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明,金先道
(1.安徽霍山县茶业发展办公室,霍山 237200; 2. 安徽霍山县农业委员会,霍山 237200 )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上游,县域面积 2043平方公里,人口36.64万,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县。霍山资源丰富,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美誉。多年来,我县依托特色资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初步形成了茶叶、毛竹、茧丝绸、水产等九大农业产业化体系。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14.2万亩,茶叶产量6100吨,农业产值 2.8亿元,茶农人均收入3100元,茶叶出口创汇1517.4万美元。
为进一步寻求霍山茶业的发展和突破,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畅通霍山茶叶国内外销售渠道,我县于2013年8月全面启动了出口食品(茶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2014年,我县按照省里要求,茶叶作为示范区创建试点,通过试点打造符合国家、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标准的创建模板,再向其他农产品推广,最终达到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标准。两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行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准则、品牌为保证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达到了“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的示范区建设目标要求。
作为安徽省第五个申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县,霍山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写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全县重点工作之一,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大力推进。一是强化领导,周密部署。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六安办事处主任、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霍山县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组,设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作为领导组办公室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制定示范区建设规范、政策促进措施、牵头组织实施示范区及示范企业验收考核、动态管理等工作。乡镇也相应成立组织机构,构建了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网络。二是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制定了《霍山县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下发了示范区创建具体工作明细一览表及各创建单位具体任务清单,与创建企业和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目标和时间节点。同时,要求各成员单位将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进一步细化,明确到本单位的责任人和具体经办人,确保工作做实做细。三是规范程序,强化指导。为开展好此次示范区创建工作,我县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签订了示范区建设技术服务合同,重点对示范区管理流程设计,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及相关标准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内审,管理评审、申报验收及持续完善等工作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保证了创建程序不混乱、创建计划不落空、创建工作不走样。四是广泛宣传,加强培训。通过电视、网络、宣传车、宣传单、手机短信等载体,向社会各界宣传示范区创建工作,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农户参与和支持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形成了推动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共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出动宣传车20余次,发送手机短信5000多条。同时,结合专家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等活动,不断加强对内审员、农资经营人员、病虫害测报员、植保员的培训。两年来共举办各种技术讲座和技术培训150多次,发放技术培训材料近5万份,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新型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组织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我县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两年来支持茶产业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其中整合中央、省、市级项目资金 2350万元,投入现代农业奖补资金650多万元,重点对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合作社建设、品牌认证等实行以奖代补。加强对创建单位职责的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把通过创建示范区带动出口增长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积极探索新型种养殖基地组织管理方式,倡导发展农业股份制企业,大力推行茶叶生产合作、信息合作、销售合作,实行茶叶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打造品牌,保障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逐步扩大销售市场,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如诸佛镇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与河南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农业股份制企业—霍山县九华山茶叶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拥有合作社会员318户,茶园基地8200多亩,标准化厂房 2000平方米,名优茶自动化生产线一条、绿茶生产线两条,年产值达到 1000多万元,带动当地茶农人均增收1300余元。
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狠抓标准化基地建设,在全县配备茶叶技术员、植保员135人,负责推广先进的茶叶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技术。出台《霍山黄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编制修订霍山黄芽等地方标准,明确了生产企业的加工流程和产品质量要求,在出口加工企业配备质量监督员、生产技术员 10人,负责监督指导企业加工流程。鼓励企业申报出口农产品基地备案和各类国内外认证,确保农产品符合目的地国家(地区)技术规程和标准。目前,全县拥有出口茶叶种植备案基地企业2家,通过GAP认证企业4家,ISO认证企业2家。
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大力整合全县农资销售网络资源,建成县级农资配送中心 1个、乡镇农资配送站10个、中心村农资配送点45个,实行挂牌经营,建立详细的农资(农药)购销台账,其中 10个乡镇农资配送站安装了农业化学投入品追溯监管系统,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资配送网络。配送体系之外的农资经营户进行登记备案,建立监管花名册,纳入到企业诚信建设范围,实行负面信息登记通报制度。探索推广物理防治措施,控制使用除草剂等高毒、高残留和违禁农药,在诸佛庵镇组建5支茶园专业服务队,提供正确用药、施肥、除草等生产技术指导和茶园修剪、采摘等社会化服务。今年,重点茶区共安装频振式诱杀灯 1000余盏,推广使用信息素虫粘板(茶小绿叶蝉信息素粘板)3万余张。积极推行分类分级预警管理,对重点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化学投入品种类和重点管理的化学投入品使用区域进行预警。加强对茶农、茶商教育,将农药、肥料使用办法编印成册,发放到人,保证了源头上用药安全。
病虫草害监测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出台《霍山县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对茶叶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和监控检测。建成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总投资 372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业务综合楼、仓库、养虫间、工具间、日光温室等。开展茶叶等病虫专业测报工作,印发病虫情报10期2500余份。
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制定了《霍山县茶叶质量安全档案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企业主体地位,绍峰、圣茗、汉唐清茗、抱儿钟秀4家企业建立了安全档案信息追溯平台,将企业种植管理日志、生产日志、收购记录、检测报告、销售台账等信息收集整理,录入平台后形成追溯系统基础数据库,实现了消费者对基地管理、施肥用药、原料检测、生产加工、包装储存等各环节、各关键点的网络可查询。
预警通报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利用省级检测平台委托开展外包合作,和黄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肥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检测签订合作协议,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各项检测技术支撑,能够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多个项目进行定量检测。2014年,全县累计抽取茶叶样本30多份,抽检合格率达 100%。建立了县乡两级预警通报体系,县级专家组负责全县茶叶质量安全评估和预警通报,乡镇配备的植保员、茶叶技术员负责对茶叶生产中病虫害进行监测监控,建立了应急管理责任人制度。
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强化企业诚信意识,落实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相关企业的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通过采集企业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信用状况、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信用状况、企业在退出市场过程中的信用状况等指标,建立了企业诚信档案,同步完善了企业信用预警、失信惩戒、严重失信淘汰等机制,为政府监管提高了依据。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利用茶叶产业协会、茶叶生产合作社等社团组织,从职业操守和生产技术两个层面推动行业自律管理。公布诚信举报电话,对被举报核实的企业,纳入“黑名单”,并在媒体上给予曝光。
应用与成效方面,根据出口农产品目标市场要求,积极组团参加北京、上海、合肥、台湾等各类茶博会、农展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规范,不断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拓境外市场,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体系,增强了我县茶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出口扩大、企业增效、茶农增收”的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