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英语视阈下高校英语专业改革新途径
——以西部地方高校为例

2015-02-25 10:15原一川徐红梅
学术探索 2015年9期
关键词:南亚英语专业办学

原一川,原 源,徐红梅

(1.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50;2.云南大学 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世界英语视阈下高校英语专业改革新途径
——以西部地方高校为例

原一川1,原 源1,徐红梅2

(1.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50;2.云南大学 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英语全球化背景给高校英语专业办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迎接挑战化解困境的办法是改革。西部地方高校基于区域经济劣势和地理优势因素的综合考虑,努力寻求与南亚高校合作办学的新思路,这是探索世界英语视阈下高校英语专业改革的新途径,亦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号召的积极响应,具有应用研究价值和理论建构意义。

世界英语;英语类专业;西部高校;南亚合作办学

目前,外语教育改革的社会呼声振聋发聩,外语教育与考试新规定陆续公布,外语教育与考试改革已成公众热议的话题,社会各方面倒逼外语教育改革的态势已经形成。由此,外语界的学者们纷纷撰文,分析英语类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分别从专业内涵建设、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用能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六个方面,探讨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的途径。[1][2]胡文仲认为我们需要重新定位英语专业的教学,做到培养层次、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培养创新型的英语专业人才,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多种需求。[3]笔者认为,在我国西部地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的大环境下,随着中国—南亚合作的不断深入,西部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与南亚高校举办合作办学项目,寻求一条英语类专业改革的新途径。

一、西部高校英语类专业面临的挑战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英语世界化的背景下,在高校进行英语多元文化教学和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了。多元文化教育就是要尊重、理解和丰富文化多样性,首先必须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其次要欣赏邻国人民的文化,最终鉴赏世界性的文化。但是,目前有四大主要问题困扰着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第一,缺乏要求明晰的大纲和课程设置;第二,没有能够满足英语专业学生多元文化交际需求的教学内容;第三,具有系统性和时代性的教材出版发行较少;第四,急待提高教师的英语多元文化素养。[2][3]相比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滞后,西部地区地方院校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更多,改革任务也更加艰巨。以笔者所在的云南省为例,有16所本科大学设置英语类专业,但高水平教师严重缺乏,表现在高职称的教授数量少、获得英语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稀缺;仅有5所大学拥有英语类硕士学位授权点,至今没有英语类博士培养单位;生源入学高考英语成绩十分不理想,考取985和211高校英语类硕士研究生的屈指可数;英语学习环境较差,在云南工作、旅游、留学的英语国家人士少,还没有形成操以英语为母语的社区,等等。另外,西部地区因为经济不发达的原因,大多数学生的家庭还相对贫困,不像东部地区学生的家庭能够负担留学英语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的学费、差旅费和生活费用。

二、世界英语视阈下西部高校英语类专业改革的新思路

Kachru总结出了著名的英语三大同心圆理论。[4]同心圆的内圈指代英语为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第一个外围圈指代英语为第二语言或强势语言的国家或地区,如印度、新加坡、巴基斯坦、孟加拉、菲律宾、尼日利亚等,英语在这些国家的使用较为广泛;第二个外围圈指代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俄罗斯、日本、埃及等,英语一般只在学习过程中或在与英语使用者交流时才会用到。伴随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如今的英语已不再被视为英美等“本族语”国家的特有语言,而成为一种由不同国家和民族所使用、表达不同文化的“世界英语”。文秋芳和俞希提出了实现英语国际化与本土化共存的“双层英语”假设,第一层面为英语共核,第二层面为本化英语,体现所有英语使用者的地域或文化特征。[5]Smith指出:“当一种语言本质上变得国际化时,它就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表现一种文化,非英语本族语者也在使用英语向外国人解释和讨论他们自身的文化。”[6]

McKay指出,英语学习者的目的是为了使英语达到母语的能力水平。[7]此观点可以理解为,第一,学习者的目标是母语水平能力;第二,学习者可以获得的语言输入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多到足够他们达到母语水平的能力。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英语,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数量远远超过了英语母语者的数量。大部分情况下,英语外围圈和外扩圈国家中的相关人士使用英语时都是和非英语母语者进行交流,他们同英语母语者以英语标准模式进行交流的机会并不多。McKay认为,一种世界语的最根本的特征是认可说这种语言的人并不一定要发展到母语水平。[7]Kirkpatrick总结了世界英语的三点优势:第一,教师可以不被母语标准模式所限制,增强教师的信心;第二,课程的文化内容将得到扩展,学习者在学习世界英语时将同时学到不同的文化;第三,世界英语是所有人的财富,它也将灵活体现使用者的文化背景。[8]

