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宝生
甘肃省秦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玉米穗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程宝生
甘肃省秦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随着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品种的更新换代及不适宜的耕作栽培措施,玉米穗(粒)腐病加重发生。根据玉米穗腐病的发生规律,制定出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抗(耐)病品种,改善贮存条件,农药灌心与喷施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穗腐病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重要的饲料作物,不可缺少的工业原料。不断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秦安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1.67万公顷。随着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近年冬春季温暖,病原菌越冬基数高,增加了病害发生流行的初浸染源。夏季高温、多雨、多湿有利于病害流行。玉米花粒期阴雨日多[注],田间空气湿度大,7月上旬(玉米吐丝期)阴雨日多,有利于玉米穗腐病菌孢成熟分散,落在玉米花丝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侵入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9月下旬(玉米完熟、收获期)连续降雨,加重了籽粒的霉烂;耕作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免耕和浅耕,秸秆还田及玉米长期连作,种子的大规模频繁调运,增加了菌源量;品种的更新换代,我国选育的杂交种多为单抗性品种,而且种质遗传基础狭窄,抗源单一,抗病毒性差;不适宜的耕作栽培措施,偏施氮肥,特别是超施氮肥,加上种植密度越来越大,致使一些田块玉米营养生长过旺,通风透光性差,植株抗性减弱,为病原菌侵入蔓延创造了条件。玉米穗(粒)腐病加重发生。据调查2009~2013年玉米穗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2009年7~9月多雨潮湿天数多,县区有些田块一些品种发病率高达60%,有30%~50%的穗发病腐烂,2010~2013年发病较轻的农户病穗率达5%~10%。严重的农户病穗率达45%以上,严重影响玉米品质并直接引起减产。因此,了解玉米穗腐病的发病规律、防治方法、补救措施,防止玉米穗腐病大面积发生为害显得十分必要。
玉米穗(粒)腐病为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轮枝镰孢菌(Fusarium uerticalilioides)、青霉菌(Penicillium spp.)、曲霉菌(Aspergillus spp.)、枝孢菌(Clsdosporium spp.)、粉红单端胞菌(Trichothecium roseum)等近20多种霉菌浸染引起。玉米穗(粒)腐病主要通过造成果穗腐烂而直接引起减产,被产毒真菌浸染的籽粒不能做粮食和饲料,失去经济价值。此外,由于种子带菌还会引起田间大量死苗,曲霉菌中的黄曲霉(A.flavus)不仅为害玉米等粮食作物,还产生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素,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玉米穗(粒)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严重病害。
玉米穗(粒)腐病的症状因病原菌的不同而有差异,主要表现为整个或部分果穗或个别籽粒腐烂,其上可见各色霉层,严重时,穗轴或整穗腐烂。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黏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仓贮玉米受害后,粮堆内外则长出疏密不等,各种颜色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并散出发霉的气味。
玉米穗(粒)腐病是一种气传性、局部传染的病害,病原菌从玉米苗期至种子贮藏期均可侵入与为害,而霉烂损失主要发生在果穗成熟期和收获风干过程中。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附着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轴等植物病残体上腐生越冬,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孢子成熟分散,落在玉米花丝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侵入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有些病原菌还可通过输导组织由根或茎传到穗轴。穗腐的发病程度受品种、气候、玉米螟等害虫为害、农艺活动、果穗(原粮、种子)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生产中,部分品种感病严重,特别是高赖氨酸玉米和糯质、甜质及结构疏松的粉质型玉米;“青秆成熟”,果穗直立,花丝多,苞叶长而厚,籽粒排列紧密,穗轴含水量高,水分散失慢的玉米品种更易感病。果穗花丝少,苞叶薄、不开裂,收获前成熟下垂的品种,雨水不易淋入,抗病性好。穗期虫害(主要是玉米螟、黏虫、桃蛀螟、金龟子、椿类和棉铃虫)严重发生的条件下,也会加重该病的发生。收获期连续降雨及收获后遇阴雨天气,会加重籽粒的霉变,籽粒中霉菌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镰刀菌产生的伏马毒素、DON毒素、ZEN毒素等)的累积量增大。霉烂损失主要发生在果穗成熟期和收获风干过程中。玉米粒没有晒干。入库时含水量偏高。以及贮藏期仓库密封不严,库内温度升高,也利于各种霉菌腐生蔓延,引起玉米粒腐烂或发霉。
玉米穗腐病的初侵染源广,湿度是关键,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必须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抗(耐)病品种,改善贮存条件,农药灌心与喷施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严重区,应选用抗性强、果穗苞叶不开裂的品种。农大108、豫玉22、豫玉24号、登海3521、冀丰58和鲁原单22号抗性好,农大85感病。(2)实行2~3年轮作。(3)尽早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新扩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烧毁或深埋。(4)施用不带菌农家肥,推广使用经工厂无害化处理的商品有机肥。(5)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适期早播,加强田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6)注意防虫、减少伤口。(7)收获前10天左右,站秆扒(果穗)皮促早熟。(8)充分成熟后及时采收,充分晾晒后入仓贮存,霉烂籽粒深埋处理,不可入仓。
2.化学防治
(1)种子包衣或拌种。可用20%多.克.福种衣剂包衣,每100千克种子用药440~800克,或用30%多. 克.福种子包衣剂,每100千克种子用药200~300克。(2)防治穗虫。在籽粒建成初期,及时防治害虫(主要是玉米螟、黏虫、桃蛀螟、金龟子、椿类和棉铃虫)对穗部的危害。玉米螟:采用3%广灭丹颗粒剂,0.1%、0.15%氟氯氰颗粒剂或14%毒死蜱颗粒剂,或3%辛硫磷颗粒剂撒入喇叭口内;黏虫、桃蛀螟、棉铃虫、金龟子、椿类: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3)大喇叭口期,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200g制成药土点心,可防治病菌侵染叶鞘和茎秆。(4)吐丝期,用65%的可湿性代森锰锌400~500倍液喷果穗,以预防病菌侵入果穗。
注:秦安县2011、2012、2013年7月-9月(玉米花粒期)阴雨天数分别为50、44、45天,分别占三月总天数的54.35%、47.83%、48.91%。其中,7月上旬(玉米吐丝期)阴雨天数分别为8天、7天、8天;9月下旬(玉米完熟、收获期)阴雨天数分别为5天、3天、5天。(参见天气预报网tqybw.net.秦安历史天气.2011、2012、2013年7月-9月天气实况)。
[1]玉米病虫草害诊断专家系统/李少昆,赖军臣,明博著.-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