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谋发展 羊岩茶业谱新篇——临海市羊岩茶场40年之回顾与展望

2015-02-22 16:05朱昌才谢继金周继法
茶叶 2015年2期
关键词:茶场茶园茶文化

朱昌才 谢继金 周继法

(临海市羊岩茶场 临海 317000)

1972年秋,原临海县大石区河溪公社党委响应党中央“绿化祖国”的号召,发动了13个自然村的千余民工进军海拔700多米的羊岩山,开发荒山建设茶场至今已经走过了40多个春秋。历经长期艰苦创业,科技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经过羊岩人40年的辛勤耕耘,羊岩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昔日的“癞头山”建成了生机盎然的省级现代示范茶园,产业体量稳步增长,2014年全场茶园面积1.4万亩,现代化加工厂房3万平方米,年产名优茶叶450吨,销售额1.1亿元,利润超1000万元,当年播下的粒粒茶籽棵棵茶苗嬗变为名闻遐迩的“羊岩山”品牌茶叶,国际名茶金奖产品……羊岩人还在不断续写着新的篇章。

回顾羊岩茶场4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分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1 羊岩茶场40年发展历程

1.1 艰苦建场,初奠产业基础(1972-1988)

1972年8月3日,河溪公社前山一大队队长、共产党员朱立华接受公社党委点将“结缘”羊岩山。那时海拔700多米的羊岩山乱石遍布、荆棘丛生,当地人说它“兽不住,鸟不留。”朱立华带领千名垦荒民工携带奋箕山锄被铺干粮等简陋劳作工具生活用品向荒山进发,种茶绿化改变荒山。为加快进度,从中挑选了30名身强力壮的青年组成先锋队,身先士卒,夙夜在山,风餐露宿,冒着严寒酷暑,荜路蓝褛,披荆斩棘,白手起家,建设茶场[1-2]。

开茶园,建茶厂。每天清晨顶着星光出门,挥动山锄开山、搬石、运土、砌坎、播种茶籽茶苗;夜以继日,晚上借着月光,打着手电筒,背驮、肩挑,徒步5公里多羊肠山道、2800多石级,将肥料、水坭、砖瓦等物料运送上山。在艰辛汗水的挥洒下,错落有致的梯级茶园在眼下逐年延伸,至1978年初步建成茶园面积达600多亩的羊岩茶场。时不待我,种茶建厂齐头并进。为节省资金,自己动手齐上阵,仅用2个多月建造了15间楼房式茶叶初制厂房,16间职工宿舍和1间机房。

劈山造路。凭借山脚到场部5公里多之遥的陡峭石级羊肠小道,种茶肥料、炒茶煤炭等物资上山,炒好的茶叶下山,全靠肩挑人扛。羊岩山茶叶要走向市场,首先必须解决交通问题。大家不等不靠,自己勘测,自行建造,劈岩填土筑路。1982年9月,投资62万元长达5.5公里的砂石路通车,极大地改善了羊岩茶场的交通条件,成为羊岩山走向市场的“黄金路”。同时还开挖构筑了三座水库、山塘。

20世纪80年代,建成600多亩高标准梯级茶园,成为台州地区屈指可数的重点茶叶生产基地,每年生产的4-7万公斤大宗炒青茶叶全部投售给供销社收茶站,质胜一筹,其收购价高出全县平均水平的10% ~46%。1987年,在台州地区大宗茶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适应茶场的建设和发展,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如《羊岩茶场规章制度》、《羊岩茶厂规章制度》、《羊岩茶场(厂)岗位职责》和《羊岩茶厂财务管理制度》等。

1.2 调整结构,开拓市场(1989-1999)

