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5-02-22 02:29王浩澂
关键词:流通业居民消费商贸

王浩澂,熊 曦

(1.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系,广西柳州545006;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一、问题的提出

商贸流通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①柳思维,张学文,熊曦:《林产品流通效率研究综述》,《财经论丛》2012年第3期。在当前国家“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政策背景下,研究流通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对民族地区来说,商贸流通业在民族地区第三产业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②任志军:《西部民族地区服务业发展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加快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不仅是扩大民族地区居民就地就业、不断满足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搞活民族地区经济的客观需要,还是推进民族地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另外,商贸流通业作为低碳、环保、绿色的产业,发展商贸流通业对缓解民族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守住青山绿水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离不开居民消费能力的支撑,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城镇化率的提高、区域合作的开展,民族地区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居民消费需求越来越广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逢其时,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2015),明确提出未来将加强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和革命老区市场建设的支持,对加快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务之急,就是要运用科学的实证方法找准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协同发展情况,认清协同发展差距产生的关键性因素,有针对性地为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建言,在现有文献鲜见有研究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关系的情况下,可以说,研究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显得十分迫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试做初探。

二、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分析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影响因素之前,需要找出影响两者协同发展的因素和指标,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相关文献展开回顾。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民族地区”、“流通业”两个词为关键词,可以找到291篇文章,其中再与“居民消费”有关的文章则仅仅两篇文章,关联还不大,因此,放大到以“流通业”与“居民消费”为关键词,检索到了几篇有关的文献。从文献来看,首先学者们就流通业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定性研究。有学者分析了流通业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①文启湘:《流通与消费经济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甚至有学者指出居民消费能力是商贸流通业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两者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②陈勇,杨定国:《对加快发展四川西部高原山区商贸流通业的思考》,《农村经济》2002年第2期。其次学者们就流通业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开展过定量研究,如从流通基础、流通环境、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等方面选取一些指标,借助熵权法综合评价法评价全国各省 (区、市)流通业与居民消费需求关系,③熊曦,柳思维:《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匹配度——以全国各省 (区、市)的数据为例》, 《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第9期。另如以批发和零售业的产值衡量流通业发展水平,以居民消费支持衡量居民消费,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整个国家层面流通业与居民消费需求关系。④丁超勋:《我国流通业发展和居民消费相互关系研究》,《统计与决策》2015年第2期。现有研究就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关系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支撑,本研究考虑到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结合现有研究,认为分析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关系要考虑多层面的因素,因而在指标选取方面要考虑指标选取层面的完整性。同时,要考虑数据的可查找性,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且科学合理的指标。避开现有研究要么指标单一,要么选取主观指标,从而影响对两者关系的科学评价。因此,综合已有研究,结合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些考察与调研情况,选取一些密切反映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情况的指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关系分析指标体系

对于上述选取指标的数据做一个补充解释,需要说明的是,居民消费率等于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GDP的比例、批发和零售业占地区GDP的比重为第三产业当中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利润增长率为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和零售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之和的增长率 (2013年与2012年之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为2013年的分地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2年的分地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减去1。

三、协同发展情况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方法选择与步骤

从现有文献看,关于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仅仅有两篇,一篇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全国各地区两者关系展开定量评价,一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全国层面两者关系展开定量评价。这两篇文章为本研究对两者关系的实证提供了启示,即建立在指标选择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两者关系研究,而具体选择什么方法,笔者通过深究其他经济研究领域两者关系研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本研究要就民族地区各省区两者协同发展情况展开科学评价与比较,因此,单用回归分析法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回归分析仅能研究某一个区域范围内某两个方面的关系,但回归分析可以用在分析导致这种协同发展差异的因素分析上;二是本研究选取了全面的指标体系,要开展科学评价,要规避指标权重主观评价的影响,因而仅用综合评价法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对此,选用熵权法先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再运用综合评价法就民族地区各省区两者协同发展情况展开科学评价,最后采用协同关系一般的计算模型,计算两者之间协同发展情况的得分情况,据此比较和判断各区域两者协同的差异,再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各因素对两者协同发展情况得分的影响,从而得出影响两者协同的因素。因而,出于研究实际需要的考虑,结合已有研究方法的经验。本研究具体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利用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水平指标与居民消费能力评价指标,分别构建两者的原始数据矩阵,并对原始数据矩阵予以标准化,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为:

则Xij为第i个民族地区第j个衡量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的指标的原始数值;Yiz为第i个民族地区第z个衡量居民消费能力的指标的原始数值。并对原始数据统一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得到标准化矩阵:

第二步,利用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分别得到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指标熵权值 ej,ez。

为了避开熵值越小带来的指标间差异较大的影响,就把熵值正向化,分别得到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指标的信息效用值gj,gz。

