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林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宗教发展趋势并没有如世俗化理论所预期的那样,相反,宗教在很多地区并没有消亡的迹象,同时,宗教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仍然起着很大的影响。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发生了宗教信仰转型,具体表现为“宗教热”现象,信仰宗教的个体逐渐增多。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老年人口模式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宗教产生了广泛的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信仰,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既有研究对老年人信仰宗教的状况、原因、影响、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对老年教徒在信仰宗教过程中宗教转变现象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因此,本文的研究范畴是探讨老年人宗教信仰选择中的改教问题,即老年人从信仰一种宗教转变为信仰另一种宗教;本文探讨老年人改教问题范畴仅限于从小无宗教信仰而在生命历程中后期产生宗教信仰的老年人,由于宗教传统、家庭民族等因素从小信仰宗教的老年人以及老年人信仰转变行为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畴。回答老年人在信仰宗教过程中为何会发生宗教选择转变?并构建宗教选择转变模式对老年人宗教信仰转变行为进行理论解释。研究老年人宗教选择转变将揭示老年人转变宗教选择的深层原因,构建老年人宗教选择转变模式有助于理解老年人的改教行为,这对认识和理解老年群体信教问题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关于宗教信仰选择的研究观点,可归纳为两种,一种观点从认识论的角度认为宗教信仰选择是心理认知结构变化的结果,是一种非理性行为,被称为“世俗化命题”①魏德东:《从经济学角度看宗教》,《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第1期。;另一种观点认为宗教信仰选择是人们理性选择的结果。宗教信仰选择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信仰选择,即在信教与不信教之间的选择;另一种是宗教选择,即在信仰什么宗教之间的选择,可分为改教和改宗,改教是在不同宗教之间的选择,改宗是在同一宗教中不同教派之间的选择。②阮荣平,郑风田,刘力:《宗教信仰一个西方宗教经济学的文献梳理》,《社会》2013年第4期。
宗教市场理论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解释了宗教信仰选择和信仰转型。宗教市场理论认为,假定人们的宗教需求是稳定的、不变的,宗教在自由竞争市场环境下基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不断创造、创新宗教产品,宗教供给水平提高,从而吸引、激发人们的宗教需求,宗教参与水平增高;相反,如果宗教市场受到宗教管制,宗教产品供给水平降低,宗教参与水平也随之下降。③卢云峰:《苦难与宗教增长:管制的非预期后果》,《社会》2010年第4期。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信仰管制是中国信仰转型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④闭伟宁:《改革开放与基督教在我国沿海农村的变迁——基督教在斜桥镇发展状况调查与思考》,《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⑤吕朝阳:《苏北农村基督教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6期。宗教信仰选择是宗教参与水平的体现,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宗教信仰选择的个体会增加,在宗教管制的市场环境下,宗教信仰选择的个体则会相应减少。
宗教社会网络理论认为对宗教组织成员的人际依恋是宗教信仰选择的一个核心影响因素。对原有宗教组织的依恋,将会形成组织压力,从而增加转型成本,降低信仰转型发生率,而对其他宗教组织(或非宗教组织)的依恋则会增加信仰转型的效用,从而提高信仰转型发生率。①Sherkat,Darren E.and Wilson J.Preferences,Constraints,and choices in religious markets:an examination of religious switching and apostasy.Social forces,1995,73(3)。可见,在信仰宗教后,同时对其他宗教组织产生人际依恋是个体信仰转型的重要原因。
