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仪在脑卒中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5-02-25 01:59戴月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22期
关键词:脑卒中有效率

亚低温治疗仪在脑卒中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戴月美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 江苏 扬中, 212200)

关键词:脑卒中; 中枢性高热; 亚低温治疗仪; 有效率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高发疾病之一,主要因脑内循环障碍而引发的脑功能弥漫性与局限性缺损所致[1]。高热是发病患者常见的急性症状表现之一,主要包括感染性与中枢性高热两种类型,前者主要为肺部感染而继发,后者则因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内出血等情况而损害体温调节中枢[2],进而形成高热等病理变化[3]。中枢性高热患者多在脑卒中发生48 h内体温急剧上升至39 ℃以上,该种情况不仅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表现,也是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危险指标之一[4]。以往临床针对脑卒中患者中枢性高热的缓解措施多采用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等方式,伴随临床医学的逐渐进步,亚低温治疗仪的应用效果已被临床不断关注[5]。本研究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对28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将其与常规降温患者进行比较,旨在分析亚低温治疗仪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取56例脑卒中中枢性高热患者,均为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所有病例均通过CT检查证实为脑卒中,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9~73岁,平均(56.3±5.9)岁,出血量为6~58 mL, 平均(20.4±8.2) mL,其中基底节出血者15例、丘脑出血者10例、小脑出血者3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8~71岁,平均(57.1±5.6)岁,出血量为8~56 mL,平均(20.6±6.9) mL, 其中基底节出血者14例、丘脑出血者10例、小脑出血者4例。2组患者入组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仅采用常规降温方式,给予临床基础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方式。首先协助患者佩戴冰帽,使其脑细胞保持于低温环境中,减缓脑组织代谢速度并抑制脑细胞耗氧量。冰帽佩戴期间定期更换冰块,切勿由于冰帽温度上升影响到降温效果。在患者腋下、颈部等大血管部位放置一次性冰袋,积极观察冰袋温度并及时给予更换。同时,应用温水或酒精等液体对患者体表进行擦浴,特别在腋下等部位应反复擦拭直至皮肤潮红,以全面促进体温迅速降低。经物理降温处理后仍无良好改变者,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降温药物服用。

1.2.2观察组:本组患者收治后立即采用亚低温治疗仪给予降温处理,选用珠海和佳有限公司所提供的HGT-200Ⅱ亚低温治疗仪。要求患者采用平卧位躺于降温毯上,完成仪器性能检查后将仪器水温设置在5~10 ℃,体温控制在36~37 ℃。在患者腋下放置传感器,启动开关在体温显示为37 ℃以上时开启水循环,经循环冷水的作用下发挥热量转移效果,从而促进患者体表温度降低。治疗期间如需中止,可先将水温循环关闭,停止循环后再关闭仪器。初期治疗尽量均采用平卧位,选择侧卧位时应给予垫枕支撑保持患者背部与降温毯的紧密程度。降温过程中需将体温下降速度维持在2 ℃/h左右,避免因降温过于迅速引发寒战而导致病情加重,如发生寒战表现,应立即提升温度或暂停仪器。经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水平后,再连续应用2 d左右,以防止高热症状反复发生。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检测并记录2组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与呼吸等生命体征表现,同时对患者体温改善速度与程度进行疗效评估。① 显效:治疗24 h内患者体温≤37.5 ℃; ② 有效:治疗48 h内患者体温≤37.5 ℃; ③ 无效:治疗72 h后患者体温仍>37.5 ℃。

2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生命体征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显效5例(17.9%)、有效10例(35.7%)、无效13例(46.4%),总有效率为53.6%;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6例(57.1%)、有效8例(28.6%)、无效4例(14.3%),总有效率为85.7%,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比较(±s)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比较(±s)

组别体温/℃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脉搏/(次/min)呼吸/(次/min)对照组(n=28)38.1±0.796.2±3.1174.8±5.195.8±6.118.4±0.2观察组(n=28)36.2±0.4*95.9±2.9175.6±5.396.0±5.818.7±0.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常见急症表现之一[6],该种症状主要因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所致[7],其发生后会迅速加剧患者脑水肿程度,导致脑细胞损害程度加重[8],引发颅内压显著上升,直接威胁到病患的生命安全[9]。以往临床处理时多采用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等方式,但患者的高热状况改善效果往往并不乐观[10]。近年来,亚低温治疗仪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中枢性高热患者中[11],多项研究均表示该种方式可迅速调节患者体温,并改善脑内缺氧缺血状况[12],对高热改善与脑功能恢复均具积极意义[13-14]。

本研究中对28例脑卒中中枢性高热患者均采用了亚低温治疗仪,应用亚低温治疗仪后16例(57.1%)患者的体温均于24 h内便降低至37.5 ℃以下,8例(28.6%)患者的体温于48 h内降至正常水平,仅4例(14.3%)患者在临床处理后未见显著改善,其体温调节速度及程度均显著优于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患者,证实亚低温治疗仪对改善患者体温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允香. 脑卒中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 2013, 11(3): 266.

[2]林峰.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卒中昏迷伴中枢性高热的疗效[J].中医学报, 2014, 19(B12): 362.

[3]吴颖, 朱丽娟, 付晓. 亚低温治疗仪在脑卒中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J]. 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2012, 10(5): 413.

[4]Krieger D W, De Georgia M A, Abou-Chebl A, et al. Coling for acute ischemic brain damage (cool aid): an open pilot study of induced hypotherm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 Stroke, 2001, 32(8): 1847.

[5]李晓艳.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控制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高热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5): 675.

[6]刘歌.脑卒中中枢高热患者的降温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 2010, 11(2): 46.

[7]潘雅裴, 邓金莲, 胡惠华.亚低温治疗仪在中枢性高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3): 397.

[8]王新.ICU高热伴颅脑损伤患儿亚低温治疗仪降温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14): 16.

[9]王槐英, 付学琴, 杨梅. 亚低温治疗仪在颅内感染伴高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 2013, 41(7): 1090.

[10]蒙健华, 赵羽. 亚低温治疗仪对颅脑外伤高热的降温效果及护理观察[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14(4): 82.

[11]尹夕龙, 林绍英, 刘政委, 等. 亚低温持续治疗时间长短对大鼠脑损伤后颅内压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11): 1576.

[12]杨秀章. 中枢性高热患者冰毯机降温与冰毯机加药物降温效果观察[J].大理学院学报, 2014, 13(8): 74.

[13]Zhang H, Zhang J J. Effects of immediate and delayed mild hypothermia on endogenous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energy metabolites following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J]. Chin Med J, 2O11, 37(124): 2764.

[14]Kollmar R, Staykov D, Dorfler A, et al. Hypothermia reduces perihemorrhagic edema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Stroke, 2O10, 21(41): 1684.

收稿日期:2015-03-22

中图分类号:R 47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2-110-02

DOI:10.7619/jcmp.201522037

猜你喜欢
脑卒中有效率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