了9项指标;厦门公布了8项指标。

即使是只有7项指标的管网水,各地也没有统一步调。西安公布了42项指标;杭州、昆明、深圳公布的是9项指标;厦门公布了8项指标;广州、济南公布了6项指标;武汉、银川、大连只公布了4项指标。

“很多地方都没有完全按照标准的要求指标来公布,少公布的现象很普遍,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有意选择公布指标,刻意忽略一些有问题的指标。”上述专家说。

政府数据公开有所改进

2014年4月,本刊也曾对全国40个大中城市的自来水水质公开信息进行过搜集整理。相较上一次,本次的统计结果显示,某些城市在水质信息公开上已经有所进步。比如,乌鲁木齐在上次的统计中水质公布周期是每季度一次,而此次统计时已经变为每月一次,周期大大缩短。

当然,大多数城市的两次统计结果并无任何变化,比如长春和沈阳两次均查询不到任何水质公开信息。不过,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水质信息公开仅仅是第一步,如何保证信息的客观真实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大家都不相信这些公开的信息,那就等于白公布了。”王占生说,各地公布的数据多少存在一些疑问,这就导致了民众的不信任。比如,昆明在每月公布的水质报告中,9项指标中的8项标注合格率为100%,剩余一项标注为99.64%。

“所有地方公布的水质信息无一例外全部合格,但全国每年又有不少的自来水事件发生,这样的矛盾该怎么去解释呢?”上述专家说,水质数据屡被质疑与我国当前的水质检测体系有关。

目前,所有城市公布的自来水水质检测结果主要来自两个机构:一是国家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网地市分站、一是本地自来水公司下属的水质检测中心。

中国的城市供水水质检测体系由国家中心站、42个国家站和近200个地方站组成。在国家网覆盖的城市,城市自来水检测中心和国家检测网的地市分站其实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即使是那些国家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网没有覆盖的中小城市,自来水的检测任务也都是由公司内部的水质检测机构负责。

王占生始终认为,饮用水水质如果缺少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数据,那么“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饮用水供应商将无法受到有效的监督,他们即便发现了问题,也可能会“内部消化”。

实际上,本刊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地一般由水质监测单位出具水质报告,然后交由自来水公司审核,再上报至各地的水务部门审核发布。

“各地公布的水质信息无一例外是全部合格,有些地方甚至直接标注合格率是100%,多少有点疑问。只能说,谁也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说得过去就行了。”上述专家说,有些主管部门对水质安全问题认识不足,缺少责任意识。

王占生也指出,检测时间和地点的不同,也可能导致数据的不同:“自来水公司知道什么时候水质好、什么时候水质坏,那它检测时选择水质好的时间检测,得出的结果就合格了。而且,各地水质检测的频率并不高,这不能保证发生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及解决。”

按道理说,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工作应属于卫生部门下属的卫生监督所。但现实情况是,多地的卫生监督部门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并不具备做水质监测的能力,只能选择自来水公司公布的检测数据。

“一方面水质信息要公开,另一方面公开的水质信息要有公信力,让民众相信,这样才不会因为饮用水而引发恐慌。”上述专家说。

猜你喜欢
出厂管网供水
山西力推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
叠压供水技术在城市供水中的应用分析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农村片区供水模式探究
东莞打响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攻坚战
2016年12月甘蔗与蔗糖市场动态
拖拉机报废的技术条件
浅谈GIS在石油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我所理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