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凤云
(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四川 崇州, 611230)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罗凤云
(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四川 崇州, 611230)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比较2组血气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H值、SaO2、p(CO2)、p(O2)等血气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 护理;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呼吸衰竭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典型症状表现为缺氧和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发生时会诱发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对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代谢均造成影响,甚至导致组织结构的改变[1]。机械通气抢救和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和条件[2]。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步骤,并循环不止的进行下去的质量管理程序[3]。本文选择39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模式,同期选择3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1例,女27例;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60.4±5.3)岁,所有患者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发病原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19例,心源性肺水肿10例,重症哮喘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5例,神经肌肉疾病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所规定的可使用机械通气的标准:有自主呼吸、神志清楚、无排痰障碍、咳嗽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动脉血p(CO2)>70 mmHg[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 ① 计划:在给予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前,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通过分析病史、症状,对其基本病情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如调整机械通气氧浓度、潮气量、氧分压、湿度、通气模式等; ② 实施:按照制定的计划操作,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操作失误,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密切观察,若出现并发症,给予及时应对,如采用高浓度氧长时间机械通气可能导致气管插管后部损伤、氧中毒等,需给予密切观察; ③ 检查:操作后总结本次计划结果; ④ 处理:对首次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完善护理计划,进入下一次循环,逐步规范护理操作[5]。
观察2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pH)、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呼吸功能得以完全恢复;有效,患者呼吸功能得以基本恢复,但相比之前略差;死亡,患者因治疗无效而发生死亡[6]。
2结果
观察组治愈3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前2组动脉血气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pH值、SaO2、p(CO2)、p(O2)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观察组呼吸道感染1例,喉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呼吸衰竭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致病因素是由于多种原因所造成的肺气功能和通气功能损伤而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及代谢紊乱,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导致机体因缺氧继而发生循环衰竭,严重的甚至发生死亡[7]。目前,通过机械通气使患者氧供得以维持,避免发生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然后根据患者原发病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如肺部阻塞的患者给予疏通气道治疗、感染所致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创伤所致的则给予手术治疗等,若需必要给予激素,使患者耐受增加,组织损伤降低[8]。在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时,若未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则可能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如机械通气设备管理不当则可能造成潮气量不足、通气过度、肺气肿、缺氧、氧中毒等[9]; 患者长期卧床,若未给予护理措施,则可能导致患者因血管受压、局部血供不畅等,甚至可能导致褥疮的发生。本次研究实验中,常规护理组吸道感染、喉损伤、肺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28%, 可见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显得尤为必要。
PDCA循环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医院的推崇而更多的应用于临床工作中。PDCA循环实际上是一个小螺旋,每次循环均提高起点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将其循环不止的进行下去[10]。PDCA主要包含4个方面: P计划:对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对该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关护理计划,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11], 计划的制订应当由科室护士长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对工作方法、流程、质量以及效率等方面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统一指出,制定专科方案和预期目标,每一项护理质量需半年进行一次改进[12]; D执行:护士长指导科室护理人员运用PDCA方法进行资料收集,措施实施; C检查:成立专科项目月报告制度,每月均进行专科项目管理进展信息交流; A处理:对目标、措施或计划进度给予及时修订,从而保证各项护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达到既定目标,同时予以标准化;若存在未解决的问题,则应当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13]。
为了说明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我们选用血气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pH值、SaO2、p(CO2)、p(O2)等指标改善响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治疗疗效、动脉血气改善均高于对照组,吸道感染、喉损伤、肺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现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治愈率、有效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有利于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必须指出的是, PDCA循环是一个持续的质量改进过程,运用到护理管理中有其积极的应用价值,但同样需要护理工作者对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各环节准确地把握与掌控。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将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中的各环节进行分解,也没有对检查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本文选择样本数较少,这些均可能对所得结论造成偏畸,需要扩大样本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曾伟芳, 赵瑜, 施美莲.无创机械通气模式在重度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和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4B): 605.
[2]Webster RA, Mills PC, Morton JM. Indications, durations and outcomes of?mechanicalventilation?in dogs and cats with tick paralysis caused by Ixodes holocyclus: 61 cases (2008-2011)[J]. Aust Vet J, 2013,91(6):233.
[3]刘春梓, 李玉荣. PDCA循环法在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利尿剂使用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39): 43.
[4]孙君红.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 2009, 7(9): 1010.
[5]Vogel P, Vassilev G, Kruse B, et 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nference as part of PDCA cycle to decrease anastomotic failure in colorectal surgery[J].Langenbecks Arch Surg, 2011,396(7):1009.
[6]张欣.应用 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30): 1.
[7]何芹香.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16(4): 23.
[8]魏绍辉, 王斌全.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1, 25(5B): 1252.
[9]沈玉兰.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救治严重呼吸衰竭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16(4): 17.
[10]邓少军, 晏益华, 张敏红.呼吸衰竭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2B): 399.
[11]Heinrich S, Horbach T, Salleck D, et al. Perioperative anaesthesiological management in 167 patients undergoing bariatric surgery[J]. Zentralbl Chir, 2011, 136(6):604.
[12]Fukui T. Patient safety and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Editorial: From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PDCA cycle[J]. Nihon Naika Gakkai Zasshi, 2012,101(12): 3365.
[13]王秀华, 余琨, 苏严严, 等. PDCA循环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 2014, 40(1): 67.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 in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treated b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LUO Fengyun
(ICU,ChongzhouPeople′sHospitalofSichuanProvince,Chongzhou,Sichuan, 61123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 in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treated by mechanical ventilation.MethodsA total of 78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treated b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9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DCA cycle management nursing, and blood gas indexes and treat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efficacy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lood gas index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pH, SaO2, p(CO2) and p(O2)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 nursing helps to improve blood gas indexes,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prove treatment effect.
KEYWORDS:PDCA cycle management; nurs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espiratory failure; blood gas indexes
收稿日期:2014-12-15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08-018-03DOI: 10.7619/jcmp.20150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