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是家禽维持生命和正常生理机能所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造成某些代谢障碍和紊乱,进而影响家禽的生长、产蛋和健康。根据家禽的年龄、季节、饲养管理等情况不同,应及时进行调节和补充维生素,以满足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
育雏前期,即从开食到1周龄期间。此时雏鸡胆小,抵抗力弱,外界环境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使其产生应激反应,同时也极易受到外界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而感染疾病。因此,在此期间,可供给倍量的维生素。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普遍认为在鸡体内能够合成维生素C,所以容易忽视维生素C的添加。由于维生素C具有抗过敏、解毒等功能,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所以在育雏前期添加维生素C对雏鸡而言极为有益。
大多数B族维生素是机体内酶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即使是短期缺乏或不足,也会影响体内酶的活性。所以,能否满足机体对B族维生素的需要,将直接影响到家禽的新陈代谢。雏鸡在2~6周龄期间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需要大量酶的参与,所以此期对B族维生素的需要量较大。如仍按推荐标准添加维生素,极容易造成B族维生素缺乏,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雏鸡正常的生理代谢。因此,此时除按推荐标准添加复合维生素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额外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
维生素E对垂体前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当维生素E缺乏时,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从而使鸡生殖机能降低,产蛋率下降。而维生素A具有维护上皮组织完整,促进结缔组织中黏多糖合成的作用。当维生素A缺乏时,黏多糖的合成受阻,生殖系统等组织的上皮细胞发生鳞状角质化,将会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维生素D具有维持血钙和血磷正常水平的作用。维生素D缺乏时,将使蛋壳变薄或产无壳蛋,产蛋率、孵化率下降。因此,当蛋鸡特别是种鸡达到产蛋高峰时,为保证高产,保证种蛋受精率、孵化率,饲料中必须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A和维生素D3。另据报道,在蛋鸡产蛋高峰期,如果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和生物素的供应不能满足其需要,同样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增大孵化时的死胚率,所以饲料中还应适当增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l2和生物素的用量。最新研究表明,维生素K不但是凝血酶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参与鸡胚的形成,起到抗氧化作用,从而提高新出雏鸡的成活率。因此,在种鸡饲料中还应补充维生素K3,剂量是每吨基础日粮添加维生素K36~8克。
夏季天气炎热,为缓解鸡的热应激,饲料中应补充足够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大量证据表明,补充维生素C可将热应激导致的肉鸡生长抑制及蛋鸡产蛋量下降幅度减到最低水平。相关研究表明,在蛋鸡日粮中补充200毫克/千克的维生素C,产蛋率较对照组高9%,而且也提高了饲料利用率,降低了破蛋率。在肉鸡日粮中补充维生素C,可明显提高日增重;种鸡日粮补充维生素C,可改善公鸡精液质量,提高种蛋受精率。
当鸡群发生疾病时,添加维生素作为辅助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有研究表明,维生素E、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鸡体对各种应激的耐受力,促进病后恢复和生长发育。维生素K能缩短凝血时间,减少失血,因此,对一些有出血症状的疾病能起到减轻症状、减少死亡的作用。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磺胺类药物会抑制机体合成维生素B1、维生素K和叶酸,引起机体维生素B1、维生素K和叶酸的缺乏,应注意补充。
对转舍、断喙、免疫接种、长途运输的鸡群,应在饲料中添加倍量的维生素,或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速补18等,可减少因转舍、断喙等原因造成的应激反应,增加机体抗应激能力。
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过低时,加倍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能够减轻因蛋白质水平过低造成的不良影响;而能量水平过低时,饲料中如多添加20%~40%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10%~20%的维生素B12、维生素E、胆碱,则鸡的生产水平不受影响;如日粮中硒缺乏时,则应增加维生素E的添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