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叶玲,贺曲夫,杨圣勤
(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产业经济研究基地,湖南 湘潭 411201)
湖南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王叶玲,贺曲夫,杨圣勤
(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产业经济研究基地,湖南 湘潭 411201)
解析城乡经济统筹水平,对提出破解二元经济结构之策、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从总体水平及系统内部这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两套指标评价体系,分别运用比较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湖南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的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南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评价体系;二元经济;湖南省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和最基本的经济特征,体现出以尚没有完全摆脱自给自足影响的、依然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与市场化程度高、运用现代生产方式组织的城市经济并存及对立。然而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的转型,关键在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谐、平等的城乡经济关系,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1,2]。推动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运用二元结构理论并结合定量分析方法,以湖南省为例,对湖南省及14个地级市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进行客观的认识,并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湖南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总体上评价
要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中的二元结构进行测度,除需从城乡居民间收支水平差距外,还应从产业发展、城乡生产生活条件等多方面进行考量。目前,许多学者运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设定了相应的指标,为城乡经济差距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在参考了有关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文章的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从城乡产业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两个方面,确定了能够反映城乡经济差距的五项指标。
(1)二元经济结构系数。二元经济结构系数具有综合性、全面性优点,可以克服单纯地采用生产率指标或规模指标可能引发的片面性认识,比较清晰、准确地测度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反映城乡经济差距现状。二元经济结构的表达公式为:
二元经济结构系数值越小,说明城乡经济结构差距越小,城乡一体化趋势越显著;反之,二元经济结构系数值越大,城乡经济结构差距越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较为明显。
(2)二元劳动生产率。二元劳动生产率采用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比值来表示。二元劳动生产率值越大,表明传统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越高,可以反映出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差距的缩小,城乡经济统筹水平越高[3]。
(3)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利用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来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用S表示。其表达公式为:
S的变动区间为0<S<1,S值越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越小,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表明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较大。具体划分标准为:当S≥0.5时,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时,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状态;当0.2<S<0.5时,处于由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发展的过渡时期;当S≤0.2时,基本上完成了城乡统筹发展。
(4)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度。即乡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减去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该指标用来反映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异,用E来表示。当E<5%时,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基本一致;当5%<E<10%时,生活质量差异较大,属于由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发展的过渡时期;当E>10%时,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5)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该指标用来表示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农民的生产方式向城市化转移程度越高,农民市民化程度越强,反映出城乡统筹发展的状况越好,反之,指标值越小则城乡统筹水平相对滞后。
2.系统内评价
(1)指标的选取及其涵义。按照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内涵,从推动经济发展的资金、劳动力角度考虑,本文将对城乡经济统筹水平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评价:城乡经济总体水平,资金、劳动力等经济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利用状况和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水平,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共选取了11项指标,构建了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4](表1)。
(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为了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的客观科学性,本文在城乡经济统筹系统内部测评上,运用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来确定指标层次和权重。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因子分析中的公共因子是不可直接观测但又客观存在的共同影响因素,每一个变量都可以表示成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即
Xi=ai1F1+ai2F2+……+aimFm+εi,(i=1、2、…p)
其中,F1,F2,…Fm称为公共因子,εi称为Xi的特殊因子。
且满足以下条件:
A、m≤p
B、cov(F,ε)=0,即公共因子与特殊因子不相关的
C、各个公共因子不相关且方差为1
D、各个特殊因子不相关,方差不作要求
表1 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城乡经济统筹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三层(三级指标)为具体的指标所构成的层次,第二层(二级指标)为经过因子分析降维后对提取的主因子所得的指标构成的层次,第一层为城乡经济统筹水平目标层(一级指标)。对于各指标层的权重的确定,本文通过计算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各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一级指标不需要考虑权重,二级指标的权重通过各个主因子对总目标的贡献率来确定。将主因子的贡献率进行标准化处理,所得结果Wi即为该因子在总目标上的权重值,即:W
其中Ti为主因子i的方差,m为提取主因子的个数。
