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珂,宁奉菊
(1.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091;2.泰山学院 旅游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产业结构趋同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发挥产业之间的互补效应,充分实现各种资源之间的有效配置。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云南省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云南地区三次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明显。但云南省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低层次阶段,同时各州市之间存在不合理竞争与协同分工发展的意识,导致产业结构分工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严重,极大地阻碍了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随着国务院于2011年5月批准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提出云南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这就要求云南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省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至今鲜有学者对云南省内部产业结构是否趋同,趋同度如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云南省内部产业结构趋同现状进行科学测度和定量分析,并对其成因做出合理的解释,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对于云南省正在进行的桥头堡建设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也期望能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省份内部产业结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典范。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面积共计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下8个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分别为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下文简称德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文简称怒江)、迪庆藏族自治州(下文简称迪庆)、大理白族自治州(下文简称大理)、楚雄彝族自治州(下文简称楚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文简称红河)、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文简称文山)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文简称版纳)。2013年云南全省生产总值(GDP)达11720.91 亿元,三次产业比为 16.2:42.0:41.8。初步形成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烟草制造业、旅游业、化学工业等主导产业[1]。
产业结构趋同一般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产业结构所呈现出的某种共同倾向,指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各区域形成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产业结构格局,即各区域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组织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确定以及产品结构安排等方面的雷同现象[2]。经济转型的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推动了产业结构趋同。但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细化,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将逐步减少。我国学术界目前存在两种相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目前区域产业结构存在高度趋同,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有必要进行调整优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程度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并未出现严重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我国已有大量学者[3-5]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陈建军[6]等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存在产业趋同现象,但指出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产业集聚。周立群[7]通过对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发现环渤海制造业结构虽存在相当程度的趋同现象,但不存在趋同问题。高新才[2]等通过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西北五省在三次产业层面产业趋同十分严重,但细分到行业结构以及工业内部,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并不明显。但张培[8]却认为西北五省产业结构趋同问题极为严重,尤其是主导产业同构化问题。贺灿飞[9]等通过对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省区产业结构的趋同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加速了比较优势相似省份的产业结构趋同,其他省份结构差异化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沿海省份产业结构趋同有着重要影响;地方分权是一些省份产业结构趋同的首要因素。刘杰[10]对山东省西部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发现山东西部在三次产业结构层面趋同问题严重,但深入到制造业层面趋同现象不明显;还认为产业结构趋同有其合意性因素和不合意性因素,应该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数据主要来源于云南省及其各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相关州市统计年鉴中的有关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表1。
表1 2013年云南省16个州市三次产业构成(单位:﹪)
对产业结构趋同的测度目前有多种方法,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国际工业研究中心提出的结构相似系数,结构相似系数公式如下:
在公式(1)中,Sab表示a地区和b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数值;k表示产业部门;n表示参与测度的产业部门个数;Xak和Xbk分别表示产业k在a地区和b地区的比重。Sab值的变动范围为0到1。当Sab等于0时,说明两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完全不相同;当Sab等于1时,说明两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完全相同。即当Sab越趋向于0时,两地区之间产业结构的差异性越大,趋同的程度越小,互补性越强,越不存在竞争关系;反之表示趋同的问题越严重。且联合国工业组织认为两个相比较地区之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大于0.9时,即为产业结构趋同[10]。
本文在此基本上,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云南省16个地州进行两两相关系数的测算。并且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会地区昆明与其他州市之间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
表2 2013年云南省16个州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表
如表2所示,通过对云南省16个州市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测算,可以发现产业结构高度趋同。其中昆明-普洱、昆明-临沧、昆明-德宏、昆明-版纳、曲靖-版纳、玉溪-保山、玉溪-普洱、玉溪-德宏、玉溪-怒江、玉溪-版纳、普洱-迪庆、临沧-怒江、临沧-迪庆、德宏-楚雄、楚雄-版纳、红河-版纳等16对州市两两之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小于0.9000,其余州市两两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均大于0.9000,表现出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
并且从中还可以发现,昆明-迪庆、曲靖-昭通、曲靖-红河、玉溪-楚雄、玉溪-红河、保山-普洱、保山-文山、保山-版纳、昭通-红河、丽江-大理、普洱-临沧、德宏-版纳、大理-文山、楚雄-红河等14对州市两两之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大于0.9900,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其中曲靖-红河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9994,趋近于1,说明两地之间产业结构趋同极为严重。
