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杰冉 谢永平 黎国梅 伦秀红 李伟健 梁莉红 何嘉颖
1.广东省肇庆市结核病防治所,广东肇庆 526020;2.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 526000;3.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肇庆 526060
肝炎是指由细菌、病毒、药物、酒精、寄生虫、化学毒物、自身免疫因素等因素使人体的肝脏细胞遭到破坏,引起人体肝功能受损,从而导致一些肝功能指标异常及人体一系列不适的症状。目前,临床上检测肝炎感染情况主要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的水平来判定的。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一些肝炎患者中血清5'-核苷酸酶(5'-NT)水平显著升高[1-4]。本研究选取了2013 年3 月~2014 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0 例肝炎患者和40 例正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所有人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及5'-核苷酸酶的水平,比较5'-核苷酸酶在不同肝炎中的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本研究选取了2013 年3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90 例肝炎患者和40 例正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90 例肝炎患者中,男155 例,女35 例,年龄范围为19 ~81 岁,平均年龄为(41.9±4.6)岁,其中急性肝炎40 例,慢性肝炎96 例,重型肝炎35 例,肝炎肝硬化19 例。40 例正常患者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范围为26 ~64 岁,平均年龄为(36.1±2.4)岁。肝炎患者诊断标准符合2000 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方案的标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得到肇庆第一人民医院的技术支持。
用山东威海鸿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真空采血管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液3mL,置室温下(20 ~25℃)血液自然凝固60min,离心(2000 转/min)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速率法测定所有人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应用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5'-核苷酸酶的水平。
谷草转氨酶(AST)试剂、谷丙转氨酶(ALT)试剂、碱性磷酸酶(ALP)试剂、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试剂均购自广州番禺区华鑫科技有限公司,5'-核苷酸酶(5'-NT)试剂购自北京华宇亿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美国魅力公司,型号为MD3600。
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急剧加深,胆酶分离,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有出血倾向,PTA <40%,ALT超过正常值5 倍,血清胆红素>17.1μ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ALT 小于正常值3倍,胆红素小于正常值2 倍,PTA >70%;重型肝炎: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白蛋白≤32g/L 或胆红素大于5 倍正常值上限或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或胆碱酯酶<2500U/L;肝炎肝硬化:B 超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肝脏表面不光滑,边缘变钝,肝脏、脾脏可增大,但肝表面尚无颗粒状,肝实质尚无结节样改变。血清白蛋白降低,但仍≥35g/L,胆红素<3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60%。血清ALT 及AST 轻度升高,AST 可高于ALT,γ-谷氨酰转肽酶可轻度升高。
本研究应用SPSS15.0 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并作t检验,以P <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本研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人空腹静脉血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及5'-核苷酸酶(5'-NT)的水平。得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健康患者的血清5'-NT 水平分别为:(350±260)U/L,(149±121)U/L,(305±241)U/L,(156±132)U/L,(19±10)U/L。经t 检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与健康者相比的t 值分别为6.49、3.96、6.19、4.46,P 值分别 为0.016、0.040、0.021、0.035,P <0.05。急 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相比的t 值为4.35,P 值为0.030,P <0.05。重型肝炎与肝炎肝硬化相比的t 值为4.06,P 值为0.032、P <0.05。与健康患者相比,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5'-NT 水平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慢性肝炎患者相比,急性肝炎患者的血清5'-NT 水平明显升高,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相比,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5'-NT 水平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肝炎患者血清5'-NT、AST、ALT、ALP、GGT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不同肝炎患者血清5'-NT、AST、ALT、ALP、GGT指标水平比较()
注:a 表示四种肝炎病与健康者相比,P <0.05;b 表示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相比,P <0.05;c 表示重型肝炎与肝炎肝硬化相比,P <0.05
