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转型、民粹情绪与民族主义的三重映像:从莱比塘事件看国家转型中的政治风险防控

2015-02-25 02:30克,卞
关键词:民粹主义缅甸民主

肖 克,卞 远

(1.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130117;2.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00)

从2012年年末起,中缅关系一直受到一个名为“莱比塘”的缅甸小镇的影响。2012年11月29日,由中方的万宝矿产有限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的全资二级子公司)和缅甸国有大型企业缅甸联邦经济控股有限公司(UMEHL)合作,主要由中方投资兴建的位于缅甸实皆省蒙育瓦地区的莱比塘铜矿项目(Letpadaung Copper Mine),遭受一些缅甸民众抗议和冲击,缅甸地方政府随后出动警察驱散抗议者。之后,在缅甸的大城市如仰光和曼德勒等地先后多次发生抗议中国企业和缅甸政府的游行示威。

莱比塘事件反映了缅甸各方政治力量围绕2015年大选的激烈布局与博弈,也反映了以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为号召的各种政治力量和思潮抢占威权政治撤离后的空间所进行的竞争,更反映了国家转型过程中政治风险的呈现与作用方式。梳理辨别莱比塘事件背后的含义,对我国警惕防范国家转型中和社会转型期的政治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一、概念解释

转型是指漫长社会变迁过程中的某一特殊加速发展阶段,是指一个制度系统与另一个制度系统之间的过渡期[1]5,或者一种制度系统向另一种制度系统转变的过程,转型的一个特色是政治规则在当下具有相当不确定性。国家转型对政治发展具有潜在消极影响:转型失败可能导致政治系统崩溃重建。民主转型是国家转型在政治方面的重要内容,包括全能(极权)政体、威权政体与民主政体三者间的转化,成功的民主转型指从全能(或威权)向威权(或民主)政体的转变[2]5-6。

政治风险泛指对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起负面作用的政治因素,是构成政治系统的要素之一,是政治行为发生的情境因素,不能消除,只能规制。国家和社会转型对政治稳定具有副作用:膨胀人们的民主期望;增加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机会,加剧民主风险;削弱政治制度强度。国家转型过程同时也是政治风险多发的过程,国家转型过程中的政治风险具有潜在性、多发性、复杂性的特点。国家转型过程最大的风险是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最突出的是民主风险。

国家转型必然伴随民主扩大和巩固,但是民主政治的建立、民主转型与巩固都需要一定条件。林茨和斯泰潘总结民主转型和巩固需要5个条件:自由和活跃的公民社会;自主并且受人尊重的政治社会①林茨和斯泰潘所谓“政治社会”主要是说政治组织能够围绕如何对公共权力和国家机器实施合法的控制进行竞争的一种社会状态。;法治;国家机器处于有效运转状态;市场经济体制[2]7-15。奥唐纳将转型过程分为“自由化”和“民主化”阶段,认为个人权利的扩大仅仅是自由化,只有当公民权利达到可以民主决定重大政治政策和人选时,才是民主化阶段。仅仅有自由化,而没有经历民主化阶段,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民主转型[1]6-9。当民主转型与巩固的条件不具备时,当民主政治系统的建立缺乏必要基础时,民主面具之下所隐藏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幽灵就会异常活跃,并经常在转型所造成的价值失范与制度失效中以“民主”的面貌出现,对政治稳定造成负面影响,而如何规避控制转型中的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风险,以便建立巩固的民主政治也就成了各转型国家所应该优先予以考虑的问题。

二、民主改革的乱象:莱比塘事件及其背后政治力量博弈

意大利学者比尔多说:“民主在今天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宗教,是一种政府形式。”[3]无论什么政体,什么政治制度,它们都有个共同点:至少口头上宣扬民主,推崇民主。在现代政治中,民主是政治合法性的最重要来源,民意是一切权力最堂皇的装饰,任何真正强大和稳定的政治形态都必须显示(尽管可能仅仅是摆出姿态)对民主的尊重与敬畏。一个真正稳定的政治系统至少是建立在民众对权利让渡的容忍上的,否则权力将失去权利的能量供给,不得不诉诸暴力和欺诈,从而导致全面的合法性危机。