提高茶叶品质,调整(优)产品结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遭遇的大宗茶叶销售疲软,羊岩山亦未能幸免,茶场职工问市思变,在搞好茶园培育的同时着力在茶叶采制上下功夫。1984年首次手工炒制临海蟠毫成功。同时,提高采摘嫩度,精工细炒成的“高级绿茶”亦取得成效。1989年羊岩高绿为台州地区茶叶评比中唯一获得的优质奖。1990年在省第四届名茶评比会上以96.45分名列第一名,1992年高绿获省优质茶证书,同年4月30日,临海市首家农产品“羊岩山及图”的羊岩茶叶商标获注册证书。高绿的成功令职工茅塞顿开,信心倍增,进而着力研制名优绿茶。从茶树品种芽叶选择、采摘标准及炒制手法等方面齐头并进,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异的鲜叶自然品质,反复琢磨,尤其在茶叶造型、炒制技法上倾注了不少心血。到九十年代初,陆续开发出外形呈蟠曲、扁平、针状、条形等茶叶,翠绿妩媚,精采纷呈,面市试销反馈,认真遴选。工夫不负有心人。其中一种外形勾曲色泽隐翠内质香高持久味醇而后被命名为“羊岩勾青”的茶叶脱颖而出。不辱期望。1996年羊岩勾青被审定为台州市名茶,1997、99年荣获省一类机制名茶,1998年“羊岩山”牌羊岩勾青又获农业部“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证书,首批“台州市优质农产品”,省政府首批优质农产品金奖。1999年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审评检测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第18届美国国际产品博览会国际金奖,被中国国际农博会认定为名牌产品等。

继续搞好茶叶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撤区并乡后羊岩茶场划归为河头镇所属集体企业。扩大茶叶生产规模,至1999年全场茶园面积达到1000亩,首次对2000平方米老茶厂进行改造,机器排列井然有序,窗明机净。

制定标准,规范生产,提升品牌。在认真总结建场以来茶叶栽种、培育、采制和销售等环节经验的基础上,水到渠成,1993年制定的“羊岩山”牌茶叶系列标准(Q/LYC001-93),通过临海市技术监督局审定,1999年《羊岩勾青系列标准》(DB331082/T002-1999)通过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羊岩山”商标被省工商局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注重培养、提高职工素质。茶场职工自强不息,学习钻研技术形成良好氛围见成效。1995年职工金仲秋被评为农民技术员,1997年朱小崖由省技监局发给标准制定、审查资格证书,又被评为农民会计师,1999年朱汝秋等4人被评为农民技师[3-4]。

充分利用茶园边角荒山,因地制宜在海拔727米山顶建造了15318平方米的山顶广场及60平方米避暑山庄、祥峰塔、六座凉亭。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无疑为日后的茶文化园建设充当了难得的铺垫。

不断提炼升华内功,引领行业当表率。羊岩茶场的不俗业绩获得众口一词的肯定。1994年茶场被临海市委、政府授予“农业龙头企业”,1999年茶厂为“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997年茶场获台州市政府“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1.3 继往开来,再谱新篇(2000-2015)

2000年5月,年青共产党员朱昌才走马上任。新的领导班子不负众望,继承发扬茶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往开来,带领全场职工继续阔步前行。

进一步壮大并逐步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茶园水利抗灾功能。一是扩大茶园经营规模。以土地流转为契机,通过土地承包、租赁和转让等方式拓展高标准茶叶基地,以实施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2011年拥有直属茶园面积5000亩,生产羊岩勾青410吨,产值上亿元,利润800万元。二是继续完善茶场核心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2011-14年投入4388万元改扩新建主道路22公里,操作道30公里,砌坎1万立方米,建成了3500亩省级现代茶叶示范园区,安装喷灌设施3000亩,220盏太阳能杀虫灯,园区绿化及防护林12万余株。2014年底又安装了50台防霜风扇。三是按照QS认证要求,2004年以来投资500万元对1500平方米摊青间,再次对2000平方米老茶厂及库房加以改造修缮,扩建了一座1000平方米的新茶厂,改造扩建了1200平方米包装车间。厂区周边绿化美化,环境清新怡人,荣获省示范茶厂。四是2003年冬投入190万元拆建了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的老旧办公楼为5层办公生活综合大楼。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链向茶文化茶旅游延伸。2009年茶场携手台运集团临海市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羊岩山茶文化园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以万亩茶园为平台茫茫苍穹和周边葱郁山野为背景建成别具一格的茶文化园及茶旅游相关设施。在大自然赐予的石羊、石蛇、龙母宫等自然景观和原有山庄、凉亭、山顶娱乐广场及祥峰塔的基础上,建造了茶乐园、茶文化博物馆、容纳130辆车的停车场,世间罕见硕大石茶壶(壶高8 m腹径9 m,基座上有序镌刻五体阴文“茶”字及小壶,大小呼应,相映成趣),占地40亩四星级宾馆及配套设施等。众星捧月,打造了一个以茶叶为主题,生态为基础,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文化展示、科研科教、销售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时代特色羊岩特征的茶文化园区。2009年茶文化园被授予台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2010年临海市首届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式暨羊岩山茶文化园开园仪式在羊岩山举行,尔后每年举办一次茶文化旅游节活动,开通了市区——茶文化园定时班车。同年省农业厅、旅游局授予“浙江省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游人纷至沓来,2014年上羊岩山观光休闲、旅游购茶达20来万人次。

