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琳,徐 瑾,庄建华,赵忠新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03)
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张 琳,徐 瑾,庄建华,赵忠新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03)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结合目前的医疗环境及神经内科教学情况,该文讨论了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分析了当前的医患状况,并具体从重视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增强沟通意识,注重人文教育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注重言传身教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强调医患交流意识培养的提高,加强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在当前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医生病人关系; 神经内科/教育; 学生,医科; 临床实习; 培养
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诊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定医治关系。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度的不断透明化,人们对医疗事件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期间误解矛盾也逐年增多。对于一名临床医生,医患关系的良好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医患间的矛盾、误解缩减到最小,这势必与医患间良好的沟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因此,充分认识到医患间沟通的重要性并应用及贯穿于临床教学中,积极培养和促进临床医学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良好沟通交流的能力是当前临床教学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于临床医学生而言仅仅掌握书本上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积极提高在临床一线工作中的日常诊疗能力和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的能力,只有年轻医生才是临床科室以及患者所需要和受欢迎的。现在作者就结合自身的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经验,就如何在临床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当每一名医学院校新生入校时,绝大多数医学生都怀揣着一颗赤诚的从医之心奔赴各自的学校,相信每位刚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都带着满满的热情,梦想成为一名“仁心仁术”的医者。但每年却仅有不到1/5的毕业生最后走进医院真正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在临床一线工作,这不仅仅是因为就业困难、职业压力大、待遇较低及残酷的淘汰体制,还有一些不可被忽视的原因就是逐年加剧的医患矛盾和人口老龄化结构的逐步改变,以及想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绝非寥寥数年之功,需要家人辛苦的经济及精神支持,硕士、博士学业的多年深造等。这就导致最后能够进入到临床一线工作的年轻医生已经为数不多,参加工作后还要时时面对各种不和谐因素带来的医患冲突,最后使得能够坚持留在一线工作的年轻医生进一步减少。尤其是当前医学院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袭医事件的频频发生,更从某种程度上动摇了学生和家长对其从医之路的美好憧憬。各种恶性袭医事件,导致年轻优秀的医生死亡或多名医护人员受伤,这对亡者的家庭犹如灭顶之灾,更是对于从事医疗工作一线的医护人员更是一段挥之不去的伤痛记忆[2]。
现代的医学模式是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形成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更加适应了当代人的保健理念,也反映了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那么在这种新的医学模式下就对从医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3]。在这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下,医务工作者需要把患者更多地定位为整体社会中的一员,治疗不仅仅是从患者自身疾病出发考虑,更多地应该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伦理学等多角度来考察和审视患者的健康状况,实现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4]。因此,在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下更需要加强医学生人与人的沟通能力。
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其中规定了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即包括医学职业的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的基本知识;交流与沟通的技能;临床技能的掌握;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体系;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其中,交流与沟通的技能这一项被作为基本要求正式提出,即作为医者除了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更是成为衡量一名临床医学生是否合格达标的基本标准,是判断其成长为全面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5]。因此,对在校的医学生和刚步入临床工作的年轻医生而言,医患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医生这个职业有其特殊性,面对的是一个动态变化有思想的生命,而不是一般意义的产品,在治疗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及患者病情的进展变化,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时时沟通和交代病情,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联系,建立坦诚信任的医患关系。就神经内科而言,疾病繁多而复杂,有些疾病例如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等,本身就是慢性进展的不良疾病,预后较差诊治过程长,期间患者可能反复复发,长期的疾病状态不仅损伤着患者的躯体更是对精神的折磨,而且还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家庭负担,这就要求医学生和年轻医生学会了解和理解他人,同时学会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交流,只有与患者建立了信任的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对其疾病进行科学的处理和诊疗,而且这对患者增强疾病认识,规范预后随访都有积极作用,如此才能达到维护患者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6]。
