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床上排尿困难相关因素分析
柏基香, 王存祖, 苏雪晴, 王燕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脑科中心505, 江苏 扬州, 225001)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排尿; 排尿困难; 护理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绝大多数是由脑动脉瘤引起, SAH患者出血后7~14 d为纤维蛋白酶活性最高峰,易使破裂口的血块溶解,任何能使血压增高的因素均容易诱发颅内再出血[1]。颅内再出血是SAH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81%发生在SAH后的1个月内,所以SAH患者要求在出血后4~6周内绝对卧床休息,必须床上排尿、排便[2]。临床上患者常常因过早下床、尿潴留、用力排尿排便等使血压骤增,增加颅内再次出血风险[3]。为了提高SAH患者床上自行排尿成功率,本院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156例SAH住院患者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考察自行排尿困难的相关因素,以进一步改进护理工作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导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76例。患者入选标准:年龄≥14岁;Hunt-Hess分级0~2级;既往排尿正常,无泌尿系感染、结石;Hunt-Hess分级0~2级的住院患者。符合条件者共156例,其中男75例,女81例,年龄15~83岁。排尿成功标准:排尿量≥150 mL, 尿意感消失。病史资料提示对既往有高血压病患者,在排泄过程中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05 mmHg、和(或)平均动脉压120 mmHg以上;无高血压病史患者,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95 mmHg、平均动脉压110 mmHg以上,常规采取留置导尿措施[4-5]。
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12—2013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院病历。记录患者病历中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Hunt-Hess分级,GCS评分,是否使用由研究者设计的专利便器,有无陪伴,陪伴者是否可视,记录患者病历中是否能自行排尿等指标。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排尿组的差异,甄选出与排尿成功密切相关的因素。
2结果
156例住院患者中男75例,女81例,平均年龄(57.30±12.40)岁,GCS评分为(18.88±1.57), Hunt-Hess分级(0级、1级、2级)分别为45例、30例、81例;首次床上自行排尿成功率为67.9%(n=106), 使用普通便器患者排尿成功率为57.5%(n=50),使用专利便器者成功率81.2%(n=56)。其中,性别、年龄、GCS评分、Hunt-Hess分级、是否使用专利便器、有无陪伴者、是否可视,均与自行排尿成功显著相关,而学历与自行排尿成功关系不显著,见表1。
进一步将有统计学差异的7项指标与排尿情况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unt-Hess分级越高,排尿越困难,Hunt-Hess分级为影响排尿的独立因素。而性别,年龄,GCS评分,Hunt-Hess分级,是否使用专利便器,有无陪伴者,是否可视对自行排尿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在影响因素中,除Hunt-Hess分级外,其他因素并不是影响患者排尿的独立因素。
表1 各组患者排尿情况比较 [n(%)]
各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前没有经过床上排尿训练,在发病后卧床排尿是患者及医护人员面临的共同难题。部分清醒患者由于个人习惯(排泄姿势及体位改变)、心理因素(焦虑抑郁、便器不习惯、不敢用力排泄)、排泄环境改变(陌生的排泄陪伴者、病房缺乏排泄的隐私环境)等常会导致床上自行排尿困难[6-12]。为降低下床排尿发生二次颅内出血的风险,临床上常采取留置导尿,然而,这样会增加尿路感染发生率、住院费用,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如何辅助或者诱导SAH患者床上排尿是目前对此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备受关注。目前相关文献[13-14]多以提供隐私环境、侧卧或半卧位排尿体位、床上排尿训练、腹部按摩、热敷、督促首次排尿时间、采用针灸中医方法等为主。研究对象集中在肾活检术后、心肌梗死早期1~2周、介入治疗术后、巨大腹股沟疝术后以及骨科各种持续牵引患者以及康复期排尿不能自理患者,对SAH患者的研究还比较少[15-16]。SAH患者因为病情需要绝对卧床、床上排泄,但是对于刚入院没有经过任何床上排泄训练的患者床上排尿困难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可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分析,探讨床上排尿困难的相关影响因素。然后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打算在尽早督促排尿、合适的体位、安全舒适的便器以及良好的隐私环境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甄选出一套生理化、人性化、经济化的促进SAH患者床上排尿的新型护理规范。其中,性别、年龄、GCS评分、Hunt-Hess分级、是否使用专利便器、有无陪伴者、是否可视,均与排尿显著相关。而学历与排尿关系不显著。Hunt-Hess分级更为影响排尿的独立因素。回顾性队列分析出床上自行排尿困难的相关因素,上述因素只能作为排尿训练的主要参考,从而在下一步研究中采取一些干预措施,促进患者既在床上能自行顺利排尿,也能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从而控制因用力排尿或尿潴留导致颅内再出血的诱因,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大患者的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Schum T R, Mcauliffe T L, Simms M D,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oilet training in the 1990s[J]. Ambulat Pediatr, 2001, 1: 79.
[2]Amato A, Britz G W, James M L, et al. An observational pilot study of CSF diversion in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J]. Nursing in critical care, 2011, 16(5): 252.
[3]Kwak H C, Tan G, Rickers L, et al. An unusual cause of dysuria[J]. Annal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2011, 93(6): 64.
[4]Steiner T, Kaste M, Forsting M,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racranial haeorrhage[J]. Cerebrovasc Dis, 2006, 22: 294.
[5]Johnston S C, Mendis S, Msthers C D. Global variation in stroke burden and mortality:estimates from monitoring ,surveillance ,and modelling[J]. Lancet Neurol, 2009, 8: 345.
[6]Nonino C B, Borges R M, Pasquali L P. Oral diete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hort-bowel syndrome[J]. Rev Nutr Campinas, 2001, 14: 201.
[7]黄燕萍, 曹晓红. 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 2011, 10(7): 612.
[8]肖雪英.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排尿困难的护理[J]. 山东医药, 2011, 51(22): 40.
[9]吴阶平. 泌尿外科学[M]. 第1版.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5.
[10]王恒, 徐静. 护理干预在减少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尿潴留中的作用[J]. 护理研究, 2012, 26(1A): 70.
[11]Hann-Chorng Kuo. Urodynamics and management of neurogenic voiding dysfunction[J]. Tzu Chl Medical Journal, 2003, 8: 4.
[12]Wang YL,Wu D, liao X, et al. Burden of stroke in China[J]. Int J Stroke, 2007, 2:211.
[13]冯缓, 王菊梅, 高敏, 等. 大蒜外敷关元穴解除胆道术后排尿困难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5): 429.
[14]苏萍. 不同护理模式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患者并发排尿困难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7): 29.
[15]丁兰, 师俊华. 肾活检术后排尿困难患者行抬高床头排尿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2): 165.
[16]姜美萍. 硬麻手术后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J]. 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3): 512.
通信作者:苏雪晴, E-mail: yzbojixiang@163.com
收稿日期:2014-12-15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0-092-02
DOI:10.7619/jcmp.2015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