改教即改变信仰选择,是指跨宗教传统的转换,从信仰某一宗教转为信仰另一宗教。在老年教徒中改变宗教选择的现象时常发生,老年人为什么改变宗教选择?国外学者研究认为,改教是源于教义的吸引力和教徒的个人社会网络。②[美]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杨凤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144页。那么老年教徒改教是否也出于此原因?本文将使用深度访谈数据③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两个案例数据来自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老人信教状况与关爱服务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14CSH057)》。两个案例的基本情况:赵女士,女,76岁,汉族,大学文化,有偶同住,1992年初次接触宗教,并信仰佛教,2000年皈依基督教;李女士,女,60岁,汉族,大专文化,有偶同住,1994年初次接触宗教,1997年皈依佛教,后改为信仰天主教,最后转为信仰佛教。对老年教徒的宗教选择转变行为进行分析,揭示老年教徒宗教选择转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从佛教转变为基督教
老年人最初从无宗教信仰,到思维中产生天堂、地狱、鬼神等等观念,从而主动接触认识佛教,认同并肯定佛教信仰,到放弃佛教信仰转而选择基督教信仰。在此过程中,老年人发生了两次选择转变,第一阶段是信仰转变阶段,即从不信仰宗教转变为信仰佛教;第二阶段是宗教转变阶段,即从信仰佛教转变为信仰基督教。在第一阶段发生前,老年人面临一定的风险或压力,老年人自身需要对风险和压力寻求解释,找到化解风险或缓解压力的方法。在第二阶段发生前,老年人仍然面临同样的问题。赵女士从佛教信仰转变为基督教信仰,赵女士为何要改变宗教选择?我们首先看一看赵女士宗教转变的过程。
赵女士:我根本就不可能信 (教),我的家庭环境,我学了那么多唯物论、辩证法,我根本就不可能信仰宗教。但是我为什么会信仰宗教呢?我发现这个世界是有天堂、有地狱、有神、有鬼的。一开始我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就去研究神学,买了好多书,几百块钱的书,研究佛教。研究半天以后,我就吃全素,连葱花鸡蛋都不吃。那时,我实际已经开始信佛教了,但是就是还没有开光、皈依什么的。当时就想皈依了,但是没有皈依。
有一天,主跟我说话了,他就告诉我大祸临头了。我当时在我爱人的办公室,我在里间,他在外间。就在这时候,主就告诉我要大祸临头了。你说是声音还是意念,但就是很明确,就是很清楚。我就跟我爱人说:主告诉我说大祸临头了。我爱人说:你这辈子没有做坏事,你上辈子也没有 (做坏事)。我们当时也没有太信这件事。第二天,我家装修,我骑摩托车到青海泡沫厂去买做墙壁的东西,回来也没事。第三天,我和我爱人出去吃饭。我和爱人从办公室骑着车出来。我们每次骑摩托车下那个台阶,大概有这么窄 (老年人用双手比划了一下),都是骑过去的。就是那天我一骑,那个方向盘就使劲歪一下,把我磕到台阶的那个石头上,这个地方 (老年人指着自己的头)戳个大包,胳膊戳断了,里面肉都颠裂了。就是第三天就发生这个事了,就是 (主)告诉我大祸临头的第三天。结果北医三院就说:你这个鼻子里有血,你这个脑袋里有血,你要做CT。完了给我拍片子,做CT。五点钟骑出来的,结果搞到十二点多才回家。回来了以后,我就在想这个事。我说真是大祸临头了,但大祸临头我还没有死,还活了,还救了我呢。
后来 (发生事故后的)第二天,我跟好人一样。完了什么事没有,就这个地方石膏还有,这个头 (肿得)像鸡蛋那样大,没有了,下去了。鼻子流血,我也不管它,我就告诉我爱人什么都不做。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吧,我自己不能做素菜吃了。在食堂买的菜那也是不洁净的,所以,我就开始吃荤了。我的感觉就是我不是这根上 (信佛教)的人。所以,我就上教堂来了,我再也不吃素。(信仰基督教)也没有要求我吃素,也不要求我什么的,我就开斋了,我就上教堂。我觉得我没有办法去信 (佛教)那个神了,它要求我吃素,我不能吃素,鸡蛋葱花都不吃,所以我不是那一路的人。我是这个路上的人 (基督教徒),我只能到教堂来,来听这方面的教诲,我在听这方面教诲的同时,越来越感到,这个世界有神灵、有天堂、有地狱。因为我不可能走那条道了 (信佛教),不能走那条路,我只能走这条路 (信仰基督教)。我天生就是主的人,所以我就走这条路了。走这条路以后,越走越顺,越走越顺,后来,我经常去教堂。
