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英
(吉林省辉南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吉林 辉南 135100)
动物防疫队伍的人员缺乏成为此项工作开展的最大阻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为了支持涉农行业的发展,国家在养殖方面给予许多政策的支持,养殖行业以较为迅速和发展特点是从事人员多为农户,且散、杂、多,难以管理。人员从业养殖素质停留在利益最大化的层面居多,管理难度大。
以农户养殖为主要群体,没有科学的养殖方法。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科技养殖的认识较低。对于防疫工作的认识也是不充分,不能把防疫管理工作落实到真正的养殖生产中 。
由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疫病防控的压力空前巨大,除去现有防控手段外需要有健康和较高效率的疫病防控机制配合,方能保障畜牧业稳健和健康的发展。由于近年来我国一些较严重的疫情的突发和形成,除了客观原因外,体制的不健全也成为了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制内人员素质低,基础设施薄弱,防控意识差,人员的防控积极性不高。尤其以基层县(区)、乡(镇)两级的防控体制很薄弱,“人管大于制度管理”等等因素,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应用新科技成果。
提高疫病防控主体人员的薪资待遇可采用与业绩挂钩的方式提高人员积极性,一方面由财政发放资金建设防疫人员队伍,另外一方面,广泛向基层招募有能力者,实现“村村有点,乡乡有线”的人才建设手段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并适时进行科学诊疗和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可在第一现场对疫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并通报上一级,以达到最后的防控效果,所以基层人员对于疫病的防控有着不可替代的直接作用。
由于养殖业这不正确的防疫措施和不科学的防范手段,导致许多疫病的发生与人为的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有的养殖业者甚至不防疫不打针,听天由命,也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经营理念,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所以对于这一部分群体需要政府和各级部门定期组织防控和防疫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以求提高养殖思想观念和认识,从源头上控制疫情的暴发。
(1)建立健全的疫情长效机制和应急机制,做到养殖区域疫情的“时时防,日日防”,形成畜牧业疫情防治的长效机制,一旦发生疫情紧急处理机制也要畅通,安排相应问题管理的部门和负责人,做到出现问题可准确找到负责部门,不会出现互相推诿和“扯皮”现象,并形成制度管人。(2)在畜牧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需要结合科技手段进行机制的建立和管理,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将会大大提高管理效率,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于从业人员也会在短时之内寻求到最有效的处置办法,提高管控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对于现有的疫病防控会有较高的管理效率。但是,因为当今社会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变化日新月异。要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和养殖业者能够把疫情的防控工作与市场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以市场促需求,以需求促进发展,求得畜牧业健康而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