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颖, 林代琼, 李 静, 文 妍, 孙孝丽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1000)
复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效果的研究
许颖, 林代琼, 李静, 文妍, 孙孝丽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通过复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气压治疗,实验组针对淋巴水肿进行复合护理干预,在气压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记录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淋巴水肿情况,并对各程度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给予复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且无重度淋巴水肿的发生。结论复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复合护理干预; 淋巴水肿
乳腺癌是女性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水肿是临床中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在躯体和心理上都会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1]。淋巴水肿是摆在乳腺癌患者面前的一个棘手而长期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对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没有有效的方法,淋巴水肿发生后会耗费医患双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经济,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100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女性患者,探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护理策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100例,患者年龄为30~59岁,平均年龄44.4岁,≥45岁62例,<45岁38例;独居18例,与家人同居82例;经济情况:良好>1 500元/(月/人)58人,较差≤1 500元/(月/人)42人;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85例,浸润性小叶癌13例,导管内癌2例;受教育程度:小学15例,初中38例,高中40例,大学7例。患者体表面积1.3~1.5 m2, 身体指数为17~22 kg/m2, 均对诊断完全知情,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且手术与治疗技术的时间在6个月以上。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气压治疗,实验组针对淋巴水肿进行复合护理干预,即在气压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排除手术前进行任何治疗的患者、乳腺癌晚期患者、癫痫、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全部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后给予化疗结合放疗。
1.2.1一般方法:采用自制乳腺癌患者调查表在术前1天对乳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采用几何测量法对患者患肢淋巴水肿的情况进行评估,并与对侧上肢进行对比,实验组针对淋巴水肿进行复合护理干预,即在气压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对干预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测定。
1.2.2观察指标和评估方法:本自制调查量表分为两部分[2],第一部分为患者的基线资料如年龄、学历、姓名、职业、婚姻状况、医保情况和家庭收入等,第二部分为患者的疾病史如肿瘤的病理类型、淋巴水肿的发病时间、发病程度、临床分期等。
1.2.3几何测量法评估:利用测径器对患者患肢的厚度、宽度进行测量,并对手腕上1寸、肘上4寸、肘下1寸进行测量,利用公式V=h(上底面积+下底面积+4×中截面积)/6对上肢的体积进行计算,并将手语上肢体积相加即为患肢的体积,之后减去同期对侧上肢体积即为同侧上肢体积的变化量,研究中采用了手术前1天、手术后1周、手术后1月、手术后3月、手术后6月5个时间点进行测量[3]。
1.2.4上肢淋巴水肿程度:上肢淋巴水肿的评估是根据淋巴水肿的主观症状和增大的上肢体积的量进行的。正常:与同期的健侧上肢体积进行比较,患侧上肢体积无淋巴水肿发生且体积无明显增加;轻度:与健侧上肢体积比较,患侧上肢体积轻微增加,且增加量<10%,患者表现为手臂肿胀,肉眼难以分辨,多发于上臂近端内后区域,压之有凹陷;中度:与健侧上肢体积比较,患侧上肢体积明显增加,且增加量介于10%~80%,患者表现为指甲、皮肤的改变,并伴有明显肿胀,由上臂累及前臂,并伴有明显肿胀,但不影响上肢活动;重度:与健侧上肢体积比较,患侧上肢体积增加量>80%, 患者肿胀较为明显,累及范围较广,表现为浅静脉曲张和象皮肿,上肢活动受限。
1.3.1健康教育:自手术当天开始,护理人员每周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和健康讲座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并依据美国淋巴网站2003年提出的关于下肢淋巴水肿预防指南的相关规定,对淋巴水肿的日常护理和预防方法进行学习,指导患者对患侧上肢功能锻炼进行指导[4]。
1.3.2治疗干预:采用LGT-2200S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治疗,可使用可充气袖套置于水肿肢体下,采用外加压装置进行间断性加压,之后选择符合患者患侧肢体大小的弹力袜袖或绷带进行包扎,术后第2天开始间断性挤压和锻炼,每次15 min,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没疗程间隔1个月[5]。自手术后第2天进行,每天给予1次,1次时间为15 min, 10次设置为1个疗程,共进行6个疗程,各疗程之间间隔时间为1个月。
采用几何测量法测量自手术前1天、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患侧增大的体积量及淋巴水肿的程度,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6],经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的形式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2组患肢不同时间点的淋巴水肿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
2结果
术后1周,2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较低,患肢平均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患者患肢平均增加体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2组患肢增加体积比较(±s) mL
表1 不同时间2组患肢增加体积比较(±s) mL
组别术后1周后术后1月后术后3月后术后6月后对照组(n=50)359.7±11.4407.8±12.4941.2±1.01554.1±14.4实验组(n=50)337.5±9.5354.4±8.4*445.7±14.8*387.5±9.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实验组患者患侧肢体淋巴水肿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无患侧肢体发生淋巴水肿的概率在各时间点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期间实验组未产生重度淋巴水肿,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2组术后患者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比较 %
3讨论
根据美国淋巴网站2003年提出的18条预防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相应的预防[7], 在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之后,努力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和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和康复,增强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尽快适应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为其重返工作岗位提供有利条件。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支持和关心是患者坚持治疗的动力,患者家属要给予患者必要的关心,鼓励患者以乐观轻松的心态去面对疾病,以积极的情绪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营造轻松和谐乐观的家庭环境,从而提高患者对淋巴水肿的应对能力要求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必要的关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感染患者[8-10]。适度的活动和锻炼在促进淋巴循环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在给予患者介绍针对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对其患侧肢体功能的锻炼,通过日常的适度锻炼,有利于刺激横纹肌收缩、淋巴回流和淋巴液的流动[11-13], 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的淋巴水肿,加速血液循环,对患者早期活动有积极意义,但由于患者患肢的侧支循环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必须坚持适度的锻炼,早期的过度运动不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而且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从而给淋巴回流和血液循环造成障碍,导致水肿的发生[14-15]。