然而,民主政治同样蕴藏危险,解决不好会对政治稳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这就是民主风险。民主风险是指对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有负面影响的潜在或显在的、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些思想理念或者政治行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具体国情之上,既不能将其视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祸乱来源,唯恐避之不及,更不能将其虚空设置,放在一种元理论、元信仰的高度,而是做到有所取舍,寻求一种学理与现实之间的平衡。莱比塘事件反映了缅甸在相关程序设计与相关条件并不完备情况下,以民主化为重要内容的转型的乱象,实质是缅国内各方政治力量在民主制度化程度不高、民主运作经验欠缺情况下权力竞争的结果。

莱比塘铜矿是中缅两国合资的重点项目,从一开始就有部分缅甸民众出于环保、拆迁补偿问题反对该项目,并进行抗议,以至于项目进展缓慢。2012年11月19日后,抗议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超过700人(包括部分僧侣),严重影响工程进展,因此,缅甸当地警方要求人群停止抗议。2012年11月29日,抗议升级,并有个别人冲击项目驻地,在最后通牒无效的情况下,当地警方使用包括催泪瓦斯和高压水枪在内武器强行驱散抗议民众,造成数十名抗议者受伤。紧接着,在缅甸许多城市多次爆发针对莱比塘铜矿事件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抗议者将矛头指向缅甸政府,甚至中国。面对这种情势,总统吴登盛(U Thein Sein)于12月1日任命由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领衔的包含多方人员的30人调查委员会,但一天后就因为“88 代学生运动(88 Generation Students Group)”领袖明顾能(Min Ko Niang)和哥哥基(Ko Ko Gyi)等人不愿参加而将委员会重组为16人。委员会的调查内容是“铜矿是否符合国际标准采用恰当环保技术、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否对国家人民有利”[4]。2013年3月12日,先后多次推延公布日期的莱比塘铜矿事件调查报告最终出台,最终结果也不出乎多数人意料:中国万宝矿业投资的莱比塘铜矿项目应该继续实施,但需要采取必要改进措 施[5]。刚 刚 在 全 国 民 主 联 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简称民盟,NLD)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获得党主席连任的昂山素季则亲赴莱比塘矿区,向抗议者解释报告内容,并号召大家停止抗议。2013年,关于莱比塘铜矿的新合同签署:在新合同中,缅甸政府控股51%,缅甸经济控股有限公司占30%,万宝股份降至19%。10月,该铜矿重新开工,之后缅甸各地又先后爆发多次抗议。

莱比塘事件并非简单的偶然事件,而是与缅甸国内各方政治力量围绕2015大选的角力密切相关。自1962年奈温(U Ne Win)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吴努(U Nu)政府以来,缅甸政府一直都是典型的军事威权政权。威权统治的结果引发经济恶化和民众不满,导致两次大规模的抗议运动分别在1988年和2007年爆发,并直接带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缅甸的全方位制裁。缅甸军政府在整个威权政治陷入千疮百孔的僵局后,着手实行保留军队巨大权力的宪政民主改革。2010年,根据新宪法进行的大选结果在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季领导的反对派民盟缺席的情况下揭晓,出身军政府的吴登盛当选总统,他带领军方支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简称巩发党,USDP)获得议会选举压倒性胜利。登盛政府成立后,着手进行民主转型。释放政治犯,解除党禁。2012年议会补选,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大获全胜,获得全部45个席位中的43席,昂山素季也顺利当选下院人民院议员[6-7]。转型带来政治系统的急速变化,且远未成型,威权撤离后也释放出大量权力空间。缅甸各方政治势力的意图与计划在莱比塘事件中都有或明或暗的显现。