赵女士从产生和坚信“天堂、地狱、鬼、神”等观念以后,面临为此种观念提供解释的一种压力,同时,产生了在未来世界承担这些风险的恐惧。因此,她主动接触并学习佛教,试图为此种观念寻求合理解释,以规避风险。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以后,虽然没有按佛教的教规举行宗教皈依仪式,她却完全遵循佛教的教规、教义,以此约束自身的日常生活行为,实质上已经信仰佛教。但在生活中产生的神秘体验以及此后遭遇的危机事件——车祸,以及康复过程中生活习惯与佛教教义、教规的冲突,使她对原有的佛教信仰产生了怀疑,而危机事件之后的处境,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宗教解释,彻底动摇了她原有的佛教信仰,并坚信神秘体验与危机事件是让她改变宗教信仰的暗示。在宗教选择转变过程中,身体健康、生活顺利成了赵女士宗教皈依的世俗动机,基督教更为人性化的教规、教义对宗教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赵女士改变了佛教信仰,选择信仰基督教。
可见,危机事件的发生是老年人产生改教意念的直接原因,危机事件出现转机对老年人坚定改变宗教信仰的信念产生了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宗教皈依的世俗动机对老年人改变宗教信仰产生了促进作用。因此,危机事件的发生是影响老年人改教的关键因素。老年人从接触宗教,选择信仰宗教以后,面临危机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或转变,使老年人面临的危机得以化解,转危为安,这是老年人改教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因为,人们总是用结果去解释宗教信仰,并有将好的结果归因于宗教信仰的倾向。另外,在宗教选择转变过程中,宗教教义与教规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赵女士的宗教选择转变案例可称为“AB”型宗教选择转变模式 (见图1)。第一阶段是信仰转变阶段,赵女士从无宗教信仰到选择信仰佛教,这一转变实现的主要原因是面临未来未知世界的风险与认知压力。第二阶段是宗教转变阶段,赵女士从佛教信仰转变为基督教信仰,这一转变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危机事件的发生以及此类事件出现转机,宗教皈依动机和宗教解释。在宗教转变阶段,老年教徒可以从原有的A类宗教信仰转变为B类、C类或D类任何一类宗教信仰。在此过程中,新信仰宗教的教义是影响老年教徒宗教转变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从信仰佛教转变为信仰天主教,再从信仰天主教转变为信仰佛教,在此过程中,老年人经历了一系列危机事件,子女患病、生活困难、邻居纠纷、内心烦躁与不安对老年人宗教转变产生了直接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危机事件对老年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宗教解释与宗教皈依动机是推动老年人改变宗教选择的重要因素。李女士从信仰佛教转变为信仰天主教,最后转变为信仰佛教,这个过程中是什么原因导致李女士两次改变宗教选择?
李女士:我从一开始信仰佛教,后来改成信天主教,后来又改成信佛教。佛教呢是我自己的缘分。我的爱人是信仰天主教的,他信天主教是祖辈传下来的。但是,那时候我有这个缘分 (指佛教信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他是信天主教,我是信佛教。那时候吧,我们家有四个孩子,四个孩子有三个孩子骨折,但是发现孩子骨折,他还不痛。那时候我就说:你看 (应当)信佛吧。
改信佛之后呢,又出现一件事。就是那时候我家生活困难,就在家前院盖了个菜窖,这个菜窖(里的菜)眼看就要卖的时候,一个小孩放一把火给捅着了。你说人家还不承认,还不赔你,你说憋不憋气。这在那方面说,你说这不是过得不顺了吗?结果找人看,(找的人)说:你呀,你就得皈依天主教,你就好了。哎呀,我说:行,只要生活顺顺利利的,平平安安的。我信天主教也有十多年吧。
后来皈依天主教吧,哎哟,我觉得我自己这心里头啊就是心烦,就直生气。有时候跟老头一个礼拜肯定得吵一场。完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就这个事吧,根本就不怨咱们,后来和邻居闹上矛盾了。我们家邻居,他把这个闭路给弄坏了,咱家三天没有看着 (电视)。咱问他,他给整坏了,还不承认,咱还自己花的钱,你看憋不憋气。这又不顺那,不顺吧,我这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接触这样的人 (佛教徒),他说:你就得皈依佛教,你还是得皈依你自各儿本身的缘分,你从生下来就有这个缘。这咱咋知道?这是别人说的,咱也不知道,所以说就这么的了 (改为信仰佛教)。老头信他的天主教,我信我的佛教。现在觉得还可以了,不像那时候,那时候老有气。现在也不生气了,生活也顺心了。
