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荣
大安市四棵树乡农业站
白城地区大田定植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王国荣
大安市四棵树乡农业站
要选择地势平坦、肥力较高、土壤通透性好,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辣椒,尽量避免重茬、迎茬和其它茄科作物做前茬,避开长效除草剂莠去津、咪草烟、氟磺胺草醚残留的茬口。
栽植辣椒地块最好进行耕翻,不能耕翻的也要刨净茬口。整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施底肥后,做小高畦,畦宽90厘米,畦间沟宽30厘米,扣幅宽90~100厘米地膜,畦面两侧栽“拐字”苗,这种方法适应沙质土壤;另一种是先“三犁穿”打垄,垄宽60~65厘米,单垄覆幅宽60厘米地膜或双垄覆幅宽120厘米地膜,垄上栽苗,这种方法适应沿河黑土地。覆膜应在移栽前7~10天进行,覆膜前把垄(畦)面搂平,灌透底水,待不粘脚后,立即覆膜,保湿保温。可用除草剂48%拉索,每公顷用药3000毫升对水750千克,用50%乙草胺每公顷1500毫升对水750千克,喷洒于垄面,喷后立即覆膜。覆膜时要拉紧压严。
底肥要以农肥为主,补充一定量的化肥。按照每公顷产干椒5000千克的标准,根据地力好坏和农肥质量,每公顷施入农肥30~50吨。除农肥外,化肥每公顷施用量为(配方1)N、P、K各含15%的复合肥500千克,尿素200千克;或(配方2)尿素300千克,二铵150千克,硫酸钾150千克。上述肥料三分之二打垄前撤施,其余三分之一沟施。底肥定要均匀深施,最好用空铧在原沟穿一遍,然后再合垄,使肥土混合均匀,以防烧苗。
1.定植时间
正常年在5月20日左右,5月25日前结束。
2.定植密度
肥地易稀,薄地易密。一般公顷保苗5.5万~6万株。即60厘米垄距,株距28~30厘米,65厘米垄距,株距26~28厘米。
3.定植方法
一定要坐水移栽,栽植深度8~10厘米。可覆膜后打眼栽植,也可在覆膜前先刨埯,覆膜后在埯中栽苗。栽苗一定要实,封埯一定要严,防止吊干、风干。
4.定植灌水
栽完一定面积必须浇一次透水,双垄覆膜的要做到膜下灌水。
1.科学灌水
早期见旱就灌水,切不可以灌大水造成田间积水。七~八月份雨季,应注意防涝,及时排水。
2.适时追肥
一般追肥两次,第一次在6月15~20日,每公顷追施尿素200千克;第二次在7月中旬辣椒结果盛期,每公顷追施尿素150千克。方法最好在两株之间扎眼点施,也可结合浇水垄沟撒施。有条件农户叶面喷施液体钾肥(或磷酸二氢钾)+液体钙肥可有效增加辣椒的抗病性,减少脐腐病的发生。
3.打杈掐尖
定植缓苗后,门椒以下的侧枝要及时打掉,做到枝芽不过寸。8月10日开始,从辣椒枝顶端花蕾部分打顶,促进下部果实成熟。
4.插杆栏架
生长旺盛地块,为防止后期椒苗倒伏,每隔5~8米在垄上插一根粗木棍,在植株两侧用两根尼龙绳连接在木棍上拉紧,把辣椒秧夹在两绳中间。小面积椒田可用木棍、树枝支撑。
辣椒成熟后可在霜前3~4天连根拔下。放铺时根朝一个方向,每隔3~5天上下翻动一次。在田间晾晒15~20天后,拉回码垛。椒垛要选地势高燥、通风向阳的地方,垛底用粗木杆或葵花秆等垫好,码南北向单排垛,垛高1.5米左右,垛间留0.5米以上间隙,每隔8~10天翻动一次。
1.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在田间常点片发生,叶片染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大小不等,病健交界处明显,但不隆起别于疮痂病,条件适宜时该病发展速度很快,严重的致使植株叶片大部分脱落。
2.发生特点
病原细菌可在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在田间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从植株叶片伤口侵入危害,在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特别是雨后该病易扩展蔓延。
3.防治方法
(1)与非十字花科实行2~3年轮作。
(2)种子消毒。播种前用种子重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处理。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隔7~10天1次,喷2~3次,目前市场有新药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对该病害效果显著,还可同时防治其它细菌病害及真菌性叶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