三级指标在其二级指标上的权重是根据因子分析所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来获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将所有主因子表示为各个变量的线性组合,即可以建立主因子(二级指标)与其所包含指标(三级指标)的线性回归方程:
Fi=bi1xi1+bi2xi2+…+bipxip
式中Fi为因子分析提取的主因子,xip为具体的指标。
(3)评价步骤
A、数据的采集
文章数据根据《湖南统计年鉴2013》整理所得,确保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客观性。
xi为变量x的第i个观测值,x为变量xi的平均数,s为标准差
C、计算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Ai
D、求解矩阵Ai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选取Di≥80%特征值对应的因子
G、计算各因子得分Fi及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其中n表示所提取的n个因子
表2 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对比(1996年-2012年)
(一)湖南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总体上评价
在城乡收入消费方面,由表2可以看出:在十七年间湖南省的人均收入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其中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4.1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22倍,尽管农民居民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增长速度仍落后于城镇居民。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6年3259.87元扩大到2012年的13879元,增加了4.26倍,城乡居民收入比自新世纪以来呈现扩大的趋势,近些年略有回落,但到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仍然高达2.87,表明乡村收入水平低,农民增收手段欠缺。
由表3可见,在生活和消费水平上,湖南省城乡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看,城乡消费差额在十七年间翻了一番,除了2007、2008、2009这三年因物价上涨导致不同外,城镇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又不断下降;但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还是远远大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这些说明:湖南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在不断提高,但城乡消费能力还存在相当大差距,可能会出现城乡消费断裂,形成了一种“新二元结构”[5]。
鉴于上文中反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五项指标,以湖南省1996年至2012年的数据为依据,对湖南省城乡经济差距进行分析[7],得出以下量化数据(表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表3 湖南省城乡消费支出对比情况(1996年-2012年)
表4 湖南省城乡差距各项指标情况
第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渐缩小,城乡一体化趋势渐渐显著。从二元经济结构系数来看,近十七年间湖南省该系数逐年变小,说明了湖南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趋好。
第二,总体上讲,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差距在渐渐扩大。从二元劳动生产率来看,数值不断减小,尽管在2004年国家首次把大力发展农业、统筹城乡问题提上日程使其形势有所好转,但是在此之后两部门生产率还是在不断扩大。这也说明了仅仅通过转移劳动力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不够的,还需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从而真正提高农业部门生产率。
第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显著。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来看,这些年来系数一直大于0.5,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也就是说,湖南省一直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状态。从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度来看,其数值逐年减小,但仍然大于5%,这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属于由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发展的过渡时期。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破解二元结构的重要任务。
第四,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比重在不断地提高。近些年来,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比重数值越来越大,这说明了农民的生产方式向城市化转移程度在提高,农民市民化程度增强,反映出城乡统筹发展的状况较好。
(二)湖南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系统内评价
上文对湖南省城乡经济统筹水平进行了整体上的认识,可是由于各市州的区位及自然禀赋等条件不相同导致了其城乡统筹水平存在差异。因此仅在总体上对湖南省城乡统筹水平的认识是不够的,有必要对各地级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才能更加深刻地、全面地反映湖南省的城乡经济统筹情况。
1.系统内指标量化分析
根据《湖南统计年鉴2013》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收集整理2012年湖南省及14个地级市各项城乡经济统筹指标数据,根据上文构建的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系统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各地级市城乡经济统筹水平进行系统性评价。
(1)权重确定
利用SPSS.18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因子的特征值及其贡献率(表5)。
表5 解释的总方差
在因子分析中,每个因子包含原始数据的信息量是贡献率来反映的,本文选取因子的累积贡献率≥85%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如表所示,前四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8.673%,符合条件,能够满足因子分析用提取的因子解释整个问题的要求。为了便于叙述,本文将前四个主因子依次称为F1、F2、F3、F4,根据各因子的贡献率能够计算各因子的权重Wi。
F1权重W1=40.473/88.673=0.4564
F2权重W2=18.098/88.673=0.2041
F3权重W3=15.209/88.673=0.1715
F4权重W4=14.894/88.673=0.1680
(2)因子得分求值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如下表6,因子得分系数矩阵W,如下表7。
表6 旋转成份矩阵a
表7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依据上表给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W,以及根据表中的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的数据,就能够计算出各地级市的各因子的得分。旋转后的因子的得分表达式写成:
通过计算,得出湖南省各地级市4个主因子的得分,如下表8。
表8 湖南省各地级市因子得分情况
(3)城乡经济统筹综合指标得分
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是个多指标多层次的系统性评价,需要将多指标评价情况进行综合合成,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加权线性进行指标的集成,并将其主因子综合得分称为城乡经济统筹指数F,以此综合评价指数实现对不同时空层次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的度量。
F=W1F1+W2F2+W3F3+W4F4=0.4564F1+0.2041F2+0.1715F3+0.168F4
城乡经济统筹指数表现为某一状态值,定量描述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城乡系统内各要数的动态变化的相关关系,是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综合水平之间的耦合程度的综合指标。通过城乡经济统筹指数的变化,借以考察城乡经济增长、城乡产业结构变化、城乡生产要素结构变化、城乡生产要素结构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合力变化的轨迹,分析发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8]。根据上表各因子得分,计算得出湖南省各地级市的城乡经济统筹指数(表9中第一列)。
