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顽固性呕吐验案举隅

2015-02-22 17:47骆嫣邱蓉指导丛丽
新中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莱菔子心脾陈皮

骆嫣,邱蓉 指导:丛丽

浙江中医药大学2008级中医学七年制,浙江 杭州310053

小儿顽固性呕吐验案举隅

骆嫣,邱蓉 指导:丛丽

浙江中医药大学2008级中医学七年制,浙江 杭州310053

顽固性呕吐;辨证;验案

顽固性呕吐是儿科临床主要疾病之一,无论是器质性的,还是非器质性疾病,大都属于中医的优势病种。顽固性呕吐,因其病程长,临床症状纷纭,常给辨证带来诸多困扰,但如能辨识准确,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兹举例如下。

例1:余某,男,10岁,住院号:245708,于2007年 12月18日入院。反复呕吐6年,加重1年。患儿于6年前(4岁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严重呕吐,每年发作1次。今年起,呕吐频繁发作,每月1~2次,发作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每次呕吐发作之前,先有头晕,口中唾液量明显增多,约1~2 h后,开始出现呕吐,呕吐物量多,初为不消化样食物,继则为胆汁样物,无酸臭味。呕吐量多、次频,日可达10余次之多,常于发病当天即出现脱水,多需补液治疗3~5天才可缓解。每次发病前,患儿大便量明显减少,2~3天1次,软便,量极少。病情缓解后,一如常人。因发病频繁,已于半年前被迫休学。曾于多家省市级医院的消化科、神经科、五官科就诊,多次查胸片、B超、胃镜、食管动力功能及血液生化检测、血气分析、头颅CT等,未获诊断。近日入本院查胃十二指肠钡剂造影,发现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迂曲扩张,可见钡剂淤积,并有明显逆蠕动,改变体位后可以缓解。西医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中医诊断:呕吐(中阳不足,水湿不化),治以健脾燥湿,兼以下气为主。处方:党参、桂枝、陈皮、白芍各9 g,茯苓25 g,荷叶、姜半夏、石斛、炒莱菔子、水红子、麦芽各12 g。11剂,每天1剂,水煎服。其间曾加用丁香、干姜、吴茱萸等温阳药物,伴脱水时曾用补液疗法。患儿呕吐缓解出院,余无明显不适,食可,大便每天1次,便出稍困难,有时需30min方能排出少量大便,质偏软;动则头晕,卧则好转。以上皆为不足之象。结合反复发作时的虚寒表现,考虑是中气下陷,以补中益气汤调养,服用12剂而愈。随访1年未发,近于常人。

按:患儿一派寒象,手足冷甚,面色惨白,舌淡红,吐物量多,无味。此为中阳不足,水湿不化之象。治疗以温阳燥湿为主,予党参、桂枝、荷叶、茯苓、陈皮、姜半夏等。同时予炒莱菔子、水红子兼以下气。后期湿气已化,本虚为主,故以补中益气汤调理而愈。

例2:叶某,男,4岁2月,门诊号:8430125,就诊时间:2013年10月13日。反复呕吐4年余,加重1月。患儿自出生后,饮食稍不慎,即易出现呕吐,吐物为食物,每次病程长短不一,短则当天可愈,重则可迁延数日,多能自愈。近1月发作较前明显加重,每间隔2~3天发作1次,但呕吐多不重,日吐3~5次,吐物为食物,量不多,或伴有腹痛,腹痛时精神稍差。近1月来,呕吐发作时,常伴有大便干燥,大便2~3天1次,干燥粗大,便出困难。夜间睡眠不宁,经常翻转,或能偶醒,出汗多,能湿透内衣。平素食欲旺盛,饮食无节制。症见:今天呕吐发作第1天,症状同前,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欠有力。平素易感,感冒多以发热为主症。中医诊断:呕吐(脾气素虚,积滞内停,腑气不降),仿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处方:厚朴、白芍各12 g,桂枝、制半夏、党参、陈皮各9 g,炒莱菔子15 g,枳壳20 g,炙甘草6 g。每天1剂,水煎服,并嘱节制饮食,合理喂养。服药2天,大便通畅,每天1次,不干燥,排便不困难。便通后呕吐亦止。7天中偶有呕吐1次,不重,自愈。睡眠好,汗出不多。

