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洋
(黑龙江省新华农场兽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109)
如何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要点
蔡新洋
(黑龙江省新华农场兽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109)
哺乳仔猪;成活率;养殖户(场)
仔猪从母体产出后机体经历一系列变化,在母体内,仔猪处于恒温液体环境,不需要进行自主呼吸就可从母体直接获得养分。离开母体后,仔猪突然从无氧呼吸变为有氧呼吸、从无菌环境到有菌环境、从直接吸收养分到自主取食,机体不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化就会导致仔猪生病甚至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1 仔猪生理特点仔猪由于刚离开母体,身体各项机能还有缺陷。仔猪自身体内能量储备不多,又缺少相应的激素调节,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由于养殖环境没有达到所需温度造成大量仔猪死亡;仔猪生长代谢旺盛,10日龄体重大致为出生体重的2~3倍,在饲养时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而此时的仔猪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饲料在注重营养配比的同时还要注意计算仔猪的吸收能力。若此时营养不良可能会造成仔猪瘦弱易病甚至死亡;新生仔猪由于离开母体的免疫系统而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完全易感染疾病,母体体内的免疫蛋白为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胎膜屏障传递给仔猪,母体刚分娩的仔猪没有免疫能力,此时仔猪患病死亡是影响哺乳仔猪成活率一重大因素。
1.2 仔猪管理不善为使仔猪获得自身免疫能力,仔猪需要以母猪的初乳为食,大部分养殖户(场),都会把母猪与仔猪同笼饲养,有些母猪母性差,或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咬仔、踩仔等现象,幼小的仔猪没有抵御反抗能力,造成一定数量的死亡;仔猪刚出生时对温度有很高的要求,1~3日龄的温度以30~32℃为宜;4~7日龄的温度以28~30℃为宜;8~30日龄的温度以22~26℃为宜。由于仔猪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就可能导致仔猪死亡;仔猪代谢旺盛,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但仔猪消化功能不完善,在饲料配比方面考虑不当就可能造成仔猪不能获得所需养分,长时间营养不良就可能导致疾病甚至死亡;三痢(仔猪黄痢、仔猪红痢、仔猪白痢)是仔猪常见疾病,在仔猪养殖中致死率相当高,且具有传染性,如果疾病治疗不当会导致成批量仔猪死亡,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2.1 提供适宜环境刚离开母体的仔猪尤其脆弱,养殖有一定的难度,为仔猪提供适宜的环境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基本手段。仔猪对环境温度敏感,一旦温度下降就可能导致仔猪生病甚至死亡,不同日龄的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养殖。尤其在8、9月份,昼夜温差大,就需工作人员做好保暖工作,保证仔猪生活温度适宜;刚出生的仔猪几乎没有免疫抵抗力,免疫能力都是通过初乳获得。因此,一定要保证所有仔猪都喝到初乳,获得自身免疫力。母猪母性差也可能导致部分仔猪死亡,如果母猪出现咬仔行为要及时带上防护口罩,避免母猪对仔猪造成伤害,如果母猪性情恶劣,就需把母猪与仔猪分开,将仔猪寄养到其他哺乳期母猪。寄养前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在相应猪舍喷洒药物或在需寄养仔猪身上涂抹母猪尿液,以干扰母猪的识别能力。仔猪生长代谢旺盛,对饲料有很大的需求,饲料在达到饱腹作用的同时还应加入一些营养物质,比如VA、VE、铁、硒等。在母猪泌乳量不足时要及时补料,避免出现仔猪营养不良等症状。
2.2 仔猪疾病防治仔猪从母乳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尚不能抵御所有疾病,三痢会威胁仔猪成活率。由于生活环境温度偏低仔猪受凉,或是细菌感染接触传染等原因容易造成仔猪下痢。临床症状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严重威胁仔猪生命。仔猪生活环境清洁能有效的降低仔猪患病几率,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打扫消毒,尽量降低仔猪患病率。温度是导致疾病的另一因素,在仔猪全程养殖中,掌握温度都很重要,尤其在猪舍通风时,既要保证猪舍通风顺畅,又不可使环境温度有过多的变化。在疾病防治方面除了给仔猪注射疫苗外还应在饲料里添加新霉素、链霉素以及泰乐菌素等抗菌素,以更好的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一旦发现仔猪有腹泻症状要立即隔离治疗,并对猪舍进行消毒,以免疾病发生扩散。在给生病仔猪用药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在仔猪服用药物期间忌食食盐、豆类等,这些食物会影响链霉素、四环素的药效。还要注意饲料添加剂是否降低所服药物的药效。
哺乳仔猪是种猪和肉猪的养殖基础,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养殖户(场)的经济效益。养猪技术在不断完善,仔猪成活率也在逐渐提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仔猪成活率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随着科技进步能进一步完善仔猪管理,从而提高仔猪成活率。
[1]杨远新,等.简明养猪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226-227.
[2]张爱红.妊娠母猪的饲养和营养需要[J].山东畜牧兽医,2009,30 (9):16-17.
10.3969/J.ISSN.1671-6027.2015.05.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