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地力·哈力克
●文史园地
关于智慧的三层境界
阿地力·哈力克
智慧是后天的和长期培养才能具备的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看清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核心,能够深刻理解洞察事物真相,辨析判断,解决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等。智慧的第一层境界是知识;智慧的第二层境界就是知识的运用;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心灵境界。
智慧 聪明 知识 境界
什么是智慧?人们对智慧的理解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聪明,有人说是知识、能力,等等。搞清智慧的确切含义、掌握真实的智慧、成为有智慧的人是人生中的一件益事。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急功近利、烦恼困惑的根本原因是背离了拥有智慧的初衷,甚至离智慧越来越远。现在的人缺乏智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好学的人不多。很多人都在学习,但是功利性太强,这样的学习不可能拥有智慧。
要了解智慧,非常有必要搞清楚智慧和聪明、智慧和知识异同之处。
1.智慧和聪明的异同之处。
聪明是先天的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就能具备的能力,是指一个人天资高、头脑灵、反应快、记忆力和理解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快找到处理问题的合适方法的本事等。而智慧与聪明有着本质的不同。智慧是后天的和长期培养才能具备的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看清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核心,能够深刻理解洞察事物真相,辨析判断,解决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等。真正的智慧是一种境界,是集广阔的胸襟,渊博的知识,清楚的头脑,机智的反应,幽默的语言,敏锐的行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一体的一种境界。
智慧和聪明二者的区别是:聪明可以解决小问题,而智慧却能解决大问题。例如,了解别人是聪明,认识自己才是智慧;投机取巧是聪明,愚公移山是智慧;花言巧语是聪明,实干实效是智慧;自我狡辩是聪明,从善如流是智慧;不懂装懂,自欺欺人是聪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慧;锦上添花是聪明,雪中送炭是智慧;斤斤计较是聪明,大智若愚是智慧;推诿己过是聪明,坦承过错是智慧;欲壑难填是聪明,心如止水是智慧;争强好胜是聪明,韬光养晦是智慧;狡猾多变是聪明,诚实自信是智慧;自以为是是聪明,尊重常识是智慧;急功近利是聪明,深谋远虑是智慧;三人行我必为师是聪明,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智慧;总想改变一切是聪明,能够顺其自然是智慧,等等。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一个人可以不聪明,但是万万不能没有智慧。
2.智慧和知识的异同之处。
关于知识的说法多种多样,概括来说,知识是人类总结归纳并被认为是真实的、可靠的、可验证的真理和可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的概念、事实、观点、经验、程序和信息的总和。知识是对有限知识的记忆与掌握,而智慧是对知识的一种深刻把握和高度悟性。知识是有使用寿命限制的。例如,有的知识5年就变了,10年就大不同了,20年就没有用了。但是智慧不是这样,它是管长远、管根本的。例如,知识渊博的人和智者是不同类型的两种人。后者掌握的知识可能没有前者多,但智者对生活、实践和社会的理解一定深刻的多。知识是他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再渊博的知识在无限的知识世界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智慧是富有创造性的,它不被无限所困,面对无限的知识世界反而更加生机勃勃。知识是现成答案、公式、程序、信息和所有历史事件的归纳和总结。知识是以记忆和背诵为特征的,而智慧却表现为一种知识的运用能力,一种深刻的思维能力,一种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智慧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高于能力的一种境界。
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所以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智慧。一个人尽管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和实用技能,例如,会开车,会熟练使用电脑,甚至会开飞机等,谋生的手段样样精通,但是精神空虚、思想贫乏、没有对真善美的真心渴望,是不可能拥有智慧的。同样,如果一个人只是千百次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自己不思考、不研究、不总结、不创新,就可能永远停留在知识的层面。
知识和智慧二者的区别是:正如德国作家黑塞所说,知识是可以传授的,而智慧则不能。知识只是为了达到真正的智慧的出发点,而智慧则是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经验阅历和知识的积累达到对事物更深刻的认识,表现为一种远见、洞察力、变通力、独立思考力、卓越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非常发达,人们已经懂得拥有大量的知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一定会有知识。知识是“死”的,是静态的,智慧是“活”的,是动态的。只有通过努力使知识转化为智慧才能够充分显示价值。仅仅拥有大量知识的人只能算是聪明人,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人才可能到达智慧的大门。同样,拥有“知识”却不懂得增加新知识和加以运用的人只能成为耍小聪明的人。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在当时和后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知识的确是发挥了力量的作用。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知识只有转变为智慧才能真正成为力量。总之,永远不要把知识误认为智慧,知识是帮人谋生的手段,而智慧是人生之灯塔。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把智慧分为三层境界。
