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蕊
(福建省莆田市后海围垦管理局,福建 莆田 351100)
鲍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林蕊
(福建省莆田市后海围垦管理局,福建 莆田 351100)
鲍鱼肌肉发达、细嫩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我国自古以来就把鲍鱼列为海产“八珍”之冠。鲍鱼工厂化养殖采用立体、高密度、流水、充气等精养方式,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水环境可控制、占地少、便于集中管理、养殖效益高等优点。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养殖生产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业者参考。
建场时首先要选择水质条件良好、水质清新、透明度较大且常年相对稳定的海区,无生活及工业污水排入,底质以砂质底或岩礁为宜。
2.1 供水设施
包括水泵、砂滤池、沉淀池、蓄水池等,有条件可在离岸较近的海边挖地下井即砂滤井。在福建常温供水为每年5月初至11月底,升温供水为每年12月初至翌年4月底。
2.2 养殖池
养殖池通常为水泥池,面积不宜过大,便于管理,一般长6~8m,宽1.2~1.5m,高0.8~1.2m。池子一端设进水管,另一端设有排水孔和流水装置。
2.3 养殖框
鲍鱼养殖框采用黑色PE塑料框,规格一般为45cm×29 cm×11cm,养殖框四周的孔大小为1cm×1cm,养殖框一侧设有可开、关的投饵门。每5~6框叠成一串,每排养殖框下面放置1~2条充气管,排与排中间留一过道,便于投饵和清污。
2.4 增氧设施
采用增氧机增氧,每口池子配2~3台增氧机,送气管道要注意选择耐腐蚀的无毒材料,供气终端采用散气石。
3.1 苗种选择
选择活力强、无伤无病、壳体完整、规格整齐,壳长1cm以上的健康苗种。
3.2 养殖密度
放养密度关系到鲍鱼的生长速度与单位面积产量。密度过高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及成活率;太低虽生长速度快,但成本高、产量低。放养密度应根据水质条件、养殖技术水平及苗种大小等情况进行科学放养。通常壳长1~2cm的鲍鱼苗每框放养50~60只,壳长2~4cm的放养40只左右,壳长4~5cm的每框放养20~25只,5cm以上可作为商品鲍出售。
4.1 投饵
饵料为海带、龙须菜等大型鲜海藻或干海藻,将海带、龙须菜去根洗净,大藻切成段,干海藻应先浸泡后再投喂。投饵次数及投饵量视水温和残饵量而定。夏季水温高,海藻易腐烂,叶状体腐败沉于底部,水中氨态氮增加,溶氧减少,易引起养殖水质恶化,影响鲍鱼的正常活动。夏季每2~3d投饵1次,投饵量要少些,以能吃完或略有残留为宜。春季和秋季是鲍鱼生长较快的季节,投饵量要充足,每1~2d投喂一次。冬季低水温期,鲍鱼的摄食量少,鲜海藻浸泡在水中5~7d不易腐烂,因此冬季每5~6d投饵一次即可。注意每次投饵前应先彻底清除养殖框内的残饵、死鲍及其他污物。
4.2 水质管理
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鲍鱼的生长和成活率。换水量主要根据水温的高低、放养密度和池子水质状况进行调整。采用流水和连续充气精养方式,夏季日流水量为总水体的4-5倍;秋、冬季日流水量为总水体的3倍。越冬升温期的日供水温差控制在2℃以内。养殖用水须经过砂滤,以保证水质清新。
4.3 清污
春、夏季每3d清污1次,秋、冬季每5d清污1次。每次清污工作可结合投饵同时进行。清污前先排干池水,用高压水枪冲洗养殖框及池底、池壁上的附着物和污物。为了减少鲍鱼的干露时间,清污、投饵、洗池及进排水动作要快,尽量缩短干露时间。
4.4 更换养殖框
养殖过程中,养殖框会附着一些藤壶、牡蛎、海鞘、硅藻等附着生物,影响养殖框内的水体交换,易引起缺氧。应视养殖框附着物的污染状况及时更换养殖框。换下来的养殖框用高浓度漂白粉溶液浸泡清洗或经日晒、拍打,除去附着物后使用。
4.5 控制光照
鲍鱼不喜光,有昼伏夜出寻找食物的习性。因此,控制适当弱光为宜,可采用2层黑色网进行遮光,光强控制在200~300Lx。
目前鲍鱼工厂化养殖主要疾病是气泡病。
5.1 症状
鲍鱼的内脏团鼓起气泡,也称为胃胀病,严重时鲍鱼可浮起来。气泡病危害大,死亡率高,是鲍鱼的主要病害。
5.2 防治措施
加强水质净化,控制光照强度,严禁投喂变质饵料。发病后,加大换水量或倒池,投喂新鲜饵料。
10.3969/J.ISSN.1671-6027.2015.0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