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打造羊岩精品茶叶。2003年在省有关单位的帮助下,通过了ISO9001-HACCP国际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程序》、《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文件》、《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文件》、《安全质量管理手册》、《HACCP计划书》等规范化文本,2006年通过QS认证,全面实施质量安全管理,产品质量稳步提高。2000年以来,羊岩勾青茶叶荣膺《浙江名茶》证书,获得国际名茶评比等省级以上奖项达72次,系农业部“无公害放心茶”、中国绿色食品,被中国茶博馆收藏。2001年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家扬挥毫“江南第一勾青茶”。2005年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现场考察欣羡题词“羊岩勾青,香高味醇,实乃华茶之极品”。2006年春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祖生教授在参加“羊岩勾青持续发展论坛”时由衷赞叹并题写“羊岩景色美,勾青品质优,耐藏尤可贵,常饮健心身”。2009年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时任副书记、省长)夏宝龙到羊岩茶场调研,登羊岩山品茗欣然赋诗,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挥毫泼墨“八仙齐聚到茶园,疑是蓬莱落羊岩,味醇香飘众神醉,天泉原来在人间”。高度褒扬羊岩茶叶。“羊岩山及图”商标连续五次获省著名商标,2013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2000年朱立华被国家质监局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茶厂被省政府体改办、工商局、工商联和民营经济研究会评为“浙江非国有经济优秀企业”。2014年 场长朱昌才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评选为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工作者。

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提高职工素质。茶场职工锲而不舍钻研技术,持之以恒终见成效。2000年以来,经省(市)相关职称评定机构评定考核,全场职工中有农民高级技师8人、农民助理技师7人,助理工程师、助理统计师各1人,获中级评茶员证书、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和茶叶初制职业资格证书分别为3人、5人、2人和23人。朱昌才、朱朝安分别获得台州市经营能人类标兵、台州市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朱学军被授予临海市劳动竞赛标兵称号并获得第二届炒茶技能比赛一等奖。

产学研结合,密切与科研院所的关系,坚持科技兴茶,增强发展后劲。2000年以来茶场被省农业厅、财政厅确定为省高产优质高效茶叶标准示范区,科技厅“浙江省100个农村科技示范基地”、省级农业科技企业,列入财政部《现代科技示范茶场建设项目》,为中茶所、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定点服务企业,浙大茶学、农林大学实习教学基地,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会员单位;茶厂为农业厅优质高效茶叶示范基地、初制茶厂改造示范点。2006年春在场部举办了“羊岩勾青持续发展论坛”,20多位省市专家考察后为茶场的持续发展建言献策。2009年春浙江大学临海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在羊岩山挂牌成立。专家们倾心相授,借助科技优势,推动茶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茶场(厂)在行业中的引领作用、地位凸现。发挥自身优势,出资金出技术,积极帮助周边河头镇、汇溪镇及临海其他乡村搞好茶叶基地建设,近十年来与河头茶业合作社联合邀请中茶所等科技人员举办茶农培训班18期受益近万人次,联结3500多农户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带动周边6500农户年增收近2000万元,引领全市茶叶生产稳健发展,以羊岩勾青为旗帜的茶产业风生水起,成为临海农业的“金名片”。2000年以来茶场连续成为临海市“农业(骨干、十强骨干、十佳)龙头企业”,台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等。茶场以每一次的荣誉为新征程的起点,深受激励,更加勤勉,有所新作为。