三、民粹主义的外衣:从莱比塘事件看缅甸转型的政治风险呈现之一

民粹主义,又称“民众主义”或“平民主义”,其核心是强调普通民众的价值,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普通民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此外,还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民粹主义依靠道德感召和精神动员来促使民众参与政治进程[8]。从心理上讲,民粹主义是一种群体性情绪的表达,它是出于对正义、平等、参与和简单朴素等人类之爱的极度渴望而表现出对现状、现体制的反叛与狂躁[9]。美国学者希尔斯(Edward Shills)认为,民粹主义具有鲜明的反体制性,基本上不信任那些充斥于这些机构中的所谓精英人物,认为他们不仅腐败,而且缺乏智慧,而相反的是,人们拥有智慧和信仰,现存机制只有建立在人民认同上才具有合法性[10]。在转型期,旧的制度逐渐失范,而新的秩序尚未完全确立,各种政治力量激烈博弈,为了吸引民众,获得支持,在权力竞争中脱颖而出,民粹作为有效工具就成为不掌握政权的体制内外反对派力量的一个天然选择。

就莱比塘事件而言,较大规模的多次抗议以及抗议的口号均带有明显的民粹特征,主要体现了以民盟为代表的体制内反对派和以“88代学生运动”为代表的体制外反对派动员民众,以便在2015年大选中获得最佳结果的意图。体制内反对派以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为代表,因为不掌握政权,加之向来受到民众欢迎,因此民粹意味较浓。选举政治意味着选民的选票才是决定性资源,而占族群、宗教等重要群体分类多数的选民自然也就会左右选举的结果。另外在选举政治中政党的执政能力和经验也至关重要,而这恰恰是民盟的软肋。对昂山素季和民盟而言,他们的劣势在于领导层年龄普遍偏大,党的组织结构松散,基层组织尤其不完善。由于多年被监禁在狱中,民盟高层领导缺乏执政经验,对于改革时期缅甸复杂的政治社会状况很难提出好的对策。而民盟的优势在于长久以来替普通民众争取权利的“民主反对派”的良好形象,以及昂山素季“民主斗士”、“战斗孔雀”的巨大声望,所以民盟希望借助转型契机,以清廉民主的形象获得支持,动员民众。然而作为最有希望取代巩发党的政党,从体制外到体制内的变化,使得民盟对民众动员和民粹倾向持一种比以前更复杂的态度,这在莱比塘事件上有明显体现。一方面他们希望巩发党在莱比塘事件上政治上失分,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莱比塘背后还有“88代学生运动”等势力参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反对党绝对不能完全倒向民粹一方。所以,昂山领衔的莱比塘调查委员会一直非常谨慎,多次推迟最终报告公布日期。可以说,莱比塘调查报告的公布,标志着昂山素季所领导的民盟已经由街头抗议型的政治派别,蜕变为真正具有宏大政治抱负的政党。

体制外反对派以“88代学生运动”为代表,他们也是民粹主义最浓厚的政治力量。目前缅甸正在进行转型,各方政治力量对比变化迅速,政治真空和机会经常呈现,对于“88代学生运动”来说是实现理想获得政权的大好机会,但是他们执政资源上不如巩发党,民众声望上比不过民盟,加之多年的监禁流放生活使得他们对现代政治比较陌生,所以他们只能将自己定位于体制外反对派,不得不转向民粹主义,希望利用民众累积的不满情绪,依赖体制外力量来开展活动。在莱比塘事件发生后,抗议群众中经常可见“88代学生运动”的旗帜;甚至在整个莱比塘事件中,背后也很有可能存在88代的策划;作为88代代表人物的明顾能和哥哥基也第一时间拒绝了参加莱比塘调查委员会。莱比塘既挑起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也把矛头指向了中国,这对登盛和昂山素季来说都是“负分”,自然最大获利者就是88代。当然,88代也在积极寻求改变,利用2013年的“88年大抗议”25周年纪念活动改善与政府关系,并通过邀请昂山素季亲自到场参加纪念活动的方式进一步拉近与民盟的关系,此外他们还通过访问中国等方式力求改善国际形象。

此外,莱比塘事件虽然与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民地武来说,任何给中央政府造成打击的行为几乎都是他们欢迎的。一些民地武甚至认为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军政府的支持者,对民地武的困境要负间接责任,因此他们乐于(至少不反对)看到莱比塘事件既打击了政府,又在国内煽动了对中国负面情绪。