1.智慧的第一层境界是知识。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就像一座高楼,虽然壮观,如果没有坚实的地基,就不可能成为高楼。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知道自己的无知才是拥有智慧的起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只有站在这个起点上,才能彻底抛弃虚伪和狂妄,认真感受周围发生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才能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而感动,才不会忘记谦虚。只有站在这个起点上,才有可能体会生活的美好,才能真切的感知自己的无知,由此才可能开始变得有智慧。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情况下,人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掌握所有的知识。正所谓生也有涯,学也无涯。只有经过认真选择的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和自己目标相关的知识,才能为达到目标和拥有智慧创造条件。知识的来源非常多,除了前人的经验和书本知识,生活、工作和社会中也有大量的新知识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拥有。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知识只是智慧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基础阶段。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这一阶段,满足于掌握一般知识,读完本科,读硕士,读博士,学完经济,学管理,学哲学也就是不停地扩展和补充自己的知识面,而从不考虑向知识的运用境界转型,就有可能永远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也就是聪明层次,永远不可能达到智慧的第二层境界、第三层境界。当然,也有例外,世界创新史证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然后才去从事发明创造。如比尔·盖茨就不是按照常规思维出牌,而是有了梦想立即去追,在读哈佛大学还没有毕业,知识还不够多时就认为时机成熟,毅然退学。然后在开发软件过程中根据创新的需要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最终拥有智慧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
2.智慧的第二层境界就是知识的运用。
能够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工作、生活和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可以说已经到达了智慧的第二层境界。学习知识并不是为了学习、吹嘘或者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学以致用、追求真理、启迪智慧。
学习知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使用知识追求真理和启迪智慧就更加不容易,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和知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如果知识掌握的多了,但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加智慧,就可能成为摆设甚至走向反面。这里的关键是要懂得:一个人智慧的多少并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清楚地知道哪些知识是最需要的,哪些知识是一般需要的,哪些知识是基本不需要的。知识的绝大部分来自前人的经验和书本,是前人的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既要继承又要超越,既要保持又要创新的度。也就是说,在掌握以往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和发现新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找到新规律。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想到不如做到。有了知识就要敢于实践,既要有锲而不舍、无私无畏的精神,还要有正确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方法和不怕困难的毅力,这样,就一定能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增进智慧。因此,人们掌握的知识只有进入运用的境界,才能打开智慧之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实用。例如,阅读经典文学名著是为了认识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同时培养、熏陶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等。
3.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心灵境界。
当一个人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工作、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能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在实践中有新的体悟和发现,能够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心灵化并将其提升到新的层次。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灵感不断涌现,新作品、新成果也随之产生。
具有创新智慧的人,一发现问题,脑筋就运转起来开始思考解决之道,解决问题不可能只有一个办法,能够想出别人想不到的办法,高效解决问题就是创新。在局外人看来那是运气,其实这就是智慧。从智慧的前两层境界转变到第三层境界的唯一桥梁是思考,思考,再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是入书,思是出书,出入有道,才能拥有智慧。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好学不倦、勤学善思才能产生智慧。只有深刻思考,人的心灵才能变得伟大,变得有智慧。通过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思考生命的本质,活着的意义,思考怎样学习才有收获,怎样做事才有效率,怎样生活才有尊严,才能最终到达智慧的殿堂。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智慧的心灵境界,这和人的生命的局限性有关,还可能和知识积累不够、实践运用不够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够有关。现在一些年轻人向往智慧、崇尚智慧,想成为拥有智慧的人,这是好事。但是,凡事都要循序渐进,有的人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有完全掌握,也就是智慧的第一层境界的知识基础都没有打实,就急于进入知识的运用境界,甚至是心灵境界,就可能会受到挫折。话又说回来,要想拥有智慧首先就要崇尚知识,掌握广博的知识,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有勇气、耐心和灵活变通的精神。只有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迈向运用境界才能水到渠成。正如美国思想家艾默生所说,“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同样,运用知识达到随心所欲和为我所用的时候,也就是说,可以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和有新的发展的时候,就会到达智慧的最高境界,即心灵境界。
[1]小故事大智慧[M].远方出版社,2007.
[2]简单改变生活[M].朝华出版社,2009.
[3]智慧书[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贺朝霞〕
B848.5
A
1671-4741(2015)01-0090-03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维吾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