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云山
我一直在脑中描画庄子的形象:先是衣着,须有补丁;穿着芒鞋,须有绳结。是的,他是个标准的穷人。面容身形自然十分清瘦,因其家常便饭即为挨饿。最难的是眼睛,可装载峰峦大海,亦可聚焦蟪蛄蜗角。那是一双冷眼,冷对的是世人热衷执着的种种;他有一副热肠,热对的是大化之中一个个大命题。他的眉眼之间总带着一抹狡黠的笑,远远伫立荒天漫草间,看着尘世中人们的种种争辩。你最好不要走近和他打招呼,因为他很可能一句话不说就背过身去,游向江湖迷蒙处了。
诗性乡野
庄子终其一生也没有涉足都市,仅有的做官履历也止于漆园小吏,后来只好以打草鞋为生。他不是不能做官,而是把乡野作为坚守的对象。他所栖居的世界是热闹的,那里有抟扶摇九万里的大鹏,也有只在榆树和草窠间随便飞飞的蜩与学鸠,有怒气冲冲挡车的螳螂,有自得其乐的斥鼹,有在河中喝得肚皮溜圆的鼹鼠,有快乐地在浅井中享受生活的青蛙……所以他是不寂寞的。只要在自然之中,他就有讲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风景。他一会儿在濮水上泛舟垂钓,一会儿倚在树下缅怀旧事,一会儿又在土屋前闲坐;今天安坐家中洋洋洒洒地记录着他的思想,明天跑到树林里去和那些鸟兽虫鱼交谈,后天就又在人们的传说里飘然悠游去了。他太丰富,太浪漫,太抒情,太不拘一格,或者说,有时他太出格。他使万物都具备了感动人心的诗性,他使鬼魂、神灵以及种种动物、植物甚至土偶桃梗都主动对我们说话。他在蔑视与摒弃这个世界时,又使这个世界如此的生机勃勃,意趣盎然,充满诗性光辉!
当其他的那些“子”们四处推销自己的治国方案之时,他却把主动“提携”他的人拒之千里。楚王派人请他辅佐之时,他正在濮水上垂钓,眼神专注地定格在水面之上闲逸的浮子,只幽幽地讲了一个故事就委婉地拒绝了。飞黄腾达远不及弋尾于涂的野田之龟。他故事的主角总是那些不起眼的生灵:梦中翩然飞来的蝴蝶、快活地相忘于江湖的游鱼、涸辙之中的鲋鱼,只有他最懂它们。惠施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而庄子也在迷惑:到底是他变成了它们,还是它们变成了自己。在监河侯委婉地拒绝他借粮的请求之时,他就是那只鲋鱼;在梦中迷蒙不清之时,他就是那只蝴蝶;当惠施去世他去祭奠之时,他多希望自己从未认识这位老朋友,多希望原本两人就是相忘于江湖的两尾游鱼。
挨饿哲学
世人有时觉得他自讨苦吃,是的,他虽不如孔孟煊赫与实惠,却也其乐无穷。这种心境实是人类心灵的花朵,永远在乡村野外幽芳独放,一尘不染,诱引着厌倦城市生活的人们。孔子面对食物尚有所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庄子却总在与饥饿抗争。但比起肌体的饥饿,他更怕的是精神的不自由。《外篇·马蹄》中谈到没有经过驯化的马经伯乐“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最终剩下的马虽能吃饱,却变得言听计从,动作整齐划一。伯乐的训练让马符合人类的要求了,可马的本性就是为了合乎人的要求吗?同理,人的本性就是为了迎合社会的某种需要吗?
我们从混沌中被抛到这个尘世,如颗颗顽石从山上滚落河中,不断冲刷,变得圆滑。我们把这个过程叫成长,把圆润的性格叫成熟。很多人苦于此,却不得已而为之。害怕面对的是生活质量的粗糙,但本性质拙的砍削就不可怕吗?若说人类能生存发展皆因善假于物,但当为外物所累,以心为形役之时,异化的后果就真的是我们最初的期待吗?为什么人们总感到不快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宽阔的心胸与眼界。庄子为我们揭示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庄子·秋水》)
从天地大道来看,万物平等,皆为造化之宠儿。从物质层面看,人常会因为物质的贫乏和富有而相互轻贱。从世俗的眼光看,痛苦就更多了,因为在世俗中你无法把握自己,是被社会的标准牵着走。从庄子的立场看,人当以“道”的眼光看世界,把自己放在客观而又自适的位置,方能培养出积极的生活心态。
《庄子·山木》对庄子的洒脱有过这样的记载:庄子衣大布而補之,正逢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上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挨饿之事根本不能入先生之心,大道不行才是他心恒念之之事,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冷热之辩
我们对庄子最熟悉的表情是冷眼,对象往往是权贵或重名利之人。面对天下苍生,他却怀着一副滚烫的热肠。庄子的魅力在于他的激情与超脱,两者竟能奇迹般熔铸于一。论超脱,无人能像庄子般冷观、藐视一切并嗤之以鼻。当是时,他站在世界对面打量着这个庞大丰富的对手,当他终于发现这个世界微不足道如草芥,虚张声势如小丑,他转身就走,深愧来到这里,只有他憔悴的身影仍在人间伶仃而孤傲。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不对帝王说话而对我们这些平常人说话的人。当别人都在对着诸侯不厌其烦地说着如何“治人”的时候、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激动地告诉我们如何自救与解脱、如何在一片混乱中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清净,如何在丑恶世界中保持住内心的自尊自爱,不为时势左右而无所适从,丧失本性,以及如何在“无逃乎天地之间”的险恶中“游刃有余”地养生,以尽天年。
他继承了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为我们描绘过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图景:“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如此之时,则至治已。”生活丰衣足食、其乐融融,人际关系简单而质朴,没有现代的机械化,没有等级制度,人们靠勤劳的双手遵循自然之道生活,恬然自适。今天我们进入新的时代,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都在迅速进行,人际关系异常复杂,通讯更加快捷,多样的生存观、价值观再次引起人们深思。然而当你停下脚步、反观初心,你会发现庄先生那抹狡黠的笑就在你的心上滚烫地灼烧着。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