四、民族整合的工具:从莱比塘事件看缅甸转型的政治风险呈现之二

相对于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的定义则要更加复杂和多样。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基于(广义)利益的矛盾与竞争构成了人类分群的基础,也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动力。民族是最重要的认同身份和群体分类之一。习惯、文化、语言文字、生理特征的近似、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经济生活等都对民族的形成有建构作用,同时,近代国家的产生和国家观念对民族的形成也意义巨大。民族主义包含了民族情感、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等多个层面,表现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不同形式的民族主义。它通过情感整合、思维建构与意识形态引导来塑造民族认同,并带来巨大政治效应。尽管民族主义属于政治观念,但在政治哲学和政治思想层面缺乏核心理论体系,所以在政治现实中更多地以政治策略和动员手段的面貌呈现,从而成为政治力量和政治人物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

在莱比塘事件中,通过民族情绪渲染与动员,在政治议题上为自己加分,也是各派政治力量的目的。尤其对于军方背景改革派和军方背景保守派两派力量来说,以民族主义情绪抵消被反对派激发的民粹情绪,将莱比塘事件对自己的冲击降至最低,是其选择。

军方背景改革派在缅甸政治格局中以总统登盛所率领的巩发党执政力量为代表。包括登盛本人在内的现政府很多官员都是退役甚至现役军人,军方色彩浓厚,缅甸民众也把巩发党视为军队代表。巩发党的优势在实际掌握政权,具有执政经验,背后有军方撑腰。面对日益被动员起来的社会和日益活跃的对手,利用执政优势,对内迅速完成国家整合,对外提升缅甸国际地位,是改革派的不二选择。但是无论国内和平,还是被国际社会接纳,缅甸都离不开中国。对于登盛等改革实权派来说他们十分希望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一方面,传统上中国对缅甸帮助援助很多,尤其是在缅甸遭受西方长达20多年的制裁时,中国几乎是缅甸惟一可以依赖的大国;另一方面,当前改革的成功也缺少不了中国的帮助,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投资①据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消息,仅2013财年第一季度缅甸与我国云南省边贸额就达8.94亿美元,占缅甸边贸总额的78.9%。参见“一季度缅甸与云南边贸占缅甸边贸总额的78.9%”,中国驻缅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mm.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308/20130800259769.shtml。。因此,莱比塘事件发生后,政府并未把之视为重大事件,只是在很多城市爆发针对政府和中国的抗议事件后,登盛认识到绝不能使莱比塘事件成为聚合反对派能量的一次机会,才组建了包含各方人员的调查委员会。政府任命昂山素季领衔莱比塘事件调查,也有一石二鸟之意:调查结果对政府有利,则会部分瓦解昂山素季“民主斗士”形象;如果对政府不利,则会使得昂山素季担负阻碍外资的罪名,并使她失去中国等国际支持。总而言之,尽管登盛不想中国对缅影响力过大,但至少目前这个时期他是不希望莱比塘事件的发生影响中缅关系的。

在缅甸各方政治力量中,军方背景保守派是最不愿意看到民粹势力占上风的一派,也是民族主义情绪最强烈的一派。根据2008年宪法建立的缅甸政治权力格局中,军队是具有最大话语权的一方。随着改革深入,越来越触及军方核心利益,军方对改革的支持程度将具有决定作用。在最近的修宪问题上,总司令敏昂来大将的表态就普遍被认为是关于下次大选规则的风向标。对于保守派来说,由于军方当政期间,西方对其进行了严厉制裁,而且按照西方民主的标准,军队在政权中的地位将越来越低,所以无论从感情上还是实际利害上,他们都比较排斥西方。而中国向来遵守的互不干涉内政外交政策,以及在西方制裁缅甸期间对缅甸的巨大帮助,使得他们与中国关系良好。缅甸开始改革后,出于历史原因与对中国的信任,中缅签署了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很多大型项目的缅甸合作方背后往往是军队所掌握的国有企业,这种合作将使缅甸军方获利。就莱比塘铜矿项目而言,缅方合作者缅甸联邦经济控股公司就是于1992年成立的军方企业集团,所以,保守派是最欢迎中国对缅投资和最不希望莱比塘项目出问题的一方,他们也是缅族民族(族群)情绪最明显,主张对民地武应坚决武力打击的一方。

