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炳成
(黑龙江省密山市畜牧站,黑龙江 密山 158300)
鸡球虫病的患病原因是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鸡的肠上皮细胞内所引发的一种原虫病,且分布广泛,雏鸡感染后会引起上皮细胞受损、出血甚至死亡,感染率在80%左右,且感染后死亡率会达到一半左右。因此所有雏鸡的饲料中必须加入抗球虫药物,在球虫病的防治上所用的药费占鸡病所有药物的1/3,耗资巨大。因此鸡球虫病的防治一度受到兽医工作者的关注,并且也在积极研究这方面的有效防治药物。目前最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依靠药物,以聚醚类载体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球虫药为主。本文将针对鸡球虫病的防治提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给出相应建议。
1.1 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 目前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主要有两种,就是聚醚类载体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球虫药这两种。其中聚醚类载体抗生素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就已经被人们用于鸡球虫病的防治中,该药物的原理是利用离子可以穿透细胞膜而改变球虫细胞膜内外渗透压,使大量水分进入球虫细胞内,使其肿胀过度而死亡。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球虫的防治主要以这种药物为主,并且这种方法一直延续至今。目前常见的聚醚类载体抗生素有莫能菌素、拉沙菌素、盐霉素等。化学合成类药物一直是鸡球虫防治的主要药物,目前主要有主要有氯羟吡啶、二硝托胺、氨丙啉、尼卡巴嗪、常山酮、地克珠利等针对球虫防治化学合成药物。这些药物分别作用于球虫寄生的不同阶段,通过对球虫的繁殖活动就行破坏,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
1.2 药物防治存在的弊端 由于采用抗生素药物对鸡球虫进行防治,时间一长就会使球虫产生抗药性,虽然在防治的过程中抗球虫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会产生耐药虫株,虫株的出现会导致药物使用的有效年限减少,并且防治的效果也会降低。而且球虫几乎对现在所有的防治药物都产生了抗药性,且产生抗药性的速度已经远远大于药物开发的速度。其次内源性感染与残留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有些抗虫类药物在作用于机体时会对机体产生相应的伤害,长期使用会导致机体本身失去平衡,严重时会在体内产生大量大量细菌,从而对机体在此进行感染。尤其是一些含有抗球虫药物的饲料添加剂都会产生药物残留问题,最终这些药物的残留会对人体的健康有所影响。
2.1 设计合理的用药方案 如果长期只使用一种药物对鸡球虫病进行防治,球虫会对这种固定药物产生抗药性,长此以往这种药物的药效将不能够对球虫有伤害作用,也就达不到防治的功效了。因此合理的选择用药方案,减慢球虫的耐药性,从而达到防治的功效。防治人员可以联合用药,即将几种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进行科学的混合使用,利用药物的协作原理既增强药物功效,又减缓了球虫抗药性的产生;还可以穿梭用药,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使用不同的药物,使球虫对上一种药物的抗药性在下一种药物身上没有作用,从而降低抗药性的产生,而且这种用药方法在低发病阶段与高发病阶段分别使用不同的药物,对于药物的花费方面也有相应的减少;针对季节变换可以采用轮换用药的方法,原理是在球虫对一种药物产生抗药性之前换用另一种药物,以达到减缓抗药性的作用。
2.2 免疫预防 针对鸡在感染球虫之后会产生免疫反应,对球虫产生抵抗作用,因此研究出了预防鸡球虫病的免疫疫苗。免疫的方法可以大量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解决了机体残留药物的隐患。如今免疫预防球虫的方法已经在家禽中得到广泛应用,基因工程免疫疫苗解决了大量生产的问题。但是这种办法也有很多问题,由于球虫抗原的复杂性,需要把各个阶段虫体中所具有保护性的抗原都克隆出来有一定难度。总之免疫防治法得到了应用,但是也有很多阻碍,同时由于接种后出现了不良反应也影响了免疫预防的发展。
鸡球虫病对养鸡业有很大危害,每年在球虫的防治上花费巨大,因此有关鸡球虫防治的方法一直受到兽医人员的关注。现今对于球虫的防治主要是依赖药物辅以免疫防治的方法,但是药物防治已经出现了球虫产生抗药性,或者药物在体内残留最终影响人体健康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研究出更加有效的球虫防治办法,减少养鸡业由于患球虫病所受的损失。
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