研究结果认为,复合护理干预是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联合气压治疗,与传统的单纯进行气压治疗的方法相比,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程度,有效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轻度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6%、2.4%、2.4%、1.6%,中度淋巴水肿发生率为0、0.7%、1.6%、2.4%,呈现递增趋势,究其原因可能与手术后、放化疗后皮下出现感染、积液等并发症的影响导致,但与对照组相比,其发生率较低,且未发现重度淋巴水肿的发生[16-18]。已有资料认为,重度淋巴水肿在治疗后其水肿的消退幅度相对于中早期淋巴水肿并不明显,这可能与重度淋巴水肿导致的梗阻、淋巴管硬化降低了治疗干预的效果有关[19-22]。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复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干预,以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结果认为复合护理干预可防止淋巴水肿的进一步恶化,能够减轻淋巴水肿的相关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在临床逐渐被广泛采用,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殷佳, 刘婷. 乳腺癌保乳术后焦虑患者不同护理方式效果评价[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4): 12.
[2]蒋延凤, 万冬菊. 系统性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 22(1): 108.
[3]黄玉, 罗淑娴.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癌病人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效果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5, 13(3): 253.
[4]高海霞, 马云. 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35): 323.
[5]运丽. 循证护理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4): 207.
[6]覃天. 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对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探讨[J]. 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7(1): 28.
[7]李惠萍, 王玲, 杨娅娟, 等. 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风险评分系统的构建和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18): 2056.
[8]时华, 薛萍, 薛桂凤, 等. 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2): 151.
[9]周扬, 张晟. 乳腺癌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18): 2051.
[10]王盈, 强万敏, 唐磊, 等.乳腺癌仿根治术后患肢淋巴水肿干预效果的护理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16): 1450.
[11]李惠萍, 王玲. 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风险评分系统的构建和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18): 2056.
[12]窦婉君, 李惠萍, 杨娅娟. 乳腺癌相关性上肢淋巴水肿三级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32): 20.
[13]田娟. 可调节上肢软垫的研制及其在预防和改善乳腺癌患者患肢淋巴水肿方面的应用效果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18): 3028.
[14]Laura E.G. Warren, Cynthia L. Miller, Nora Horick, Melissa N. Skolny, Lauren S. Jammallo, Betro T. Sadek, Mina N. Shenouda, Jean A. O’Toole, Shannon M. MacDonald, Michelle C. Specht, Alphonse G. Taghian. The impact of radiation therapy on the risk of lymphedema after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2013, 10: 22.
[15]谢玉环, 郭旗, 刘风华, 等. 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荟萃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4, 23(2): 93.
[16]尹姣, 陈冰.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体会.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6): 46.
[17]岳璇弟, 褚旭. 乳腺癌患者血清多项指标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8): 1120.
[18]程应秀.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4): 50.
[19]Ravi A, Chandra, Cynthia L. Miller, Melissa N. Skolny, Laura E.G. Warren, Nora Horick, Lauren S. Jammallo, Betro T. Sadek, Mina N. Shenouda, Jean O′Toole, Michelle C. Specht, Alphonse G. Taghian. Radiotherapy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ymphedema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Regional Lymph Node Irradiation for Breast Canc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2014, 10: 23.
[20]雷睿文, 欧林洋, 黄湛, 等. 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对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J]. 广东医学, 2014, 35(5): 704.
[21]赵赛.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测量和评估研究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6): 558.
[22]王亚娥, 王美凤.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4): 205.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XU Ying, LIN DaiQiong, LI Jing, WEN Yan, SUN Xiaoli
(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Neijiang,Neijiang,Sichuan, 641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Methods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radical mastectom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simple pressure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pressure therapy. The lymphedema condition of two groups in one week, one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were observed were recorded, and incidence of different degree was compared. ResultsAft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egree of lymphedem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reliev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ncidence of lymphedema was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no severe lymphedema occurred.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cidence of lymphedema and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lymphedema
收稿日期:2015-02-20
中图分类号:R 47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4-074-04
DOI:10.7619/jcmp.20151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