尽管缅甸改革后,自由度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整体而言,缅甸仍属世界最贫困国家之列,国内腐败等现象仍比较严重,这些被反政府派别渲染后,都被归为军队仍在缅甸政治中有过高影响。这样,通过莱比塘事件抗议军队和外国对缅甸政治的影响,似乎就成了普通民众发泄不满的途径。

表1 缅甸各方政治力量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程度表① 强度打分从1到5,分值越高表示强度越大。

五、转型的条件与路径:从莱比塘事件吸取国家转型的政治风险防控经验

“政治秩序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而在于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11]政治风险的防范与规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既涉及公共权力,也涉及一般民众,需要全社会共同动员来应付。具体来说政治风险防范与规制应从民主、民族和民粹三个方面吸取以下经验:

第一,民主转型期维持政治稳定的前提是:转型方向、方式和路径必须获得全民基本共识,警惕精英阶层与大众阶层分化加深[12];转型顺序应该是先国家层面后地方层面,这样可以避免以民族或宗教为聚合焦点的亚国家层面群体破坏国家整合,造成社会分裂;主导政治力量具有政治控制力,政治制度兼具稳固度与弹性。缅甸转型的问题之一就是由于之前矛盾太深,在转型方向与路径等方面没有达成很好共识。

第二,政治上对国家认同的优先性是国家转型成功的重要条件。应区分族群(ethnic group)和民族(nation),弱化淡化文化特征更浓的次级民族(族群)概念,使得对国家的认同作为最大政治认同。将民族平等作为政府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在承认文化多元的前提下,处理政治和社会问题时突出公民属性而忽略弱化民族属性,对弱势群体的认定上以经济和个人取代民族和地域作为标准,削弱制度性社会屏蔽,且将屏蔽准则定为个体排他,而非集体排他,都是增强国家认同的好办法。

第三,转型期在动员民众以汲取转型动力,获得转型合法性支持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防治民粹主义的泛滥,尤其要防范反政府势力依托民粹破坏政治稳定,影响转型。政府主导的转型应重视民生,重视落实民众政治权利[13],打击当权者在转型混乱期的腐败行为。转型过程中,社会横向(地域)与纵向(地位)流动性与政治稳定成正比,应增加并制度化社会流动;社会结构呈纺锤形,中产阶级占主体的社会转型成功可能性相对较大;同时应逐步消除基于地域、城乡等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不平等特权;尊重公民表达自由,鼓励社会及媒体在揭露腐败、监督权力方面发挥作用。

[1] [美]奥唐纳,[意]施密特.威权政治的转型:关于不确定民主的试探性结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2] [美]林茨和斯泰潘.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南欧、南美和后共产主义欧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3] [意]马斯泰罗内.欧洲民主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1.

[4] “Interview about Letpadaung Copper Mining Project”,New Light of Myanmar,Dec 1,2012;“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 President Office Notification No.92/2012 3rd Waxing of Tazaungmon 1374 ME 1 December 2012Formation of Investigation Commission”[EB/OL].New Light of Myanmar(《缅甸新光报》),Dec 2nd,2012,http://myanmar.com/newspaper/nlm/index.html.

[5] 莱比塘铜矿项目将继续进行[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013-03-14.http://ccct.mofcom.gov.cn/article/i/jyjl/j/201303/20130300052512.shtml.

[6] Burma gets ASEAN poll monitor boost[EB/OL].Democratic Voice of Burma,Mar 23rd 2012.http://www.dvb.no/news/burma-gets-asean-poll-monitorboost/20949

[7] Suu Kyi's party wins Myanmar by-election landslide[EB/OL].NDTV,http://www.ndtv.com/article/world/suukyis-party-wins-myanmar-by-election-landslide-193001.

[8] 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J].战略与管理,1997(1):88-89.

[9]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635.

[10] Edward shills.The Torment of Security:the Background and Consequences of American Security Politics[M].Glencoe,IL:Free Press,1956:103.

[11] [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32.

[12] 孙瑛辉,刘世华.民主的同一性与多样性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1.

[13] 宋海春,张桂英.社会转型期改革共识的法治意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32.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缅甸民主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缅甸记忆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关于李大钊与民粹主义关系的辨析——重读《青年与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