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
郑晓坤,崔明福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长春13002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队伍不断壮大,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特教人才,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深入的变革与发展,对人才有了不同的需求,因此,对特殊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改革。其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本科特殊教育专业的现状与问题入手,深入剖析其问题的成因,从而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本科特殊教育专业;师资培养;课程体系
收稿日期:2014-09-21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
作者简介:郑晓坤(1977-),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外教育史及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志码:A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对特殊人群的不断关注,反应到教育上,就是教育观念和层次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对人才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就要求学校教育不断改进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模式。然而,课程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培养模式是由课程体系及其结构具体体现的,是教育目标落实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本文从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我国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以便能够为现今高等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一些思路。
1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师资培养课程设置的现状
我国各高校所创设的特殊教育专业虽然在课程类型的名称上有所不同,但总体课程类型上基本保持一致,特殊教育专业设置基本是按三大类划分。三类课程有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和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有按必修课和选修课划分。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安排了教育见习和实习。主要内容如下:
通识课程即公共基础课,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促进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理智的和谐发展。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通识课程基本开设了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军事理论教育、邓小平理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等。各高校根据各自学校的背景、自身特点、传统、目标、师资和教学条件的不同有所增减。
学科基础课程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我国大多数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有:特殊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体解剖生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是实现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主题课程,它决定着本学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类型。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未来所从事的特殊教育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大部分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目的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专业必修课主要有:特殊教育史、特殊儿童评估、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行为矫正、残疾儿童康复基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的医学基础、实验心理学等。专业选修课主要有: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特殊教育社会学、特殊教育管理、特殊教育教学设计、专业英语、Spss软件应用、特殊儿童病理学、中国盲文、中国手语、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资源教室方案、自闭症儿童教育、智力落后儿童心理与教育、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视障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认知训练等。
2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师资培养课程设置的问题
各高校根据我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对特殊教育师资以及人才的不同需求,不断对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与改革,但以往对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主要着眼于课程门类的增减和课程内容的删减,而对优化整体结构和人才知识结构合理化以及未来发展的潜质培养方面考虑较少,还存在着对于特殊教育专业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的问题[2],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各高校所开设的通识课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通识课程尚处于比较自由随意的状态。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通识课程必须要在统一的理念下进行,才能取得较佳效果。通识课程设置的初衷是试图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会扩充自己的视野,不要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扩大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从而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而目前的通识课程的设置缺乏这样的理念和认识高度。因而,在通识课程设计上缺乏统一思想的引领,通识教育中所开设的通识课程大多以实用、有趣为选择标准,成为一个七拼八凑的大拼盘。以上特殊教育专业所开设的通识课程中,缺乏完善学生的身体、心灵及智能,成为勇于担当和负责任公民的人文科学,缺少使学生热爱真理,追求正义,对整个世界有个通达认识的自然科学,缺少享有美好生活的艺术修养类课程。
各学校的学科基础课程设置都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但是各个学校之间由于师资力量水平、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在学时、数量、学分的比例上有较大差异,有的学校偏重心理学,在学时数量学分上所占比重很大,教育学萎缩,而有的学校却比例相反。同时,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划分标准混乱模糊,如有的学校把盲文和手语归入学科基础课程,有的学校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测量归入专业课程里。由此可见,各学校对于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划分标准层次不齐、标准不一。在课程内容方面,知识更新速度慢,知识陈旧,不能根据学科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及时调整补充。学科基础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内部结构缺乏合理化建构。
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比例失调,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必修课比例偏大,选修课比例偏小。“绝大部分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中,百分之九十是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极小,而且选修的课程门类极少。”[3]单门课程划分细碎,课程门类齐全、应有尽有,从心理学到教育学,从生理学到医学理论,从学科教法到评估诊断等无所不包,特殊教育专业成了大杂烩。每门课程之间缺乏内在逻辑联系,课程内容的体系缺乏整体优化,彼此孤立,各自为阵,学科之间以及相关学科之间缺乏纵向和横向联系,忽视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造成知识内容重复学习、迁移困难和学生视野的狭窄,缺乏对各门课程之间的整合,甚至出现概念、内容的交叉等问题。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降低了学习效率。
课程计划中的见习、实习时间较短且大多都在毕业最后一年进行,理论与实践脱节,本科特殊教育专业理论课设置偏多,学生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由于见习和实习时间太短,基本功欠佳和基本技能训练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造成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但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是机械地记忆,这就使很多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适应。与专科实践教学相比,实践的比例偏低,也造成了将来在就业中无法与对口的大专生相比,使本科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
3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国现行本科特殊教育专业必须及时重新调整培养目标,打破过去单一化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培养各级各类的特教教师不仅从横向上而且更加注重从纵向上培养从学前到高等的特教师资、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师以及特教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课程目标按已调整的人才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打破以前单一的课程体系,构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实现由原来的智能型课程设置向模块化课程设置的转变。在课程设置中,把很多学科整合为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一是3+1模式,即大学前三年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学习,最后一年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特殊教育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特教课程设置可按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综合性课程为主,目的是培养资源教师、研究者或从业人员;也可集中某一领域的课程学习,目的是培养适合某一障碍类别的一线教师。二是4+2模式,即对非特殊教育的师范或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两年特教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能获得教育硕士学位,采用学科专业加教育的培养模式,成为特教工作的高级资格工作者。
在课程结构的调整方面,首先要遵循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应对现今社会发展对特教教师的不同需求。一方面在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上兼顾综合性与一体化,即这类课程已不是专门为某一种特殊学生而设,而是为多种特殊学生而设。因此特殊教育专业在课程结构调整方面打破传统的课程模式,即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增设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因为特殊教育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的地位和比重上,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注重课程间的有机联系,适应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一体化趋势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课程设置要加大综合化、弹性化的选修课比重,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特殊教育的学科特点是综合性和专业性很强,这就决定了特殊教育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方面,都需要多门学科知识来建构特殊教育理论,但决非多门学科的简单堆砌。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拓宽基础课程,借鉴国外师资培养的课程结构;调整学科专业课,精简课程内容,把重复过时的课程内容进行合并和删减,同时增设反应本学科的学术前沿与实践之类的课程内容;增设邻近学科课程,避免学生视野狭窄;加强实践课程,改变过去单一、集中实习的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连续与阶段相结合的实习和见习模式。我国高等院校本科特殊教育专业由于地域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在特殊教育资源积累上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学校自身本科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特点,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发挥自己的办学特色,更好地促进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从而为国家培养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若干意见:国家教委,[1997]3号[A].
[2]田寅生.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理论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学报,2012(9):1-7.
[3]朱永新,杨树兵. 部分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述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27.
责任编辑:李凤英
ReformandConstructionofUndergraduateSpecialEducationMajorTeacherTrainingCurriculumSysteminUniversitiesofOurCountry
ZHENGXiaokun,CUIMingfu
(SpecialEducationCollege,Changchu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2,China)
Abstract:SinceChina'sreformandopeningup,specialeducationteamhasbeenunceasinglystrengthenedandalargenumberofspecialtalentsarecultivated.Theprofound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society,politics,economicsandculturepresentdifferentdemandfortalents.Therefore,weshouldmakecorrespondinginnovationfortrainingspecialeducationtalentstokeeppacewiththetimes.However,thereformofteachingcontentsandcurriculumsystemisthekeyanddifficultpointinteachingreform.Thisarticleanalyzesthecauseoftheproblems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reformstrategiesfromthestatusquoandproblemsofspecialeducation.
Keywords:undergraduatespecialeducationmajor;teachertraining;curriculum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