2 羊岩茶场40年主要业绩

2.1 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茶园是茶产业发展的本原物质基础。羊岩山现有5000亩石坎梯级茶园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21世纪初陆续多由人工及机械高标准开辟建成的,根基扎实,路沟渠库配套,经精心培管,品种改良,道路硬化,是难得的三保(保水保土保肥)丰产茶园,为茶树茁壮成长及“一优两高”提供了先决条件。其核心区3500亩茶园,2011年经省农业厅验收亩产值达14080元。

两座茶厂3万多平方米,场地宽敞,设备上乘,产能充沛,通过IS09001、HACCP国际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QS认证,符合食品生产条件。去年新添茶机并改造成基本连续化加工的名优茶厂,是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另一重要物质条件[5-6]。

道路交通便捷顺畅,进一步拉近了茶山与市场、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成为“绿色银行”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快车道。

茶场职工民生显著改善。在逐步建设完善生产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同时,职工收入逐年提高,且职工(采茶工)住房等基本生活设施得到统盘解决。

2.2 创制“羊岩山”牌羊岩勾青茶,经济效益显著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羊岩山也曾遭遇“卖茶难”,1989年茶场出现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亏损,达10多万元。茶场主要负责人带领全场职工坦然面对,认真反思,亏则思变,走出茶山问鼎市场,断然着手开发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名优茶叶,最终色香味形俱佳的“羊岩勾青”出类拔萃,其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众多消费者所喜闻乐饮,担当茶场的支柱产品。所注册的“羊岩山及图”商标逐渐培育成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羊岩山牌茶叶名声远播,消费者及业内专家褒扬、呵护有加。2005年“羊岩山”牌羊岩勾青又获国家地理标志注册,2011年进入中国茶企产品品牌价值评估100强,2014年品牌价值升达1.64亿元,排名第57位。近年来,茶场又从自身茶园中单株选育成功干茶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茶树品种茶叶2-3倍的“鹅黄”新品种,茶叶香味独特,前景看好,将为“羊岩山”品牌茶叶增光添彩。

“羊岩山”牌茶叶质优稳定,在产量稳步递增,至今仍没有专职推销员的情况下畅销不衰。尤其在每年春茶生产前期,虽较其他低山茶园的茶叶姗姗来迟,仍不乏众多车辆直达场部排队等候,翘首以盼茶下锅,成了羊岩山的另一道奇特风景。巩固老客户,迎来新客户,产品主要销往浙沪鲁京等地,并在台州市八个县市区设立了直销点。近几年来还以快件满足了不少省外慕名汇款求购的消费者。目前羊岩山牌茶叶销售幅射至全国28个省市区,邮购额也从2007年30万元上升到近千万元。茶叶产值逐年攀升,1977年开始产茶,1980年茶叶8.8吨产值2.7万元,1990年茶叶76.8吨产值79万元提高到2011年5000多万元,2014年产值上亿元。浙江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评定朱昌才为2012、2013年度浙江省百强农产品经纪人,2014年荣获台州市茶叶营销状元称号。2013年羊岩茶厂被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列为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之一。

2.3 实施标准化生产,构建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在数十年来,始终认真严肃地掌控产品质量安全所涉及的农药残留这一敏感问题,切实采取应对措施,摸索出羊岩山茶树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的有效防控办法,即坚持在每年春茶结束后将茶树深修剪,并将修剪枝叶铺覆茶园行间抗旱防冻,最大限度地压缩害虫的滋生繁衍空间,有效控制为害,尽量不喷或少喷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从源头上杜绝“农残”。据统计,1994年以来茶场生产茶叶每年送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合格率一直保持100%。