李女士在两次改变宗教选择的过程中,转变宗教选择的最关键影响因素是生活中发生的危机事件,以及与此有关的宗教解释。李女士从最初的无宗教信仰到皈依佛教信仰是因为子女生病,从佛教信仰转变为天主教信仰是因为菜窖被烧,从天主教信仰转变为佛教信仰是因为邻里纠纷。在整个宗教转变过程中,除了生活中发生的危机事件,另外促进宗教转变的四个重要因素,一是教徒的宗教劝诫,二是宗教皈依动机,三是宗教解释,四是内心情绪。教徒结合李女士遭遇的危机事件,将危机事件的发生解释为是她错误宗教选择的结果。李女士在整个宗教选择转变过程中的核心动机是家人生活顺利、平平安安。在老年人改变宗教选择的过程中,老年人从被动接受宗教信仰到主动寻求,最后对危机事件进行合理化的宗教解释,从而促使宗教转变的实现。
李女士的宗教选择转变案例经历了二个阶段三次转变,第一阶段为信仰转变阶段,信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李女士子女患病;第二阶段为宗教转变阶段,这一阶段老年人经历了两次宗教选择转变,原因是家庭利益受到损害。由于老年教徒身边发生的危机事件,随后对事件进行的宗教解释,导致老年教徒从选择A类宗教信仰转变为选择B类宗教信仰,之后,再次发生的危机事件以及教徒的劝诫,引起了老年教徒对选择B类宗教信仰的怀疑与反思,结合宗教解释与皈依动机,老年教徒再次从选择B类宗教信仰回归为之前的A类宗教信仰。老年教徒宗教选择经历了两次转变后,又重新选择回归最初的宗教信仰,此种宗教选择转变模式可称为“ABA”型宗教选择转变模式 (见图2)。
从两个老年人宗教信仰选择转变的案例来看,老年人宗教选择转变的直接原因不是因为宗教教义的吸引,也不是因为社会网络、人际依恋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生活中发生的危机事件,从而推动了老年人宗教选择转变的实现。在宗教选择转变过程中,宗教教义与教规、宗教皈依动机、老年教徒以及教友对危机事件的宗教解释、劝诫等是影响老年人宗教选择转变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AB”型宗教选择转变模式还是“ABA”型宗教选择转变模式,引起宗教选择转变的直接因素就是危机事件,危机事件的发生是宗教选择转变的导火索和关键,这是两个模式最大的共同点。危机事件是老年人生活中突然发生的、结果不确定的、引起老年人情绪或心理紧张并造成心理压力、对老年人自己及其家庭具有负性影响的事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AB”型宗教选择转变模式和“ABA”型宗教选择转变模式可称为危机型宗教选择转变模式。两个模式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宗教选择转变的方向不同,“AB”型宗教选择转变模式中宗教转变可能向任何宗教信仰倾斜,而“ABA”型宗教选择转变模式的转变方向是回归最初的宗教信仰,同时,“ABA”型宗教选择转变模式实质上经历了三次选择转变。“AB”型和“ABA”型宗教选择转变模式为老年人宗教转变行为提供了理论解释,老年人宗教选择转变是老年人的一种理性选择,即老年人宗教转变行为表现出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体现在老年人的信仰转变和宗教转变以世俗回报为最终的落脚点,为此目的他们可以改变多年的宗教信仰。
危机事件是引起老年人信仰转变和宗教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老年人在老年期将面临诸多来自健康、经济、家庭、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危机事件,老年人在处理这些危机事件时自身缺乏相应的足够资源,在应对危机事件时往往陷入资源困境,宗教经济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宗教或宗教组织不断创新的宗教产品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老年人资源不足,因此,信仰选择转变和宗教选择转变成为老年人应对危机事件的策略。
在老龄社会中有许多老年人将面临应对危机事件缺乏应对资源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宗教或宗教组织在老龄社会中继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同时,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友好型老龄社会环境,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应对危机事件的资源,降低和缓解危机事件对老年人造成的风险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