三、西部高校与南亚高校合作办学的新途径

相比东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是西部地区及西部高校改革发展的劣势。但是,西部高校英语类专业还拥有东部高校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为西部地区高校英语专业办学打开了一扇窗,为改革办学方式提供了新途径。

(一)南亚地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中国西部地区毗邻南亚地区这一Kachru所划分的外围圈(英语为第二语言或强势语的国家或地区)。[4]南亚指亚洲南部地区,介于东南亚与西亚之间。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共有7个国家,其中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克什米尔地区同中国相邻,人口15亿以上,使用210余种语言。[8]由于该地区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英语便成为南亚第二语言或强势语,具备了全方位学习英语的环境,英语不但是官方语言之一,而且还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内地高校英语类专业建设可望不可即的。比如,在印度,英语的使用非常普遍,贯穿所有领域。英语已经成为今天印度最重要的语言之一,无论是官方文件及各种媒体,还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交流,英语无处不在。英语不仅是印度大中小学校开设的必修语言课程和教学语言,还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学术研究及工作的主要语言。与此同时,英语能力已是印度人在各行各业马到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敲门砖,是必不可少的素质和条件。由于语言上的优势和英联邦国家的认同,较之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印度人对西方主流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以及技术革新等信息更加熟悉,而这也成为印度人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重要因素,成为印度立足于欧美服务外包市场和电脑软件开发出口取得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9]

(二)与南亚大学合作办学的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并且“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的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显而易见,我国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战略和措施无疑是中外合作办学方式。笔者认为,在世界英语视阈下的西部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改革的新途径,就是要乘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之东风,利用与英语为第二语言或强势语的国家或地区的南亚高校合作办学,希望以此办学方式来解决西部高校面临的英语学习环境较差、高水平英语类专业师资缺乏、学生学习动机弱等问题,从而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以到印度留学为例,其优势有如下五点:

第一,性价比高。目前就全球范围而言,留学印度的性价比是最高的。一般情况下,到印度的大学留学,一年学费为2000~2500美元,如果学生需要另外租房,每月100美元,再加上其他生活费用,一年所需费用总计为4000美元。[10]由于印度与中国西部地区毗邻,这为彼此相互往来带来了便利和实惠。以云南为例,赴印度飞机航程仅需2小时左右,往返机票费一般不超过3000元人民币。而西方国家的大学一般一学年的学费至少需要1万美元,所需生活费也要1万美元左右,乘坐飞机航行所需时间约7小时以上,往返机票费至少需1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中国西部地区的一般家庭来讲,西方国家的留学费用确实显得昂贵,要留学西方国家就比较困难。相比较而言,如单从经济承受能力来讲,大部分家庭会选择让子女留学印度。以云南高校为例,凡是开设了东南亚、南亚语种的大学和高职高专,无一例外地都能顺利实施整班或整年级赴东南亚、南亚国家进行为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自费留学项目,全省每年送出学生约为500名。

第二,教学质量好。印度虽然硬件设施条件相对差一些,但大学教学质量较高。许多大学在全球的排位靠前,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工商管理以及英语语言文学等专业享誉世界,所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受到好评,供不应求。

第三,师资力量足。印度高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有留学欧美的经历并获得博士学位,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教学水平,在知识结构上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教师水平保持同步,加之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纯正的学风,这进一步促使学生刻苦学习,精于专业,早日成才。

第四,学历国内外认可。由于印度是英联邦国家,印度大学的学历西方国家都认可,这为需要转学到西方其他国家深造的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五,留学生享受四免优待。到印度留学的中国学生还能享受“四免”,即免托福、免雅思、免担保、免入学考试。高中毕业生赴印度的大学攻读学士学位,学制通常是三至四年;本科毕业生到印度攻读硕士学位,学制往往是二到三年;硕士毕业生在印度攻读博士学位,一般需要四到五年时间。[10]

