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

2015-02-22 02:29季红颖
关键词:朝鲜族满族吉林省

季红颖,侯 明

(1.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117;2.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被众人所熟知。作为非少数民族自治区,吉林省的少数民族文化一直未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出发,研究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提出吉林省要牢牢抓住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朝鲜族文化这三大民族文化资源特色,按照这三大民族文化资源特色打造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进而提升吉林省综合实力。

一、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东北地区 (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十年间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增大,尤其是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遭遇瓶颈,连创新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0%,其中重庆位居榜首,达11%,东北三省则位居末位,其中辽宁省增速全国最低,黑龙江省倒数第三,吉林省倒数第四,同时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每年都有大量人口流出,东北地区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形势严峻。究其根源,在全球经济发展以及我国深化改革发展的新常态下,仍然以传统装备制造、钢铁、造船等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一度导致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断崖式的衰退,因此,从根本上对东北三省的传统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已是摆脱困境、实现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的当务之急。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东北三省和全国GDP增速(单位:%)

由上表可以看出,近两年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开始明显放缓,主要是由于当前制造业发展整体陷入低谷,而东北三省以工业、农业为基础,受到的影响较大。而文化产业的优势已经逐渐被认知,正逐步成为国民支柱性产业。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产值增长速度连续多年超过GDP增长速度,产值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2010年达到4.9%,力争到2015年达到6%以上。截至2013年末,吉林省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生产总值达到73.89亿元,其中新闻和出版业达到9.88亿元,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达到15.73亿元,文化艺术业达到10.75亿元。①《吉林省统计年鉴》,2010-2013年版。截止到2014年底,全省文化部门设置相应机构共计1446个,从业人员13615人;全省文化市场经营单位4139家,从业人员达15738人。并圆满完成在蒙古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周”、“第十六届东北亚地区美术作品展”,在加拿大、美国举办的“跨越太平洋·中国吉林文化周”相关活动等文化交流项目,受到当地民众、政要、新闻媒体好评。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对吉林省经济水平的提升,振兴东北经济,促进东北亚的经济合作和政治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对于优化吉林省产业结构,提升吉林省整体经济水平,乃至促进东北亚的经济合作和政治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②张宝辉:《长吉图开发开放背景下吉林市产业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版第24~26页。首先,有利于吉林省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东北亚的经济合作和政治稳定,为经济发展带来了高附加值;其次,有利于提高全省人民文化素质,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包含着深邃的文化魅力,如开放包容、吃苦耐劳、豪爽仗义等,是吉林文化的宝贵财富;最后,发展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不可缺少的成员,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会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走向繁荣富强。

二、吉林省地理区位及少数民族文化特点

(一)吉林省地理区位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西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北边是黑龙江省,南部是辽宁省,东部毗邻俄罗斯,东南部和朝鲜隔江而望,是一个多个民族、多条河流交汇的省份。尤其是延边州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位于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同时拥有众多对俄、朝陆路和铁路口岸以及国际通道,具有扩大对外开放的优势与条件。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享有开发开放中的“先行先试”权。③《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2009年。长吉图先导区位于东北亚的几何中心,东与俄罗斯和朝鲜接壤,经中蒙大通道与蒙古国想通,其前沿珲春市经图们江仅15公里即进入日本海,临近日本、韩国,是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重要平台和联系东北亚各国的纽带。

(二)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特点

历史上,东北三省的土地上往来着众多的民族,他们活跃于白山黑水之间,创造了特色浓郁的关外文化,深深扎根于黑土地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包容性较强的特色。全国55个少数民族成份中,吉林省有48个,形成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在吉林省的各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主要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全省共有4个民族自治地区,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这几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1%。满族主要聚居于伊通满族自治县和吉林乌拉街等地,是孕育满族文化的摇篮。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白城地区的通榆县、镇赉县、洮安、大安和四平地区双辽市等地,查干湖冬捕文化是吉林省蒙古族标志性文化。我国现有朝鲜族人口近200万,吉林省朝鲜族人口占60%以上,主要居住于延边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等地。朝鲜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饮食文化如拌饭、冷面、狗肉、酱汤、打糕等,居民非常注重礼节,男尊女卑思想依然存在。朝鲜族男女大多数能歌善舞,热情豪爽,喜欢聚集在一起。

