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大柘镇茶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2015-02-22 16:05韦宝余林文煕翁伟忠钟利军
茶叶 2015年2期
关键词:茶厂遂昌县茶叶

韦宝余 林文煕 翁伟忠 钟利军

(1.浙江省遂昌县大柘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浙江遂昌323309;2.浙江省遂昌县西畈乡农业推广服务中心,浙江遂昌323309)

1 大柘镇茶产业概况

浙江省遂昌县大柘镇位于遂昌县的中腹部,是通往遂昌县西部山区“四镇六乡”的交通枢纽。是浙西南茶叶重镇,总区域面积123 hm2,镇区与毗邻的石练镇连接构成遂昌县最大的盆地“柘石平原”。茶叶作为大柘镇的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08年,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特色优势农业“茶叶强镇”,2010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居遂昌县首位;全镇可采摘茶园面积1324.8公顷,占全县的18.5%,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分别占全县的20.27%和24.1%。有茶叶加工厂(点)近400家,通过QS认证的有6家,有1家省级示范茶厂和5家县级示范茶厂,4家标准化茶厂,拥有丽水市首条蒸青茶生产线。计划投资10个亿占地33.3公顷的遂昌茶叶民俗博物园(以下称“茶博园”)已在建设中。

2 大柘镇茶产业竞争力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 自然环境优越,生态优势明显 大柘镇地质构造属于浙闽隆起区,由浙江省龙泉市迤逦入境,在地质内外引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以中、低山为主,丘陵和带状山谷平地、小块盆地相间其中的地貌结构。南北地势高,东西低,境内南、北部为中山山地,中部为低山丘陵,间有平原川地。境内森林覆盖率高山青水秀,云雾僚绕,没有工业污染,属于全国生态示范区内,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为9600个,高出世界清新空气标准6倍多;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以红、黄壤为主,多缓坡地、土层深厚,一般在50厘米以上,深达1米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还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是16.4℃左右,气温稳定≥10℃间隔天数为252~205 d,≥10℃活动积温514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644.6 mm左右,年平均雨日160~175 d;年无霜期196 ~228d,年日照1639 ~1848h,日照率达42%[1]。光、热、水组合良好,冬季暖和,春季回温早,,为茶树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遂昌县茶叶生产第一类适生区。

2.1.2 产业初具规模,区域特色显著 大柘镇总人口1.464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4148人,有8500余人参与茶叶生产、加工和经营,承包面积在13.3公顷以上的有7户,年销售额8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有2家,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13495元;茶园总面积1343.5公顷,茶叶总产量1863吨,茶叶总产值达13330.8万元,人均9422元,占农民收入的70%,按照“茶园良种化、基地生态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的总体要求,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特色路子,先后建成了“三个示范区”,即后垅村省级万亩优势农产品(茶叶)示范区、柘溪上村3000亩的省级现代农业茶叶综合示范区,以及“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即龙谷丽人观光园,形成了以镇区村为核心,大田、后垄、住龙、北山和双溪村的掌型产业布局体系,推进了大柘镇现代茶业建设。促进了大柘镇茶农的增收。

2.2 劣势(Weakness)分析

2.2.1 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薄弱 首先,土地承包到户后,导致农户承包地块多、面积小,难以组织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茶农、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弱,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茶园作业道不通畅,影响机械化推广步伐。其次是随着大量的人口进城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出现,在茶产业中,无论是生产还是加工环节人工问题已经显现。

2.2.2 龙头企业缺乏 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少,层次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全镇农业经济以茶叶种植、茶叶加工与杂交水稻制种为主。现有企业413家,主要有茶叶加工与竹炭加工。经生产许可认证的企业仅有7家,其中6家为茶叶加工。大部分茶叶加工企业均为小规模的加工厂、场(点),厂房规模小,厂地不符合规范化、洁净化、标准化和现代食品加工的要求,给标准化、先进技术推广、茶叶加工质量控制带来困难。

2.2.3 基础设施薄弱,防灾减灾能力差 茶树种植于露天,缺乏先进的防灾设施与有效的技术措施,常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造成经济损失。近三年来,茶树都受到早春低温及干旱的危害,特别是“倒春寒”影响,对春茶生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

2.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2.3.1 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为茶产业发展拓空间与活力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高档名优茶的采摘,目前还不可能采用机械化采摘。新型城镇化为茶业产业提供劳动力支撑,而遂昌县的旅游产业发展的加快为茶叶产业提升拓展了发展空间,茶旅游、茶乡游等形式的出现,能有效推进茶叶与旅游二者的结合。同时,茶博园、茶青市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为大柘茶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3.2 绿色消费成为时尚 随着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追求健康时尚的盛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成为当今消费的时代主流[2]。茶叶作为一种绿色健康食品,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肥胖作用,并且被誉为“电脑时代的饮料”,已被越来越多人们接受。

2.3.3 政府重视“三农”工作 随着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当地政府采取项目投资等形式对大柘的茶产业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如近年来完成了100多公里的茶山道路的拓宽和修通,并对30多公里干道进行了硬化,80%的村,80%多的茶园建成了喷灌系统和排水系统;通过“省级示范园区”、“统防统治”等项目建设,对镇茶场等较大规模的茶场(厂)进行改造和改建,安装茶园诱虫黄板17万片,对所有新购置茶叶机械进行补贴;这些无疑给茶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发展机遇。