第六,印式英语前景美好。随着全球化的日趋发展,印度英语在世界英语变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必将成为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据一项调查显示,[11]当前印度有3.5亿人能讲英语,至少1亿人精通英语。如果不考虑英语发音标准与否,仅论讲英语的人数,印度使用英语的人数早已超过了英国和美国以英语为母语人数的总和。印度英语得到了一些西方主流图书出版公司的承认和推崇,有的还出版发行了印度英语短语词典。甚至英国某著名语言专家在研究世界英语趋势的文章里预言,“印式英语”将会成为全世界最流行、最普及的语言。[11]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不是倡导我们的学生必须学习印度英语。因为有人担心印度英语会影响我们学生的部分发音,使他们好不容易学到的“标准英语”功亏一篑。面对这个问题,可做如下处理,即学生在大三阶段才派出赴印度大学学习。这时,学生已经过了语音关,印度英语部分发音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南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存在四大模式。[12]笔者认为,我国西部高校英语类专业与南亚国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可以效仿,具体模式为:

1.嫁接型

中外双方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通过“课程衔接”等跨校教育模式来组织项目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双方保持各自教学和管理的相对独立性,项目通过互认学分来完成。比如,采用2+1+1(一二年级在国内,三年级在国外,四年级回国学习),或者是2+2和3.5+0.5等学习方式。

2.移植型

分为整体移植与部分移植。整体移植指以外方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主,全面实施外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引进外方高校的教材、课程计划、师资、考核标准等,并根据我国国情调整部分课程设置;部分移植是指接纳外方的核心课程,外方派教师来国内授课。移植型可以比较完整地按照国外大学的模式来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3.融合型

融合型是指中外双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我方的教学模式和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教学理念、运行机制、管理制度、课程体系设计、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完全地相互吸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型合作办学,一般授予中外大学双学位或外方大学学位。

4.混合型

混合型是以上类型特点的综合。在本硕博连读的合作办学项目中,硕士或博士阶段通常直接赴外方大学深造,并颁发外方大学学位。

鉴于第二三种办学模式可能会受限于政治、文化和体制差异,从而难以实施,笔者主张与南亚国家高校的合作可以先实践第一种或第四模式,即移植型和混合型。待各方面条件成熟之时,再尝试其他合作办学模式。

合作办学有利于整合与利用各种资源,使参与合作办学的各个主体获益。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战略和措施。对于我国西部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学生来说,与南亚国家高校合作办学可以相对低的成本获得外国学位或文凭,获得与国际接轨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因此,在世界英语的视阈下,促进我国西部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与南亚高校合作办学,目的在于探索出一条自下而上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改革的新途径,既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同时培养具有人文素养、高水平语言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多元化高端外语人才,适应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尤其能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战略中发挥应有的和积极的作用。

[1]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

[2]仲伟合.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

[3]胡文仲.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

[4]Kachru,B.B(ed).The Other Tongue:English cross Cultures[C].Urbana and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2 -1992.

[5]文秋芳,俞希.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国外外语教学,2003,(3).

[6]Smith,L.E.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Auxiliary Language[J]. RELC(Regional English Language Center)Journal.V01.7,No. 2,1976.

[7]Mckay,S.Teaching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8]Kirkpatrick,A.Chinese Pragmatic Norms and‘China English’[J].World Englishes,2002,21(2).

[8]百度.南亚[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015 -6-18

[9]陆彤.从印度的服务外包优势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8).

[10]百度.留学印度[EB/OL].http://www.baidu.com/s tn= baidurt&rtt.=/&bsst=,2015-6-18

[11]陈恒汉.从“时势造”到“造时势”:印度英语探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2]冯晨昱.对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1).

A New Approach to English M ajors Reform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 W est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 orld English:A Case Study of the Local Universities in W est China

YUAN Yi-chuan1,YUAN Yuan1,XU Hong-mei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Yunnan,China;2.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College of Tourism and Culture,Yunnan University,
Lijiang 674100,Yunnan,China)

English 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to English major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 way tomeet the challenges is to reform.It is a new approach to the reform of English majors that local universities in West China are trying to have joint programs of English majors with South Asia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ir regional economic weakness and geographical advantage.It is also a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One Belt and One Road”and has research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orld English;Englishmajor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West China;South Asia joint programs

H420

:A

:1006-723X(2015)09-0153-04

〔责任编辑:李 官〕

原一川,男,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原 源,女,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徐红梅,女,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南亚英语专业办学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南亚》教学设计
尼泊尔是西藏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南亚的重要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