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林
曾经盛行一种木桶理论,即一个木桶由长短不一的木片箍成,其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个木片来决定的。这个理论自然也适应于农村教育,而且这个木桶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中的盛水最少的桶,属于弱“桶”群体。
说实话,箍桶的木片都不怎么高,却仍有长短之分,那最短的那片是什么呢?就是家庭教育。为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弊在家长。是的,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家长。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责无旁贷。何况先入为主,这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会影响终身。而很明显,很多家长并没有扮演好这个关键角色,绝大多数是失职,甚至有些家长还扮演了反面角色。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两个潜意识在作怪
1.小农意识。
先听听家长在说什么:“学啥呀?初中毕业就成,能找个活干就行。我初中都没毕业,现在不是好好的?”“学习有啥用?认个字,会算帐就行!”
再看看家长在做什么:学校精心组织市教育专家来做报告,许多家长托词不到,有的中途退场,有的在会场内三五成群,东拉西扯,简直成了“交谊会”,更有个别家长扰乱会场秩序,捣乱起哄。专家旁征博引,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却是春风过驴耳,家长置若罔闻。
此类家长在农村可以说是俯拾即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作祟的就是小农意识。小农意识就是大家都是农民,虽然已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却不可避免地带有农业时代的审美观、价值观,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期望值太高不合理,同样期望值太低,学生轻易完成,就不思进取了,导致学生树立错误的学习观念和意识。这样耳濡目染的灌输,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2.暴发户意识。
小农意识和暴发户意识,是同时产生的。什么是暴发户?就是原本没钱的人突然变得有钱了,但是文化品位没跟上。暴发户意识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以钱为美,以贵为美。的确,现在农村出现了不少暴发户。比如,穿戴的金银首饰越多越好,房子盖得越富丽堂皇越好,街道、服装越光滑、越闪亮越好。他们以金子、以钱为标准来衡量一切,其子女当然身受其害。一下课,学生就蜂拥向小吃部,里面人涌如潮。小农意识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攀比意识浓厚,喜欢模仿。于是乎,学校里出现攀比恶习,男生比衣着,女生比打扮,甚至连手机等高档货也开始入侵校园。因此,“君不见,高堂创业似薄冰,半丝半屡唯力艰;君不见,学子花钱如流水,一掷千金不痛惜”,金钱崇拜,物质至上,颠覆了正确的价值观,更蒙蔽了学生的心灵。
这样的意识施加于教育,危害甚巨。家长的意识就不仅仅是影响着学生的意识,而是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教育注重言传身教,而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言传,却是敌不过家长的身教,身教重于言传,且身教在先,先入为主,再言传,即便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是收效甚微。
三、两个意识带来家长关注的两个极端。
1.只注重学生身体成长,而忽视学生心智成长。
一句话:“只要孩子不出事就行。”当真是低标准,没要求。这些家长整个把学校当作“托儿所”,教师是保姆。他们视孩子为负担,推卸责任,采取甩手策略。许多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只问学生温饱,成为名副其实的“免费提款机”,真正的“衣食父母”。平时缺少沟通和交流,根本不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直到大错铸成,才恍然大悟,可惜为时已晚。我有一个小表弟,刚小学三年级,就已经成绩一塌糊涂,他父母早出晚归,累死累活,一天见不到几面,他连顿热饭都难得吃到,何谈教育?只重视物质教育,而忽略情感教育,甚至没有情感教育。这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对父母没有感情,据著名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陶宏开教授统计,此类学生高达51%,这并非危言耸听。
2.只注重成绩,一叶障目,不见其他。
有不少家长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寄托于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过高,希望跳出农门,而忽视其他。有些家长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参加学习外的艺体活动,只看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何谈全面发展?以分数定英雄,当然这样做的不只是家长。开家长会,许多家长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了解学生的分数成绩,其他的一概不理。
三、两种关注引发两种失败的教育方式
1.袒护孩子,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缺乏自立、自主能力,而且一般蛮横张扬。有个学生撒谎说母亲出车祸,教师打电话询问,其母安然无恙,其父却赶来为其圆谎,溺子如此!
2.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方式简单粗暴。两大法宝,一是骂,一是打,以家长的高姿态来“教训”孩子。以暴治暴,激化矛盾。打骂无效,就撒手不管。学生倍受压抑,产生逆反心理,或叛逆,或封闭。
凡此种种,都在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家长的素质就是学生的素质。试想,有这样的家长,要培养出合格的学生是何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