2.得分结果分析
(1)各地级市的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从表9可见,湖南省各地级市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性。湖南省的平均综合得分是-0.1146,有6个地级市低于平均水平,有8个地级市高于平均水平,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郴州市、常德市、衡阳市、益阳市等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情况较好,其中得分最高者为省会长沙市;湘西自治州、娄底市、怀化市、永州市、张家界市、邵阳市等城乡统筹程度较差,其中得分最低的是西部的湘西自治州。
(2)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与区域地理位置相切合
根据综合得分排名来看,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情况较好的地区,都是中心城市或具有较好的区域地理位置。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积聚了大量的人才、资金、资源、信息的生产要素,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岳阳市处在长江沿岸,具有较好的地理区位优势,推动了岳阳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统筹发展;郴州与广东省相毗邻,广东省的发展辐射力量作用积极地影响到郴州的城乡经济统筹程度的提高。而发展情况较差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的西南、西北地区,湘西自治州、永州、怀化等城市由于离中心经济发达地区较远,感应到的中心发达地区辐射力较弱,因此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乏力,必然导致了农村的发展严重滞后,制约着城乡经济统筹程度的提高。
(3)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程度与人均GDP、城市化率有正相关关系
湖南省各地级市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程度与人均GDP、城市化率基本一致,从表9可以看出,前四位的城市各项指标排名相同,分别是长沙、株洲、湘潭、岳阳;湘西、益阳、常德、郴州、衡阳等相差不大、基本一致,城乡统筹指标与人均GDP、城市化率略有偏差;邵阳、张家界、永州、怀化、娄底等指标排名偏差较大。从总体上来讲,城乡统筹发展程度与人均GDP、城市化率有正相关关系。
表9 2012年湖南省各地级市的城乡统筹综合指标、人均GDP、城市化率对比情况
(一)加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力度,为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基础条件落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要解决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问题,需要完善的制度、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需要提高资源有效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加财政对农业水利建设方面的公共投入,增加对农村公用事业的政策性支持力度,湖南省长株潭3+5城市群地区发展情况较好,而湘西南地区发展较差,政府应该把政策倾向于湘西南地区发展;加强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大农业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及运用,进而提高农业产生率,来为城乡经济结构转型提供良好氛围。
(二)促进生产要素的城乡流动,激发农村经济自身发展潜力
劳动力和资金是生产活动中最为活跃的要素。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劳动力及资金通常流向相对稀缺的地区。一方面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逐步调整就业结构,以就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率的提升、农民居民收入的提高,从而形成经济社会结构发展的良好格局。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制度改革及完善,增强金融对农业的发展支持,进一步拓宽农村信贷渠道,建立以财政贴息为主、财政补贴和以奖代补等多种手段为辅的财政支持制度体系,引导金融资本向农业和农村流动。
(三)鼓励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人均GDP与区域合作存在正相关性。区域合作是地区经济专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通过区域合作,各方能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获得区域协作带来的比较利益,带动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为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夯实基础。湖南省内的欠发达地区可以抱团发展,参考借鉴长株潭区域整合发展的经验,消除地方壁垒,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区域性合作机制,特别是湘西北地区、湘西南地区。同时,提升城市化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既要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农业劳动力向城市顺利转移,并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制度创新及技术创新,深化工业加工程度,延长产业链,促进城市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水平。
[1]金海峰.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农业的相关性[J].求索,2007,(1).
[2]曹芳,李岳云.城乡统筹发展化解“三农”问题——南京市城乡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5).
[3]赵彩云.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要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8.
[4]宋艳伟.北京经济统筹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5]朱建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杨振宇.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数研究——基于时序数据[J].农业经济与科技,2008,(19).
[8]吴红兵.河南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7.
(责任编辑 梅焕钧)
Study on Evaluation of the Level of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conomy of Hunan Province
Wang Ye-ling,He Qu-fu,Yang Sheng-qi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in Hunan,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Hunan 411201)
To understand clearly the level of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conomy(CODBURE)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wo aspects-solutions to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The paper takes Hunan as the object of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CODBURE wholly and systematically of Hunan Province respectively using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Then it is easy to get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CODBURE of Hunan Province.Lastly,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conomy;evaluation system;dual economy;Hunan
F127
A
1672-2590(2015)01-0110-09
2014-11-14
王叶玲(1989-),女,湖南武冈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