近年来,云南省经济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分工协调发展性增强。但由于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区,经济发展起点低、基础设施差、技术与人才缺乏,整体上还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各州市产业的层次水平还很低,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接近,产业政策和产业定位较为相似,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云南省州市之间产业结构的趋同。特别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政府的巨大影响力和部分官员的个人意志,导致过分追求GDP的增长,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正是由于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合意因素和不合意因素两者相互作用,才导致云南省州市之间产业结构趋同较为严重。
昆明为云南省省会城市,经济较为发达,且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合理完善,因此选择昆明为代表与其他州市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表1的计算结果,得到图1。
图1 2013年昆明与其他15个地州产业结构趋同系数
结合表2和图1,可以发现昆明与迪庆的产业结构趋同最为明显(0.9978),其次是昆明与怒江(0.9783),其中昆明与位于西北地区的迪庆、怒江、丽江、大理、楚雄的产业结构趋同系数都大于0.9500,产业结构趋同较为严重;与位于西南地区的德宏、普洱、临沧、版纳的产业结构趋同系数都小于0.9000。
云南省西北地区的省份多处于横断山区,自然地理环境较为恶劣,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但在21世纪,特别是“十一五”和“十二五”以来,在对该区域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成为各地区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与昆明市较为相似的三次产业结构,因而产业结构趋同系数相对较大。
西南地区的省份多处于我国与东南亚和南亚接壤的区域,但该地区长期为第一产业或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且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导致第三产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德宏以及版纳第三产业的比重都超过40﹪,普洱和临沧都为第二产业发展薄弱且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这与昆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产业结构趋同系数较小。
自然环境一定程度上对产业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发展都离不开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云南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依旧较大。加上各地区之间自然条件以及资源禀赋相似,在此基础上形成农林牧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烟草制造业、旅游业、化学工业等主导产业,这是导致云南省内部产业结构趋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各区域之间地理位置相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相互学习、交流,经济联系相对较为紧密,促进产业转移和技术转换,这也会进一步导致产业结构的趋同。
一般认为,各地区发展水平相近,相互之间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似度较高,也会导致产业结构趋同。而云南省整体上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处于“二、三、一”的产业格局,经济发展较多的依赖重工业。加上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不断变化,会导致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的发展不平衡,一旦某些新兴技术行业的产品相对短缺,当投资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就会引起竞相投资,导致重复建设、相互竞争与模仿,这就决定了产业结构趋同的必然性。云南省现在正处于制造业迅猛发展的阶段,伴随着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不断集聚,导致产业结构趋同。
当政府作为最主要的投资主体与决策主体时,强有力的行政权力对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进一步影响着产业结构与布局。特别是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干预以及参与,导致地方项目、生产的产品都极大地受到政府的影响,削弱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政府在进行投资决策、产业抉择的过程中又存在主观随意性较大,不考虑市场需求,过度追求地区利益和政绩,片面追求地区产业结构体系的独立性、完整性,倾向于选择收益大、投资回报期短、见效快且能够展现政绩的项目和产业,使得重复建设、盲目投资比比皆是。另外,云南省各地方政府之间的产业规划没有进行相互协调或分工,都只是考虑对地方经济最有利的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的选择,地方政府的人为干预是导致主导产业定位重复的重要原因。而一旦出现产业相似的现象,现行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又缺乏有效的调控措施。
针对云南省域内部产业结构趋同的计算分析,可以发现云南省在三次产业结构层面,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其中昆明与云南省西北地区的省份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为突出。但必须明确,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一定程度上的产业结构趋同是正常现象。一般都会经历一个由趋同到趋异,再由趋异到趋同的过程。云南省整体上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结构趋同。云南省西北地区正是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才会进一步加剧与昆明市产业结构趋同系数。其中,西北地区应立足于现有产业结构发展态势,进一步调整第二产业的,由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从而形成完善的产业结构,逐步发展第三产业。西南地区在旅游业发展态势较好的情形下,应科学制定和实施区域规划,整合旅游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避免恶性竞争。立足于此,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以及完善旅游业发展所必须的产业支撑体系。因而,云南省各地区应在西部大开发、云南省桥头堡建设以及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下,立足于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尊重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加强产业规律研究、产业规划,大力度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产业结构趋同的合意性因素和不合意因素,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1]赵池北,伏润民.云南省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法的角度[J].经济研究导刊,2011,(21):169-172.
[2]高新才,周一欣.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实证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2,(2):55-60.
[3]李俊杰,刘松.乌蒙山片区产业结构趋同度比较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3,(5):83-87.
[4]朱晓明,许山白.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7,(2):20 -22.
[5]孙根紧.我国西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3,(1):69 -74.
[6]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4(2):19 -26.
[7]周立群,罗若愚.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探析及政策选择[J].改革,2006,(3):55 -60.
[8]张培,西北五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D]新疆:新疆大学,2010.
[9]贺灿飞,刘作丽,王亮.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产业结构趋同研究[J].地理学报,2008,63(8):807-819.
[10]刘杰.山东省西部产业结构趋同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9):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