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土不离乡: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02-22 09:02陈益芳谭银清唐传胜
许昌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劳动收入家庭经营乡镇企业

陈益芳 , 谭银清, 唐传胜

(1.重庆邮电大学 移通学院,重庆 合川 405120; 2.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3.万盛第49中,重庆 万盛 400080)

离土不离乡: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益芳1, 谭银清2, 唐传胜3

(1.重庆邮电大学 移通学院,重庆 合川 405120; 2.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3.万盛第49中,重庆 万盛 400080)

本乡地域内劳动收入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0年到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城镇化水平和乡镇企业发展状况是影响农民获取本乡劳动收入的主要因素,同时,私营企业、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民家庭经营以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出均对农民获取本乡劳动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农民;本乡劳动收入;省际面板数据;影响因素

一、引言

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较早对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1954)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农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近乎为零,而工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相对要高,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就会持续不断地向工业部门转移直至出现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为止。[1]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外出务工的动机、农民工资性收入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总体上看,学界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农民的全部工资性收入或农民外出务工的工资收入,但对农民在本乡地域内的工资收入却很少涉及,而这部分收入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就目前来看,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民的外出从业收入,为了增加这部分收入,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由此引发了诸如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空心村、土地撂荒等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农民工资性收入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农民在本乡地域内的劳动收入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少数地区这部分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工资收入的主体。以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为例,2000年农民在本乡地域内的劳动收入只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44.95%,而2010年这一比重达到67.1%。如果能不断增加农民在本乡地域内的劳动收入,实现农民挣钱离土不离乡,那么前面提到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有鉴于此,本文采用2000年至2010年全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贵州、西藏因统计数据不完整而未被纳入分析)对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中本地劳动收入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模型与估计方法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1)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表中用localwage表示,单位:元):指农民在本乡地域内通过合法劳动获得的收入。

(2)乡镇企业就业人员(表1中用township表示,单位:万人):采用乡村人员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年末统计人数。

(3)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表1中用private表示,单位:万人):采用乡村人员在私营企业中就业的年末统计人数。

(4)个体就业人员(表1中用individual表示,单位:万人):采用乡村人员在个体性质单位就业的年末统计人数。

(5)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表1中用businessinc表示,单位:元):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

(6)城镇化水平(表1中用urbanization表示,单位:%):采用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7)农民人均受教育水平(表1中用education表示,单位:年):采用各个文化层次的受教育年限总和(其中文盲、半文盲记为1年,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中专12年,大专以上16年)除以乡村地区15岁以上人口总量。

(8)农业综合开发支出(表1中用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expenditure的简写acdexp表示,单位:亿元):指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的专项资金支出。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1中数据:第(1)项来源于《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1-2011》;第(2)、(3)、(4)、(5)项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1》;第(6)、(7)项来源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1-2011》;第(8)项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2001-2011》。

(二)模型与估计方法

根据经验及已有学术成果,研究农民工资收入中的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与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单位、农民家庭经营、城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出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如下面板数据模型:

lnlocalwageit=β0+β1lntownshipit+β2lnprivateit+β3lnindividualit+β4lnacdexpit+β5lnbusinessincit+β6urbanizationit+β7educationit+μi+εit

面板数据包含了研究对象个体、指标和时间三个维度的信息,分析前要求对模型进行准确设定,如果模型设定错误,那么计量结果就不可能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通常面板数据通过F构造统计量确定模型形式。

(1)

上式中,S1表示混合效应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2表示固定效应模型的残差平方和,N、K、T分别表示截面成员数量、解释变量个数和时期数。该检验的原假设为模型应为混合效应模型,如果F统计量大于临界值,则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应选择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又进一步可分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为此我们进行Hausman检验,该检验的原假设是:随机影响模型中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不相关,检验过程中所构造的统计量(w)形式如下:

(2)

(3)

Hausman证明在原假设下,式(2)给出的统计量w服从自由度为k的χ2分布,k为模型中解释变量的个数,若w统计量大于临界值则应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应选择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为了排除截面间异方差性和相关性,本文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分别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和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FGLS) 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

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选取2000-2010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面板数据,对农民本乡劳动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总体上看(见表2),我国农民本乡劳动收入模型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拒绝混合效应模型,并且Hausman检验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局拒绝随机效应原假设,因此本文对农民本乡劳动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表2 各变量对农民本乡劳动收入影响估计结果*注:“*”、“**”、“***”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

(一)乡镇企业对农民获取本乡劳动收入的影响

研究表明,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的本乡劳动收入所得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见表2)。我国乡镇企业的前身为20世纪60年代的社队企业,国家发展乡镇企业的初衷只不过是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服务农村生产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权宜之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人民公社的解体,乡镇企业获得了发展的条件,异军突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乡镇企业已经由最初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发展为多种产业聚集、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经营企业,并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产业、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格局。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大创举,为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我国乡村人员各类就业单位中,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占有绝对优势。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使农民就业实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本乡劳动收入。

