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敏,陈新军
·短篇论著·
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李修敏,陈新军
目的 探究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职工医院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死亡)。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13/50),低于对照组的56.0%(28/50)(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4/50),对照组为1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抗凝治疗;可行性;安全性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临床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研究表明,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1]。为进一步探究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本研究现对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职工医院收治的100例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职工医院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均经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符合心房纤颤的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1)因其他严重疾病导致预期生存时间<2年者;(2)近期有心胸外科手术史者;(3)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者。纳入标准:(1)心电图检查发现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纤颤者;(2)自愿参与本研究。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9.9±10.2)岁;基础疾病:高血压4例,高脂血症6例,冠心病4例,心力衰竭5例,糖尿病4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70.2±10.4)岁;基础疾病:高血压5例,高脂血症4例,冠心病6例,心力衰竭5例,糖尿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间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为期两周的洗脱期(不使用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检查两组患者基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观察组患者给予华法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14)抗凝治疗,依据INR调整华法林使用剂量,起始剂量为3 mg,每次增减剂量为0.5 mg/d,剂量调整后复查INR,目标值为2.0~3.0,达到预定目标后长期应用,1次/月。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423)治疗,100 mg/d,晚饭后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死亡)。
2.1 血液流变学 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13/50),低于对照组的56.0%(2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例数出血腹部不适其他对照组508(16 0)12(24 0)8(16 0)观察组506(12 0) 4(8 0) 3(6 0)
2.3 不良事件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4/50),对照组为1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4,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1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及其治疗概述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易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和脑血栓,严重时会导致死亡。相关研究统计显示,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患病率为13.1%~14.4%,非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患病率为2.36%[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心房纤颤可降低患者心房舒张晚期收缩功能,导致心房内血液淤滞而极易在心房及左心耳处形成栓子,脱落后引发体循环栓塞,进而增加致残率及病死率[4]。控制心室率是治疗心房纤颤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仅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现已经成为临床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主要治疗方法[5]。
3.2 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国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在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卒中的预防中,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降低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6]。华法林属于双香豆素类制剂,能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C、蛋白S的合成,阻止血栓扩展而降低栓塞发生率,同时还可以降低血液循环中D-二聚体水平,最终达到预防栓塞和溶栓的目的[7]。华法林极易受其他药物及食物的影响,因此使用不恰当极易引发出血,患者出血概率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因此在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适时调整剂量、控制抗栓强度,使INR维持在目标范围内。阿司匹林属于环氧合酶抑制剂,可针对性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宫腔内血栓,主要抑制血栓素A2(TXA2)的形成,但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8]。
目前,国内少有研究报道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间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和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间无差异;表明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明显改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易锦发,孟要武.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并缺血性脑卒中抗凝治疗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1):63-65.
[2]吴雪婷,万惠青,丁少波,等.华法林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5):569-570.
[3]柳韶真,宋宏发.高龄心房纤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6):481-482.
[4]杨常青,张静.心房纤颤老年患者华法林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7):70-71.
[5]卢文琴.非瓣膜病性慢性心房纤颤的抗栓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3):30-31.
[6]冯颖岚,阿孜古丽·毛力太.华法林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30例疗效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8):34.
[7]李燕红,武云涛,陈艳梅,等.华法林对高龄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比较[J].武警医学,2009,20(10):888-890.
[8]顾爱华,张松礼.心源性脑栓塞临床治疗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0-11.
(本文编辑:毛亚敏)
462000河南省漯河市,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职工医院内科
李修敏,陈新军.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6):53-54.[www.syxnf.net]
R 364.15
B
10.3969/j.issn.1008-5971.2015.06.016
2015-02-28;
2015-05-16)
Li XM,Chen XJ.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on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J].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2015,23(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