令众多茶场普遍感到棘手的采工缺、采茶难的问题,羊岩人也有自己的解套做法且效果显著。茶场将茶园采摘任务划片到组、定行到人,实行茶园现场巡回检查指导与鲜叶进厂时依照标准严格验收相结合,并在春茶期间每晚汇总各片采摘进度,以调配翌日采摘劳力,确保采摘进度、鲜叶质量两不误。近几年来,春茶结束后对业绩突出的采工进行表彰和奖励。如茶厂与河南驻场招工办一起召开表彰会,2014年5月对30名河南籍采茶数量多质量好的采工,2015年采茶报酬达7341元第一名的王红芳等60名采工者分别奖给毛毯和茶叶。必须指出,这除了采茶价格从优,使她们会进来,有钱挣,留得住外,其中不可缺失的是茶场是对采工生活上所提供的人性化服务。使茶园培管、茶叶采摘、加工环环紧扣。将诸如此类的第一线感性知识总结上升为理性经验,使之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茶场产品质量不因人员变更、年份不同而有所降低。据此,早在1993年就制定了包括茶树苗木、栽培、茶叶加工和商品茶等内容的羊岩山牌茶叶系列标准Q/LYC001-93,并通过市技术监督局审定,后及时相应修订完善成Q/LYC0001S、Q/LYC0002S。同时,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及QS认证,2013年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升级版认证。加强过程控管,规范化管理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把标准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还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和质量诚信承诺,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全方位确保产品优质安全。

2.4 锤炼出一支能经受各种风险考验的专业队伍

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实践中,茶场领导班子除了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外,还十分注重队伍建设,造就专注于茶产业的“羊岩人”。坚持以人为本,在千方百计搞好茶场生产经营的前提下,把保障和改善职工民生作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如政治上,以每个职工在自己房间内收看电视新闻节目为主,知晓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天下大事;同时不定期地组织职工学习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等相关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ISO9001、HACCP有关文件及企业标准等,牢固树立践行产品质量第一理念。生活上尽可能给职工提供方便,每人都有如家一般的独立一间新房。早在1999年就同国企一样,给每个职工缴纳了养老保险金等以消除后顾之忧,使广大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经营中,以场为家、和睦相处、团结奉献的氛围浓厚。同时,即便远道而来的采茶临时工也予以倾情投入,除从不拖延工资这最起码要求外,生产生活中尽量照顾,如在百间整修如新的采工宿舍里有床铺床垫,每间安装电话及多台IC卡,食堂免收搭伙费,给人数多的外省采工如愿另起炉灶开火,如身体不适采工可在小食堂免费加工可口饭菜,场部设日用(食)品小卖部供方便购买,夜间可在会议室收看电视节目,为丰富采工文化生活,2014年底场部小广场上安装了28平方米的LED视屏。茶场值勤人员搞好夜间治安值班,及时发现、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等。多年来河南、江西和贵州等地的众多采工,每年均会按照茶场通知及时上岗。近年当其他一些茶场为缺少采工叫苦不迭时,羊岩却从未真正遇到过采工荒。人心齐,泰山移。茶场始终经受住市场风波和自然灾害的考验,始终保持着蓬勃向上的精神风尚和生产面貌,企业蒸蒸日上。2001年茶场被省政府体改办、工商局、工商联和民营经济研究会评为“浙江非国有经济优秀企业”,2003年被临海总工会被评为“先进职工之家”,2007年临海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2.5 造就一支坚强的领导班子,培育不朽的“羊岩精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羊岩山,不仅在过去长达三十来年艰苦奋斗建设茶场,还是进入新世纪创业创新的过程中,茶场领导班子,尤其是第一把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表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任茶场主要领导人一心为公、拚博奉献、勇于进取的精神无不感染着身边职工。长期以来,茶场职工敬业爱岗,自觉践行岗位责任制,尤其在每年黄金季节的春茶生产,茶场根据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早预案,趋利避害,头绪清晰,大忙期间全场职工全神贯注,忙而有序,按部就班,把守好每一个关口,一丝不苟,防控可能出现的疏漏,时常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使春茶生产能够朝着预案方向保质保量圆满实现。全场职工上行下效,迸发出无穷力量投身到茶场的建设发展中,日积月累转化为宝贵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人心,在严以律已中凝聚;业绩,在凝心聚力中创造。

