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广西柳州种畜场,广西 柳州 545003)
猪衣原体病的诊治
吴静
(广西柳州种畜场,广西 柳州 545003)
衣原体病又名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多种动物和人类的共患传染病。猪主要表现为流产、肺炎、肠炎、脑脊髓炎和多发性关节炎等。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我国的一些地区亦有该病存在。
该病的病原体为衣原体科衣原体属中的鹦鹉热衣原体,它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营严格细胞内寄生,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可在鸡胚和细胞培养物中生长繁殖。在寄主细胞内有其特殊的发育周期,其形态和大小因所处发育阶段的不同可分为始体和原体两个阶段。
原体,又称原生小体,呈球形,直径为0.2~0.4μm。由初体分裂而来,为衣原体的传染型,衣原体的感染即由原生小体引起。初体,又称始体,侵入寄主细胞的原生小体,经发育、分化成为初体。初体较大、壁薄,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6~1.2μm。初体为衣原体的繁殖型,不具传染性;初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产生10~1000个新的原体,聚集成各种形式的包涵体,从感染后20h左右停止分裂,48~72h大部分新原体成熟。当寄主细胞破裂时,被释放出来的原体可重新感染其他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
衣原体易被碱性染料着染,革兰氏染色阴性。在姬姆萨氏染色的标本上,个体较小的原体呈紫色,个体较大的初体则染成蓝色;在马基维罗氏染色的标本上,个体较小的原体呈红色,个体较大的初体则染成蓝色。成熟的包涵体,在姬姆萨氏染色的标本上,呈深紫色。
衣原体容易在鸡胚卵黄囊中生长繁殖,接种后鸡胚应培养于37~39℃。在鸡胚卵黄囊内生长,不为磺胺嘧啶所抑制(每胚1.0mg)。衣原体可在3~12d内杀死鸡胚。
衣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粪便中可存活数月;对热敏感,在56~60℃仅能存活5~10min。紫外线照射可迅速使其死亡。甲醛溶液、新洁尔灭、75%酒精、3%碘酊等均可于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但对煤酚类、酸、碱类消毒剂则有一定的抵抗力。
鹦鹉热衣原体对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及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链霉素、磺胺类等敏感性较差。
鹦鹉热衣原体虽对各种家畜、家禽以及其他动物均有致病性,但家畜中以牛、羊和猪较为敏感,禽类中以鹦鹉、鸽子较为易感。病畜、禽和带菌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它们可由粪便、尿液、乳汁、鼻漏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原体,污染环境、饮水和饲料,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眼结膜传染给健畜(禽)。病畜与健康家畜交配或使用病畜精液进行人工授精,亦可发生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但以仔猪和怀孕母猪更易感。该病在高度集约化的大型养猪场多发,母猪流产常呈地方性流行。
病猪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怀孕母猪主要表现流产,产出死胎或弱胎;母猪流产以头胎和二胎多发,流产率可达40%~90%,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期,多无先兆,一般预后良好,很少发生不育和再次流产。种公猪感染后常发生睾丸炎、尿道炎、龟头包皮炎等。
肺炎型主要见于仔猪和青年猪,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咳嗽,流泪,结膜潮红,眼内和鼻腔内有脓性分泌物,如并发霉形体、巴氏杆菌感染时可导致死亡。有些患者可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肠炎。若脑脊髓受侵害时,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共济运动失调,高度兴奋或抑制,倒地后四肢作游泳状,体温升高,间有腹泻,常呈腹式呼吸,该型病猪的死亡率可达20%~60%。
流产病猪表现有胎盘炎症和坏死,流产胎儿水肿,腹腔积液,血管扩张充血等。肺炎型表现间质水肿,肺有灰红色病灶,常见有肺膨胀不全,多伴发胸膜炎或心包炎。多发性关节炎类型,表现为受害关节肿大,充血,水肿,严重者关节软骨坏死。肠炎型,表现胃及小肠的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有时可见纤维素性腹膜炎。脑脊髓炎型,表现脑脊膜和中枢神经系统充血和水肿,脑脊髓液增多,混浊。
由于该病的表现多种多样,缺乏典型的示病症状,在临床上较难作出诊断。对疑似病猪应尽早进行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涂片干燥、固定后,用姬姆萨氏或马基维洛氏染色法染色,在感染细胞的胞质内可见到不同大小的成堆菌体。形态较小呈紫红色的为原体;形态较大呈蓝色的为初体。如在标本中查到衣原体,即可作出确切诊断。
首先应将病猪隔离,污染的环境、场地及猪舍应进行彻底消毒。病猪较少时,可采用肌肉注射法给予四环素、红霉素或氯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以便节省药品。当发病较多,治疗工作量太大时,可按0.02%~0.05%的比例将土霉素混于饲料中,喂1~2周,可取得良好效果。
羊流产衣原体苗,系用卵黄囊、胎膜加入免疫佐剂制成的组织灭活苗,易感母羊在配种前接种该灭活苗一次,可使母羊获得保护力至少达三个怀孕期。猪尚无疫苗供生产使用。猪场内不得养鸡、鸽和其他鸟类,以免传播病原。猪场应坚持定期消毒,以杀灭病原。未经无害处理的鸡粪不得喂猪。
10.3969/J.ISSN.1671-6027.2015.1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