与此同时,进一步计算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各项指标所得到的熵权值,分别得到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的第j项指标在所有指标中的权重wj以及居民消费能力的第z项指标在所有指标中的权重wz。

第三步,利用熵权法得到的各指标权重与对应的标准化数据相乘作为综合评价,以此计算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的综合得分,即TS,TZ。

第四步,根据得分构建两者的协同关系评价模型:

参照相关研究成果,①熊曦,柳思维,张闻,汤春玲:《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两者协同发展情况的得分以0.8,0.5,0.3为界判断其两者协同发展情况,即0≤D<0.3,表示两者处于不协同状态;0.3≤D<0.5,表示两者处于勉强协同状态;0.5≤D<0.8,表示两者处于良好协同状态;0.8≤D<1,表示两者处于优质协同状态。

(二)实证分析过程

1、数据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主要对中国大陆11个民族地区 (西藏部分数据缺失,不好比较,故只取11个省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所有的数据均来自《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并借鉴了部分民族地区的统计年鉴,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可以得到原始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表,如表2。

表2 数据描述性统计

2、计算两者的综合得分及协同发展得分

通过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可得到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的综合得分,同时,借助协同关系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协同发展得分结果,将其得分列表如下表3。

从民族地区两者协同发展情况的实证结果可知:一是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协同发展情况不太理想,得分均在0.6分以下,呈现出不协调或者勉强协调的状态。二是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居民消费能力低可能抑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时,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不高也很难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如陕西、四川等省,这些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比较好,居民消费能力也逐步增强,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地方注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其流通业占GDP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之中,两者开始出现良好协同的状态,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之相反的是,甘肃、青海、贵州、新疆等民族地区居民消费能力还比较低,商贸流通业水平的基础和环境都比较差,因而两者呈现出不协同的状态。

四、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区间差异比较明显,本部分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就影响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融合发展的因素做一个具体分析。以两者协同发展情况的得分作为因变量,以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从回归的情况看,所选变量对于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水平都构成显著影响 (P值小于0.05),其中,居民消费率、城市人口密度、城乡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利润增长率等四项因素对两者协同发展构成负向影响,其他十项因素对两者协同发展构成正向影响,在这些因素当中,相关性最大的几个影响因素为批发和零售业占GDP的比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城镇化率等,这三大因素的相关系数绝对值都超过了0.1,显示出对两者协同发展的强关联性,这是因为:一是批发和零售业占GDP的比重对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构成强有力的正向影响。由于,批发和零售业占GDP的比重既反映了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在当地的发展地位和情况,以及该地区是否对发展商贸流通和促进消费的重视程度,同时,批发和零售业占GDP的比重又反映了当地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情况,因此,批发和零售业占GDP的比重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影响和评判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二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对两者协同发展也构成强有力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离不开消费支撑,而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是影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根本因素,消费活跃,说明居民聚集的效应越明显,城镇也越兴旺,居民消费水平在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同时,是形成对两者协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三是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个数对两者协同发展也构成强有力的正向影响,因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个数在某种程度上是当地商贸流通业基础的代表,也反映了商贸流通的整体水平,还是引领消费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其发展得好,对两者协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四是城市人口密度对两者协同发展也构成强有力的负向影响。城市人口密度在一定程度上与城镇化率有关联,人口密度大,消费量自然会大一些,进而就会影响到商贸流通业的布局和发展,当前,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普遍低于中东部地区,因此,也影响到了整体区域消费能力的提升,进而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构成一定的负向影响。

五、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提高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率,挖掘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潜力。民族地区要根据区域特点,合理布局一些商贸流通业关联的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提升城市集聚产业、吸纳人口能力。同时,分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得城市成为民族地区居民宜业宜居的地方,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进而提高城市人口密度,为科学布局商贸流通产业,合理配置大型物流业态提供有力的支撑,从而可以实现人口城镇化率提升的同时,商贸流通业得到了配套发展。

二是提高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的能力,扩大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成长的空间。要以推进全面小康建设为抓手,把着力点放在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上来。对此,一方面要挖掘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增收的渠道,尤其是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引导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走出一条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强民富民之路,为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要用好中央和民族地区的政策,在精准扶贫上下足功夫,切实提高居民增收能力,从而为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提升提供动力。

三是提高对民族地区流通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大民族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提高。一方面,要加大民族地区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改善民族地区通达性,为商贸流通业环境改善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从观念上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发展,切实把商贸流通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提高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商贸流通业发展。

猜你喜欢
流通业居民消费商贸
上海晶杨商贸有限公司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延迟退休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一个包含遗赠动机的模型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我国省域流通业集聚的空间分异演化分析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画像即墨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