茶场的成长壮大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专家及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肯定。1994年起,茶场先后被临海市政府评为农业(十强、骨干、十佳)龙头企业、农业创业创新十佳典范。1997、2013年被台州市政府评为农业龙头企业,2004年省政府授予“浙江省模范集体”。场党支部2000年起被临海市委评为四好企业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等。2006年被台州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首任场长朱立华1980年评为临海县劳动模范、1983年(县第七届)1995年(台州市首届)2000年(台州市第二届)2003年(临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1984年临海县第六届党代表、1998年(临海市)1999年(两市)优秀党员、1999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00年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继任场长朱昌才2002年当选台州市农村青年带头人、2003年(第十一届)2007年(第十二届)临海市政协委员、2005年(第三届)2011年(第四届)台州市人大代表并授予“台州市优秀人大代表”、2007年(首届)2012年(第二届)台州市农技标兵、2009年临海市劳动模范、2007年(第二届)2012年(第三届)台州市茶叶产业协会会长、2012年临海市第十五届、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和2014年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工作者。

40多年来,茶场在领导班子的坚强带领下,全体职工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业绩有目共睹。初步统计1984年以来茶场(厂)受到上级奖励表彰180次,产品获奖145次,其中企业获省级以上81次、产品122次。2003年6月18日,中共临海市委作出了《关于大力弘扬羊岩精神积极推进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的决定》中说,羊岩茶场在长期的创业过程中,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科学求精、开拓进取”的羊岩精神。这是褒奖羊岩茶场和羊岩人的高度概括。这一羊岩精神,已经锻造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羊岩山巅,印嵌在百万临海人民的心中。

2.6 构建科技支撑平台,为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创新的不竭源泉。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和劳动技能,进入新世纪以来,茶场更加密切地开展与相关科研院所联系合作。羊岩茶场(厂)成为省农业厅、科技厅、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茶叶学会和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的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实习基地、茶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定点服务企业、农业教育首批实训基地)等等。这些院所专家教授关注羊岩茶产业的发展,且来现场指导培训及课题协作。如2006年参与中茶所、农业厅经作局主持“三农五方”《卷曲型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及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的科技协作项目,得益匪浅。在企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同时,职工劳动素质逐步提高,多数职工获得中级农民技术职称及茶叶初制工职业证书。职工的科技潜能逐渐释放并倾注到生产中,如茶树新品种“鹅黄”的发掘,新茶机改进、车间连续生产线的设计安装和螺蟠型茶叶整形机、一种针条型茶叶炒制机及三只茶叶包装设计共5项专利证书的获得等沉甸甸成果,都是茶场职工自己动手创造出来的。

2.7 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羊岩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茶场与合作单位基本完成茶文化园、茶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茶文化园区特色鲜明,赏心悦目。2011年园区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被沪、苏、浙、皖旅游局评选为“长三角城市群茶香文化体验之旅最受欢迎的示范点”。2014年羊岩山茶园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美丽田园。2013年12月来自美国、日本、印度、韩国、肯尼亚、斯里兰卡和我国各地茶学专家20人在结束我省嵊州市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茶科技与茶文化学术研讨会后,及今年5月2日来自埃及、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16个发展中国家的50名高级经贸官员均莅临羊岩茶场指导、考察,对茶场的茶园肥培管理水平及茶旅契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茶场走向世界。印证和回应着作者2000年刊登在《茶报》“排队买茶在羊岩”一文抒发的“不似梅坞,胜似梅坞”的美好愿景和遐思。以茶产业和羊岩山茶文化园为载体,及台州首部旅游题材微电影《羊岩茶缘》面向全国热播,茶文化茶旅游正在融入消费者生活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茁壮孕育、将绽放着茶产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2.8 引领行业当表率,带动周边农民增收