由于吉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其文化交融现象十分明显,一衣带水、同宗同源的民族文化成为吉林省人民同朝鲜、韩国等东北亚地区人民密切往来沟通的纽带,同时也是吉林省与相邻省区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黑龙江省等相互理解、相互交融的桥梁。生活在吉林省的满族、蒙古族以及朝鲜族文化为吉林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

三、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经济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其他几个民族自治县都从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受益匪浅,但从整体上来看,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政府的政策及法律引导不健全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在不断强调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指导着各省、自治区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相关政策及法规的建立与健全正促进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再加上不同省份、自治区的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差距,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文化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拉动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吉林省作为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经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主导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尽管吉林省不断出台了一些振兴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政策法规,但是通过对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文化产业提速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的研究发现,吉林省现行政策法规并未充分体现出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应有的重视,“通知”中提出重点以吉林歌舞剧院集团、长影集团、吉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吉林出版集团等为龙头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然而并未过多涉及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吉林省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开发重视力度不够,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一定程度上致使其产业化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

(二)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零散,缺乏产业优势

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一体多元”的复合文化吉林民族文化的特色,涵括了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尚武崇实的政治文化,精通骑射的民俗文化,多神崇拜的萨满文化等。按照所处地理位置,吉林省可以被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满族文化资源集中于中部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春市的伪满皇宫、吉林市的乌拉街、四平的伊通满族自治县等地;蒙古族文化资源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松原和白城地区;朝鲜族文化资源则集中于东部地区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从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看,各地域之间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并没有被整合在一起,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很难在更大更好的平台上发展,使其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成产业优势。

(三)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缺乏特色

吉林省位于东北三省中部,历史上统称为关外,生活在吉林省的少数民族也和辽宁省、黑龙江省有很大程度的交集,主要以蒙古族、满族和朝鲜族,民族文化差异很小,缺乏自身的特色,没有进行精准的定位,与辽宁、黑龙江省同质化严重。来吉林旅游的游客在选购旅游纪念品时,基本上没有具有吉林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可供选择。

(四)技术手段落后,缺乏高精尖文化产业人才

吉林省在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过程中,依然以传统的手段为主,没能及时地数字化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同时,对文化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资料挖掘、整理和收集上,至于就如何结合市场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而凝练、提升吉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吸引力以及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品牌方面,投入明显不足。吉林省虽然拥有众多的高校,但是整体上缺乏对高端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技术和创新能力较弱,再加上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不佳而导致每年都大量人才流失,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四、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2014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也为了促使我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我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构想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其合作共赢的理念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赞誉。在新形势和新常态下,吉林省政府不仅需要改变发展思路与理念,促进省内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同时还应该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加强对本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规划,采取积极措施,充分挖掘并发挥区位优势以及与东北亚等周边国家民族文化同源或关系相近的优势,努力使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融入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实现“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目标。文化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具有良性的积极的桥梁性质,合理地利用好文化这一工具,可以促使文化同源或相近的国家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就吉林省而言,朝鲜族及其文化有利于促进与韩国、朝鲜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蒙古族及其文化亦可为密切我国与蒙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合作基础。有鉴于此,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总体上应该做到政府完成宏观规划,企业和个人微观实施,建立起一套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挖掘、整理的长效机制,以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政策法规

发展地方经济和民族文化,大方向上必须依靠政府来把舵。政府作为公共权利的代表者和行使者,应该承担起其该负的责任。近年来,一些地区依靠自身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①王慧敏:《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动态传承》。《求索》2009年第3期。吉林省政府也应如此,完善其政策法规,使少数民族文化按照市场化规律产业化发展。首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对其进行引导与保护,确保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完善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法律保护,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做到有法可依;最后,在法律的执行上要从严要求,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打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文化牌。

(二)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整合

历史上,生活在吉林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先民们都曾在各自的生存空间内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同时,他们的文化之间又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区域的文化发展。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属性。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以及和汉族文化并不矛盾冲突,反倒可以对其进行深度整合。尤其是吉林省的文化标志——长白山文化,本身就是集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多民族人们共同创造的多元一体文化。因此,可以深度整合这几个民族的特色文化资源。为此,可以从政府层面,以及民间协会组织,举办满蒙运动会,或者文化交流会等,加强二者之间的文化交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重点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如松原市的前郭县,要加大对蒙古自治县的保护力度,在这些地区要将地区特色与创意相融合,在响应吉林省其他地区发展的同时,加快建设、调整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四平叶赫那拉满族古城也应当在保护遗址的同时做好文化创新和传承工作等。与此同时,从政府层面号召民众充分利用和保护吉林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意义的认识。

