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枝
(辽宁省普兰店市皮口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普兰店 116200)
羊狂蝇又称羊鼻蝇,属狂蝇科,狂蝇属,它的幼虫寄生于羊的鼻腔或其附近的腔窦中,可引起慢性鼻炎。我国东北地区较常见,流行严重地区感染羊可达到80%。
2014年08月15日,本人接到普兰店皮口镇夹心社区养殖场吴某的电话,养殖场内的多头羊出现了鼻粘膜炎,肿胀,流脓性鼻液,甩鼻子,磨鼻的现象且多只羊食欲减退、有日益消瘦的现象。
发现羊群中有很多形似蜜蜂的成蝇在羊群周围飞舞,时不时地侵袭羊鼻子。多数羊只出现了鼻腔粘膜发炎、肿胀的现象,鼻腔内流出浆液性、脓性鼻液,打喷嚏、插头、甩鼻子、磨牙、磨鼻子、眼睛浮肿、流泪,少数羊只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现象。
通过临床症状即可确诊羊群患得是羊狂蝇蛆病,又称羊鼻蛆病。
羊狂蝇,成虫体长10~12 mm,淡灰色、略带金属光泽,形似蜜蜂,头大呈黄色,体表有密短的细毛,有黑斑纹,翅跳透明,口器退化。羊狂蝇在春、夏、秋出现,但在夏季多。
羊狂蝇的产卵时间是每年的炎热夏季。幼虫在羊体内寄生约10个月。
羊狂蝇雄蝇、雌蝇交配后,雄蝇死亡,雌蝇体内幼虫形成后,冲向羊鼻产出幼虫,幼虫爬入鼻腔,在其中蜕化2次,成为第3期幼虫,再逐渐移向鼻孔,当羊打喷嚏时,幼虫被喷出,落地入土化成蛹,蛹期约1~2个月,最后从蛹中羽化为成虫。
成蝇侵袭羊群产幼虫时,羊只不安,互相拥挤、摇头、打喷嚏、以鼻孔抵地面、或以头部埋于另一羊的腹下或腿间,严重影响羊的正常生活和采食,使羊生长发育不良,消瘦。
当幼虫在羊鼻腔内固着或移动时,以口前钩和体表小刺机械地刺激和损伤鼻粘膜,引起粘膜发炎和肿胀,鼻腔流出浆液性和脓性鼻液,干涸后形成鼻痂,并使鼻孔堵塞,呼吸困难,患羊表现为打喷嚏,摇头、甩鼻子、磨牙、磨鼻、眼睛浮肿、流泪、食欲减退、日益消瘦、数日后症状减轻、但发育到第3期幼虫时,虫体增大,变硬,并逐步向鼻孔移动,症状又有所加剧。少数第1期幼虫可移行入鼻窦,致鼻窦发炎,甚至累及脑膜,患羊表现运动失调,作旋转运动。
5.1 治 疗 (1)伊维菌素按0.2 mg/kg·b w,配成0.1%溶液皮下注射。(2)氯氰柳胺按5 mg/kg·b w口服或 25 mg/kg·b w皮下注射,可杀死各期幼虫。
吴某的病羊,通过以上的治疗,均已治愈。
5.2 预 防 (1)在羊鼻蝇幼虫从羊鼻孔排出的季节,给地面上撒上石灰,使羊鼻子接触石灰,使羊打喷嚏,就可喷出幼虫,就可以消灭幼虫。(2)涂药法:在成蝇飞翔季节将1%敌敌畏软膏涂抹在羊的鼻孔周围,1次/d,可杀死雌蝇产下的幼虫。(3)夏季羊舍墙壁常有大量的成虫,在初飞时,翅膀发软,不灵活,此时可安排专人进行捕捉成蝇。(4)用诱蝇板引诱成蝇飞落在板上将其粘住,同时安排专人每天检查诱蝇板,将羊狂蝇取下消灭。(5)烟雾法 用于羊群的大面积的防治,药量按每立方米空间使用80%敌敌畏0.5~1.0 ml,以1 h为宜。(6)气雾法 适合于大群羊的防治,可用喷雾器或气雾枪使药液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