茶场职工同广大农民本是同根生,相助情理中,发挥自身全国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作用,出资金出技术,积极为当地和周边农民办培训班、建基地,除联结、带动周边万余农户增收外,以一带十,激励邻近茶农加强茶园培管,使1.2万余亩茶园每年亩增收1400多元计1680余万元。同时羊岩每年支付采工费2500多万元,解决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力出路。近十年来,临海茶产业稳步发展,茶园面积从3.45万亩增至目前的5万多亩,从业人员10余万人,继羊岩茶场所在地河头镇被授予“浙江省茶叶之乡”后,临海市又被评定为“中国名茶之乡”,茶产业已成为临海农业的四张金名片之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40多年来羊岩茶场取得的业绩有口皆碑,但茶场在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须不容忽视,主要有:一是“青黄不接”,茶场现有职工大多接近退休年龄,要防止出现后继无人,特别是外业一线职工的传承和衔接;二是茶叶采摘。茶场的产业体量已具规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及老龄化的发展,采茶终将成为直接制约产业发展的棘手问题;三是茶叶销售。茶叶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卖茶难”的阴影可能时隐时现。四是茶园如何增施有机肥料,提高鲜叶质量问题。

3 羊岩茶场“十三五”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茶场要紧紧围绕实现“四个全面”,乘势而为,坚持市场导向,努力践行科学发展,以科技为动力,质量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发展“羊岩山”品牌绿色精品茶叶、茶旅产业。争取到2020年,茶叶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茶叶产量600吨,产业链产值2亿元,税利5000万元,实现羊岩山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1 积极寻求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性问题

茶叶采摘。最终要以机械采茶为主,须继续密切与科技部门关系和合作,提高职工素质和产品科技含量,力求从农艺、加工诸方面寻求突破,使之与机械化采摘、加工相匹配。

产品销售。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未雨稠缪,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必要探索新的茶叶营销策略和模式,加以完善,并有计划地稳健建设与扩大产品销售网络,茶畅其流,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人才培养。有计划地着手培养有志于献身茶产业并符合现代农业经营业主要求的年轻一代,后继有人,使羊岩茶人永远年轻,羊岩山茶园生机勃勃,永续利用,羊岩山茶叶永远清香诱人,产业蒸蒸日上。

3.2 向效率增长型转变,力争产业再上新台阶

认真抓好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一县一特”产业发展的2014年羊岩茶叶特色园建设试点项目为平台,进一步完善省级茶叶示范基地建设,实施绿色精品战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优化产业提升环境,推进产业向效率型增长发展。产品质量安全及其营销是茶产业持续稳健地增长的两个轮子,须臾不可懈怠,不得偏离,两轮一起转,发力足、齐驱动,力争产业再上新台阶。

3.3 茶旅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茶叶在我国具有文化传承载体的重要经济作物。充分利用茶场自然生态环境、茶产业两大资源优势,发挥好茶文化园的综合功能及成为“长三角城市群茶香文化体验之旅最受欢迎的示范点”的良好开端为激励动力,在茶文化园的软、硬件上进一步充实优质资源,将茶产业、茶文化园耦合一起作好对外宣传,借助其它旅游业的成功经验改善经营管理,努力打造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的优质品牌,使茶旅产业得到质的提升、长足发展。

1 周继法,谢继金,廖天宝.羊岩茶场施行茶叶标准化见成效.茶叶,2002,28:17-18.

2 谢继金,周继法.鲜叶采摘及其质量管理.茶叶,2004,30:232-233.

3 周继法,朱朝安.稳步快速发展的羊岩茶场.茶叶,2005,31:116-118.

4 侯海雄.羊岩茶叶,茶叶,2006,32:140-140.

5 谢继金,廖天宝,周继法.从回收羊岩勾青茶叶看经营方式.茶叶,2012,38:175-176.

6 谢继金,周继法.好山好水出好茶.茶叶,2014,40:58-59.

猜你喜欢
茶场茶园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园飘香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茶场劳动用人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因为一个镇 爱上一座城 古茶场文化小镇的一缕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