“医者仁心”一直是人们对医生崇高职业道德的高度赞美。医术只是体现仁术的一部分,现在国内外医学院校的教育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社会人文、医学三大类部分组成,从而使医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加平衡、合理[7]。在医学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更要注重人文教育。对于医学生而言,除了扎实的医学基本功外,加强人文修为和各种文化背景学习才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石。所谓人文教育,即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核心是人文精神[8]。这种精神是由内外多种条件影响所养成,包括博大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熏陶、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具体到日常临床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倡导医学生多阅读一些人文方面的书籍,不单单是医学书籍,拓广知识面,更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中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这样在临床一线遇到问题时,就能更好、更灵活地与患者交流,避免正面的冲突和误会。比如在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交代病情时,由于他们没有专业的医学背景知识,对于很多学术的表达不能理解,这时需要医学生运用通俗委婉而不偏颇的语言跟患者沟通。在医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的医学伦理观念,不断完善和融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医学模式[9],加强人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
刚从医学院校走出的医学生刚开始接触临床,面对患者时常会感到紧张和信心不足。临床患者来自天南海北,语言及文化各不相同,有时学生会不知该怎样去交流,这时就需要带教教师给予他们引导。首先要提前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给予医学生充分的主动权,让他们在日常的医疗学习中树立信心,进入角色。当然,医患沟通的背后是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分不开的,只有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和诊治了然于心,当谈及病情、手术风险、疗效、预后等方面时,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因此,带教教师应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日常技能操作训练项目,以此来强化、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专业技能,增强其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医学生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可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来认识和提高,比如平时临床见习中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与专家学者面对面地交流,角色扮演和典型案例分析活动等,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意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神经内科的疾病有其特殊性,要么危重急需抢救,要么病程较长,需长期随访医治,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从某种程度上将决定患者未来的命运,甚至很多患者在急性疾病期过后面临更多的是康复预防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患者的康复不光是医生医治好其患病的机体,还包括诊治过程中的沟通和抚慰,比如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性格脾气多有改变,这时需要医生的抚慰和引导,鼓励和树立其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并辅导其掌握出院后康复锻炼的事宜。因此,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将是贯穿疾病诊治始终的主题,这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克服疾病,同时对医生临床经验及技能的提高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医学院校的教师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传授者,其素养、品德以及言行举止均会对医学生未来的行医模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平日临床带教中,教师应对自身素养有更高的要求,工作中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做到诊疗严谨认真、关心患者、态度和蔼、服务周到等等,无形中传授自身的价值观和医学态度。将医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渗透到平时的临床教学中,在日常示范中培养积极主动的沟通模式,把主动服务的理念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医学生,让其在观察带教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时学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在临床带教中,对学生的错误表述及时纠正但不可当患者面批评,事后分析原因,引导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并找出解决方法[12]。在引导的同时,不能一味要求医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让其自我思考、认识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医学生强烈责任心及对知识认知的渴望,这对于学生而言,今后不论是从医还是从事其他行业,都会受用终身。
总之,了解加强培养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且采取积极的态度、措施进行专门的指导和教育,必定能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1]王锦帆.医患沟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8-322.
[2]张海平,孙清超,常海霞,等.加强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新疆医学,2013,43(8):175-176.
[3]罗飞,张泽华,侯天勇.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7):901-902.
[4]郝建萍,郭新红,哈力达·亚森.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6):39-40.
[5]梁嵘,胡晓桦,李永强,等.临床医学实践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索[J].华夏医学,2013,26(6):1145-1147.
[6]张磊,隋汝波.内科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经历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4,35(7B):87-89.
[7]杨亚楠,邵红英,朱玉珍.如何培养与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J].中国卫生产业,2014(20):46-47.
[8]曾琴,郭树英,张绍蓉.医患沟通培训方法和培训模式的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4,12(2):115-116.
[9]陆韦,陆超.医患沟通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1736-1737.
[10]张殿龙,王海霞,王亚东,等.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注重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19):31-32.
[11]于婕,黄静,冯新恒,等.浅谈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8):107-108.
[12]程艳香,周利梅,丁锦丽.医学生的培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4):671-67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6.059
:B
:1009-5519(2015)06-0938-03
2014-10-29)
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ZR1450500)。
张琳(1981-),女,山东淄博人,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讲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E-mail:zhlin116@hotmail.com。
赵忠新(E-mail:zhaozx@medmai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