(三)突出民族文化资源特色,打造民族品牌

满族、蒙古族和朝鲜族是吉林省各民族中最具文化特色的民族,应该牢牢抓住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朝鲜族文化这三大民族文化资源的特色,按照这三大民族文化资源特色打造吉林省文化产业;然后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开拓特色文化资源,实施项目拉动战略,以某一重点项目,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力求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在发展中做到保护与整治结合,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文脉。

1、大力弘扬满族文化

吉林省是满族及其文化的发源之地,现有1个满族自治县 (伊通),10个满族乡 (镇),28个满族村,满足主要生活在吉林省的中西部地区,以四平伊通县、吉林市乌拉街和长白山等地为主。

首先,对于满族文化应该以保护为前提。现在满族文化趋同于汉文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部分地区满族语言和服饰等已经消失,因此,应重点在传统的满族聚居区如乌拉街、伊通县、靖宇县等地打造满族文化品牌,以其独特的饮食和服饰等民俗文化为依托推广满族文化。其次,做好满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推广工作。最后,科学规划具有满族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和商品开发,可以根据各地特色来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如伊通满族民俗风情游,长白山寻根追祖游等,打造满族文化精品游,与此同时,利用现在影视作品中清代剧目繁多的特点,加大地方文化的宣传力度,开发集审美与实用于一体、既富有满族文化特色又与近现代中国文化特点的满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如旗袍、刺绣枕头顶、护甲套等,使其具有能够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注意力的旅游文化产品。

2、大力推广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是吉林省的世居民族,主要聚局在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白城市的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安市以及四平地区的双辽市。

首先,吉林省可以在其丰富的蒙古族文化底蕴下,积极发展民俗旅游经济。在已经开发出的4A级旅游景点查干湖旅游区,目前正在建设机场,一旦机场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则对该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全力塑造查干湖旅游文化品牌,重点打造民族、绿色、生态品牌,将地域、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地融合起来。②季红颖:《查干湖旅游区发展战略研究》,《税务与经济》2013年第4期。最后,设计特色旅游纪念品,可以将如银碗、蒙古刀、蒙古银壶、饮酒器皿、头饰银簪,各种马具、火链等打造成旅游纪念品,但在设计时要注意色彩或者纹样,都要讲究平衡、对称和统一。

3、保护和传承朝鲜族文化

吉林省的朝鲜族主要居住于朝鲜族延边自治州,无论是饮食、服饰,还是生活习俗以及民族歌舞艺术等,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应该给予保护、传承和弘扬光大朝鲜族优秀文化以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加强对其历史文化以及岁时节日文化、歌舞艺术等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宣传,将朝鲜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努力实现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自治州第三产业壮大的发展目标,使自治州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夯实朝鲜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提高其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为我国全面发展、提升东北亚地区与朝鲜、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双、多变关系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四)精准定位,走出“东北”

虽然属于东北三省,但吉林省还是要进行精准定位,打造自己的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如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吉林省的名山——长白山,可以多开发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包括满族、蒙族和朝鲜族文化产品,同时一定要具有长白山文化特色;查干湖不但打造蒙古族特色,还要跟当地经济结合在一起发展。总之,要让人们提起吉林省的时候,不要跟东北三省混为一谈,走出东北局限。

(五)互联网+少数民族文化

当今社会,发展并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有助于加快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可以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吉林省应借助新媒体网络这个大的平台,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将少数民族文化与信息社会相结合,全方位地营造文化氛围。借鉴其他地区成功案例,策划大型民族文化展演活动,借助互联网技术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并在传承中发扬光大,从而为提高吉林地区的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为地方社会的发展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总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区域之间发展模式及产业结构日益趋同,竞争愈发白热化,文化软实力的竞争逐渐受到各方的重视。吉林省应该牢牢抓住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朝鲜族文化这三大民族文化资源特色,按照这三大民族文化资源特色打造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提升吉林省综合实力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猜你喜欢
朝鲜族满族吉林省
登泰山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KORE A TOWN
反腐
朝鲜族妈妈的心里话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
中国朝鲜族民俗的形成与演进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