(二)私营企业对农民获取本乡劳动收入的影响

私营企业对促进我国农民本乡劳动收入的影响虽然不及乡镇企业的效应大,但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见表2)。我国私营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0年我国仅有14601家,其中乡村从业人员1139万人,而到了2010年私营企业数量达到273259家,乡村从业人员3347万人。可见,私营企业也是吸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但由于我国的私营企业在区位上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再加上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较长时间的政策限制,因此私营企业对增加农民本乡劳动收入的贡献相对较小。

(三)个体就业对农民获取本乡劳动收入的影响

计量结果表明个体就业对农民获取本乡劳动收入的效应非常小(回归系数0.005,见表2),且不显著。

个体经营虽然已日渐成为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创业就业的重要渠道,但我国目前的个体经营组织总体数量相对较少,吸纳的就业人数也比较有限;同时在乡村人员的个体从业者中个体工商业主占了相当的比重,这部分人的收入按照统计口径会计入家庭经营收入,而另外雇工的收入在统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导致个体就业对农民获取本乡劳动收入影响较小的重要原因。

(四)家庭经营对农民获取本乡劳动收入的影响

模型结果表明,农民家庭经营对农民获取本乡劳动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实两者间的正向效应并不意味着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加能直接增加农民的本乡收入所得,而是因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提高会加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农民在农闲之余能就近获取工资性收入。已有的研究也表明,由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民靠农业收入仅能维持温饱,兼业行为能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在村庄内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2]

(五)城镇化对农民获取本乡劳动收入的影响

回归结果表明,在诸因素中,城镇化水平对农民获取本乡劳动收入具有最大的正向效应。200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仅为36.2%,而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就达到了52%。农村城镇化不但会带动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也会直接拉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需求,从而为农民创造更多就近就业的机会;同时城镇化还会刺激旅游、餐饮、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相对于一、二产业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更强的优势。 此外,城镇化建设的辐射效应还能催生新的就业需求。据统计,仅“十五”期间,小城镇开办的企业就创造了上亿个就业岗位。目前在全国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乡镇企业等县域中小企业吸纳了50%以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小城镇就地转移的高达90%以上。实践经验表明,凡是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就近就业的机会也相对较多。

(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对农民获取本乡劳动收入的影响

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对农民获取本乡劳动收入的回归系数仅为0.09,影响较小,但效应显著。1988年,为解决粮食问题和农业投入不足问题,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国家做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截止2010年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资金4548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还能直接带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为农民创造就近获取劳动收入的条件和岗位。

四、结论及建议

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和乡镇企业发展是影响我国农民本乡劳动收入的主要因素。我国城镇化虽然发展较快但质量不高,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未能协调发展,一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甚至不惜牺牲农民的利益。因此要实现我国城镇化的良性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就必须把保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把农民就业放在首位,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我国乡镇企业虽然对解决农民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功不可没,但由于受到自身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乡镇企业已难以进一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乡镇企业整体布局东多西少,东强西弱;产权结构依然不够清晰;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且管理水平较低。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机会,就必须进一步理顺乡镇企业的产权结构,改善布局,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管理水平。

当然,实现农民增收,还需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建立农民工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劳动技能;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等。

[1] Lewis, W. Arthur (1954).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J].ManchesterSchoolofEconomicandSocialStudies, Vol. 22, pp. 139-91.

[2] 贺雪峰. 不要小瞧农民的农业收入[J].决策,2013,(6):51-56.

责任编辑:师连枝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Farmers’ Local Wage

CHEN Yi-fang1, TAN Yin-qing2, TANG Chuan-sheng3
(1.College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 Hechuang 405120, 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Beibei 400715, China; 3.Wansheng No. 49 Middle School, Wansheng 400080, China)

This paper with data from year 2000 to 2010 from 29 provinces explores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income while the farmers leave the land rather than their hometown. Results show that urbanization and township enterprise a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farmers’ income from local place. And factors like private enterprises, farmers’ education, business income of rural families and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also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farmers’ local wage.

farmers’ income; income from hometown; provincial panel data; influencing factors

2015-01-20

2015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重应农业现代化的模式与路径研究”(15SKG232)。

陈益芳(1976-),女,重庆石柱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谭银清(1978-),男,重庆石柱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与农村区域发展。

F323.8

A

1671-9824(2015)04-0130-04

猜你喜欢
劳动收入家庭经营乡镇企业
浅谈《乡镇企业法》废止的理由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山东寿光推进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主要措施
我国家庭农场认定标准问题研究
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分析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在下降吗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特征及结构性因素分析
农村人口变迁对农业家庭经营的影响与法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