肝炎分型 n 5'-NT(U/L) AST(U/L) ALT(U/L) ALP(U/L) GGT(U/L)急性肝炎 40 29.6±14.0ab 310±149 516±303 219±140 350±260慢性肝炎 96 16.0±11.6a 199±89 164±76 151±54 149±121重型肝炎 35 24.9±12.1ac 265±103 469±286 186±126 305±241肝炎肝硬化 19 17.6±9.4a 204±69 150±59 140±61 156±132健康者 40 4.6±1.2 24±6.4 19±8 85±24 19±10 F 4.69 3.96 5.04 4.64 3.76 P 0.026 0.035 0.016 0.029 0.040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肝炎的发病率较高,在流行病中占有大量比例,然而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是肝炎感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及感染率较高,平均发病率约为0.1%,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5-6]。在肝炎疾病中,最为普遍的是乙型肝炎(HBV),乙型肝炎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广泛,全球约16.9 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每年有5000 万例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每年约有100 万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死亡,死亡率较高,据相关研究报道:2008 年我国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最新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约为7%[7-10]。大多数肝炎患者在发病早期并不知道已感染肝炎,随着时间的进行,早期肝炎逐渐转化为慢性顽固性肝炎,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如若患者进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感染情况并进行及时治疗,则治愈的几率大大提高。肝炎的临床分型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在多种肝炎中,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其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较为常见,病毒性肝炎若不进行及时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5'-核苷酸酶(5'-NT)是一种特异性磷酸酶,能催化核苷酸分子的磷酸二酯键水解。5'-核苷酸酶广泛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膜上,在肝脏主要分布在于胆小管和窦状隙内,当肝内外阻塞或肝细胞受到损伤时,5'-核苷酸酶释放入血,所以血液中5'-核苷酸酶的水平不受到其他疾病的影响,而且只有经胆汁酸的去垢处理后肝脏释放的5'-核苷酸酶才能进入血液,所以说其他组织细胞不会释放5'-核苷酸酶进入血液,只有肝脏组织细胞释放的5'-核苷酸酶才能进入血液,所以说血清中5'-核苷酸酶的水平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1-12]。本研究选取了2013 年3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90 例肝炎患者和40 例正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所有人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及5'-核苷酸酶的水平,比较在不同人群中血清5'-核苷酸酶的差异。结果发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5'-核苷酸酶水平较正常患者明显升高;与慢性肝炎患者相比,急性肝炎患者的血清5'-NT 水平明显升高,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相比,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5'-NT 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证实了血清5'-核苷酸酶在肝炎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为肝炎的分型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普永冰,汤国宁,刘艳,等.血清5’-核苷酸酶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5):572-573.
[2] 杜红梅,陈兆云,古丽娜尔·沙丁.血清5’-NT、TBA及GGT 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安徽医药,2014,18(60):1082-1084.
[3] 朱月蓉,邱红,王冰,等.ADA、5’-NT、TRF、TBA、LAP和PA 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评价[J].安徽医药,2011,15(6):728-730.
[4] 刘新,传良敏,邓君,等.5’-核苷酸酶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06,24(2):98-99.
[5] 毛元英,胡雪飞.8 项生化指标在常见肝病中的诊断意义及相关分析[J].四川医学,2007,28(9):982-983.
[6] 肖戈森.5’-核苷酸酶等4 项血清酶学指标联合检测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3):1626-1628.
[7] 杨仁国,柳枝,黄欣.等.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联合测定临床意义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3):327.
[8] 肖九长,张孝德,黄承斌,等.5’-核苷酸酶在肝胆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3):390.
[9] 蒙雨明.联合测定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报志, 2005,26(1):154-155.
[10] 胡奎.98 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5’-核苷酸酶测定结果分析[J].四川省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7,26(4):122-123.
[11] 马江涛,纪玲,何林.5’-核苷酸酶在肝功能测试组合中的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4,14(6):3601.
[12] 李雪志,周谋,陶涛,等.血清5’-核苷酸酶的自动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20(6):56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