按:患儿喂养无节制,致积滞伤脾。脾气素虚,又为饮食所伤,二者互为因素。故可见腹痛、呕吐、便秘、夜卧不安等积滞之象。近期的病机较前又有改变,长期积滞于中,致肠传导不利,大便秘结致腑气不降,加重了胃气上逆之势。故本病的病机是积滞于中,腑气不降,胃气上逆,并兼脾气不足。急则治其标,当以通腑宽肠理气为主,兼以健脾,七消三补,仿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并加用炒莱菔子、枳壳以宽肠降气通便。腑气得降,食滞得消,胃气自降,呕吐自止。

例3:官某,男,10岁,门诊号:8431287,就诊时间:2013年10月7日。呕吐近3年,加重10天,再发1天。患儿每次呕吐均于凌晨3、4时,发病时,首发症状是胸部憋闷,患儿被憋醒,然后出现呼吸困难,吸氧也不能缓解,但未出现口唇青紫。发病时,精神极软,头晕,烦躁,乏力甚,需卧床或俯卧位。继则出现呕吐,吐次较频,日吐20~30次,初为食物,后为胆汁样物,无明显酸臭味。呕吐时,汗出多甚,内衣可湿透,伴有恶寒。一般一天左右可致脱水,输液1~2天可愈。最初发病约每年1次。近10天已连续发作2次。曾多次入院检查,未获诊断。今晨再次发病,症状同前,舌淡红、舌体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欠有力。该患儿是足球运动员,平素体健。性格偏于外向。中医诊断:呕吐(心脾阳气大虚,寒饮冲逆),治以温补心脾之阳,化饮降逆为主。仿枳实薤白桂枝汤合理中汤,处方:制半夏、薤白、桂枝各15 g,干姜、白术、枳壳、紫苏梗、天麻、陈皮、白芍各12 g,茯苓20 g。4剂,每天1剂,水煎服。发病当天补液1250m L,脱水纠正,但呕吐无明显减轻,当天未及服中药。于第2天服中药1剂后,呕吐停止,前症尽消,次日恢复上学。后又在此方基础上加用瓜蒌、厚朴、附子等药,共服用中药近20剂。并予中药4剂备用,嘱发病时,当天可服用1~2剂。患儿于停药后半月的凌晨曾再发1次,立即予以中药服用2剂,病情当天得以控制,前方又服用7剂。随访3月,未再发。

按:本病发病时间均为凌晨时间,汗出甚,恶寒,乏力甚,舌淡胖、有齿痕,脉欠有力,以上均为寒象。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吐甚,为寒饮冲逆之象。本病的病机是心脾阳虚较甚,阳不化饮,致寒饮内停,冲逆于心胸而发为本病。故治之之法,当以温补心阳脾阳为主,以薤白、桂枝、干姜为主药,阳胜而寒饮自化,诸症自除。在温阳的同时,适当加用理气之品,如陈皮、厚朴等。

3个病例虽均表现为严重呕吐,但治疗时切不可见吐止吐,当细致辨证,明确病机。例1的病机是中阳不足、水湿不化。例2的病机是脾气素虚、积滞内停、腑气不降。例3的主要病机是心脾阳气大虚,阳虚则寒饮上逆,为大寒大饮之证。治疗之法当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责任编辑:骆欢欢)

R256.31

B

0256-7415(2015)02-0307-02

10.13457/j.cnki.jncm.2015.02.142

2014-08-12

骆嫣(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儿科。

丛丽,E-mail:cl1965@163.com。

猜你喜欢
莱菔子心脾陈皮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聊聊陈皮的保质期
莱菔子的新用途
何晓晖应用莱菔子治疗脾胃病经验
过桃花村
蛇胆陈皮制剂中陈皮UPLC指纹图谱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治排尿功能障碍
治咳嗽痰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