2.3.4 茶产业分工趋于合理 大柘镇是交通枢纽,也是经济文化的重镇。自确定了中心城镇后,人口集聚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出现了规模较大专业采茶队伍、茶叶修剪队伍与精制加工队伍。如加工方面引进了11台干茶捡梗机(色选机),茶产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趋势明显。

2.4 威胁(Threats)分析

2.4.1 茶叶专业化分工欠发育,加工出现“多、小、乱、差”现象 全镇有8000余人参与茶叶生产、加工和经营活动,茶叶初制厂(点)规模大小不一,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简单加工多,复式成套型少;粗放型多,高科技、连续化、清洁化少,影响了茶叶质量的提升。全镇相对独立的茶厂有40家,占总量的10%,近90%的茶厂设在日常居住的自家民房中或在民房边上,厂房面积小,平均不到100 m2,年加工能力低,工艺配套不合理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加工的基本要求。

2.4.2 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 大柘镇茶叶主要生产的是绿茶,同时生产少量的红茶与乌龙茶,面临县域产业与丽水市其它县市茶产品的冲击,以及全国各地发展茶叶的迅猛势头,茶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时,外部环境的压力与生产成本提高,使竞争进一步加剧。

2.4.3 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限制 由于大柘镇大多数茶叶加工厂为作坊式加工,茶厂“多、乱、小”现象,不符合茶乡美名与生产许可认证制度要求;但是要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认证(QS认证)又受到政府的厂址、茶厂面积的限制,手续繁琐,费用高,处于茶叶初加工小型生产企业难以承受。

3 基于SWOT大柘镇茶业可持续发展方略

3.1 推进土地流转和大力推广机械化

以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场)等组织形式,采取租赁承包等办法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机械化,要在原有茶叶机剪、加工的基础上,通过近年来的茶叶机采和小型飞机喷洒农药等试验,大力推广机械化解决茶产业中人工瓶颈。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诚信意识、打造生态品牌保证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

一是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全面开通茶山道路、茶山喷灌系统和排水系统,种植防护林景观树增强防灾抗灾能力,结合低产茶园改造引进高儿茶素类(EGCG),低咖啡因等茶树新品种优化结构,丰富茶叶品种。实现道路网络化,力争茶园园林化、生态化、良种化;扩大生产红茶、乌龙茶等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二是采取统防统治等措施建立全程化、全域化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规范茶农的行为,严格控制“农残”严格执行茶叶方面的技术标准;注重在生产过程和流通环节的环境、农残、卫生等指标检测工作;在规范市场管理方面,通过识别编码,实行质量跟踪制度,树立诚信意识。三坚持生态立镇的思想,将山、水、茶、居有机融合[3],走绿色生态之路。实现茶叶生产全程监控,以绿色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目标全面提升茶叶质量。

3.3 强“市”意识,促产业化进程

一是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思维、发展模式,深化调整产业,增强市场意识,应错位发展,开发生产适销产品。二是做好“三结合”工作。基地改造升级与新建基地结合,打造茶产业核心区;基地建设与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打造生态茶叶观光园和景观带;基地建设与改植换种、景观带建设结合,打造游客体验园区。三是以市场化为方向,建设现代型营销体系。发挥网络、电子商务等作用,不断提高茶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3]。

3.4 培育“龙”头,带动产业升级

茶叶企业是茶叶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在茶叶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是最为关键的元素,是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核心。一是培育龙头,围绕“大”字,加大茶厂优化改造,鼓励和引导通过横向、纵向的整合,突破加工瓶颈。二是积极培植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专业合作社、茶场为补充的经营模式,带动产业发展[4-6]。三是加大产业的支持力度,县级政府部门必须整合上级的扶持政策,以减轻无公害茶厂创建、生产许可认证等方面费用,扶持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营销大户,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5 施“品”战略,拓产业化市场

品牌竞争是现代茶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今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充分挖掘地方茶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抓住落地到大柘民俗博物园建设(茶博园)项目的契机,发挥现有的“山地茶园自行车赛道”的作用,汤沐园有氧呼吸休闲游的内涵,探索茶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之路,推动以茶为核心的茶休闲、茶养生、茶旅游等领域拓展,打造大柘茶文化旅游休闲品牌,塑造“大柘茶叶”之品牌,使茶叶真正成为富民强镇的“绿色银行”。

1 翁慧芬,刘凤姬,叶卫红.遂昌县原生态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绿色科技,2013(10):56-57.

2 雷永宏.试用“SWOT”法分析丽水市茶产业竞争力及对策.贵州茶叶,2009(3):23-26.

3 林文熙.遂昌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茶业通报,2014,36(3):130-132.

4 唐训芳.发挥龙头市场作用推进现代茶叶产业化进程.茶叶,2000,26:316-317.

5 李华海.问题·机遇·可持续发展—对平利县茶叶产业化建设的思考.茶叶,2002,28(2):94-95.

6 张龙云.浅谈重庆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茶叶,2002,28(1):15-16.

猜你喜欢
茶厂遂昌县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遂昌县完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浙江遂昌县红星坪村:从负债2万元到创收30万元的乡村振兴路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新荷初绽
香喷喷的茶叶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