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崴 / HE Wei
村庄再造
——从“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谈乡村可持续设计
何崴 / HE Wei
2013年,机缘巧合我们获得了一个在乡村进行建筑改造实践的机会。项目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新县是全国贫困县,也是一个将军县,它位于河南省最南端的大别山区,与湖北省毗邻,任务是对新县周河乡西河村内的一个废弃的粮管所进行改造。
项目所在地——西河村是豫南山区的一个小村庄,一方面它具有良好的自然和历史风貌(图1):西河将村庄分为两个部分,河北岸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老民居、祠堂、古树和风水山;南岸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区域,大多为夯土或土坯房;村庄周边自然田园风光也较为丰富,有稻田和竹林等农业景观。另一方面,这个村庄经济很落后,人口空心化情况严重,现状的常住人口大多为老弱、妇女,以及残疾农民;在开始这次改造之前,西河村几乎接收不到手机信号。
基地位于西河的南岸,与古民居群隔河相望。它原名为“西河粮油交易所”,建于1950年代,是当时的一座粮管所。基地中现有5栋建筑,其中南北两座体量硕大的建筑是当年的粮仓,其他3座小建筑是附属建筑(图2~5)。粮库现已经停止使用,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但大部分建筑保留状况良好,特别是两座粮仓,室内保留有非常完整且壮观的木屋架,外观也非常完整,门窗、通风设施,以及不同时期的装饰和标语都历历在目。人们一进入这个空间,就会被带入一种历史的氛围中,而这种氛围正是大多数城市人所陌生,但又向往的。
图2 村庄总平面
图3 粮仓室内原状
该项目的设计任务是对这个已经废弃的粮管所进行改造,为村庄提供新的公共空间,用以配合村庄北岸古民居部分的保护和发展建设,以及河道景观的整治,从而完成整个村落的再造计划。在我们看来,这个再造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如何通过对村庄的发展性建设,激活村庄的活力,形成新的“自给自足”,使村庄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基于这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将工作分为3个层面,即:产业和经济的可持续设计、建筑的可持续设计和技艺的可持续设计。
2.1 产业和经济的可持续设计
产业和经济问题本不是建筑师所擅长的,但在中国当代的乡村再造中,农村产业的修复和集体经济的重塑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内容;同时,乡村的项目无论在资金还是时间上,都不可能像城市项目一样由多个专业的团队(经济学家、规划师、建筑师等)独立完成。在乡村,经济、产业和建设项目往往是扭合在一起的,至少在西河的项目中是如此。在这个项目中,建筑师的第一个工作不是设计房子,而是帮助村庄和农民思考未来的产业;而建筑只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附属品”,或者外化物。
通过调研,设计团队发现西河村除了村庄范围内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和历史资源外,周边还种植了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如山茶、板栗、葛根、稻米等。这为村庄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了线索。旅游度假产业虽然是中国很多村落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简单的旅游并不能给村庄带来持久的收益,而且大量外来游客的涌入还会快速破坏村庄原有的社会机构和生活节奏。因此,一个不完全依赖游客的产业才是让村庄能够持久发展的必然选择。
图4 粮仓室外原貌
图5 内院原貌
经过反复商讨,设计团队建议在西河村发展有机农业,其核心产品是有机山茶油①(图6) 。选择有机山茶油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当地具有丰富的山茶资源,但现状并没有对其进行加工,仅作为原材料出售;其二,山茶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此也具有很高的经济附加值,可以为村庄经济复苏提供动力。该建议被认可后,设计团队还为西河村的茶油产品设计了品牌和Logo(图7)。因为整个项目是对原“西河粮油交易所”的改造,新的建筑被设计师命名为“西河粮油博物馆”;跟随这个名称,“粮油”的“粮”被改为“良”字,寓意“优良、良心”。这样一个新的、只属于西河村的品牌就诞生了,它就是“西河良油”。在完成了品牌形象的设计后,设计团队还进一步帮助农民完善了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思维,设计团队中的年轻人帮助村民在微信平台上开设了微店和公众号,用以推广这个品牌和产品。
在我们看来,这些工作虽然不是建筑师的传统工作范围,但在乡村再造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建筑师应该做的。
2.2 建筑的可持续设计
所谓建筑的可持续,可以将之理解为如何通过功能和空间的重构(图8、9),使已经废弃的建筑重新被使用。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完成功能的重构。基于原有建筑群的物理特征,以及我们为村庄指定的未来的发展产业(旅游度假业和有机农业),设计团队将新建筑的功能分为4个大的板块:(小型)博物馆和纪念品商店、村民活动中心、餐厅、后勤办公。
图6 工匠张孝齐、张孝猛拿着自己榨的油
图7 西河良油的Logo
图8 平面
图9 建筑空间改造分析
博物馆有利于提升村庄的知名度,是吸引外来人关注的事由。我们希望营造一个展现西河村及周边农业作物和农耕文化的场所,并通过参与性展陈和展品,为村庄新经济(如茶油、板栗加工等)提供文化支点。村民活动中心是为当地农民兴建的、新的公共活动空间,在我们的设想中,它将成为未来村民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当然也可以服务于周边乃至县域的其他乡亲,比如举办婚礼等。餐厅是任何一个旅游服务项目中都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既可以满足旅游接待的功能,又可以为村庄带来实际的收入。事实证明,这样设置是正确的,仅2014年“十一”黄金周7天内,这里就接待了近2万游客的来访。
对空间的改造,设计师希望尽可能利用原有建筑的物理条件和历史信息,同时在局部加入新的内容,从而形成一种新老共生的状态。两个大粮仓的室内空间在改造后(博物馆和村民活动中心)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原有建筑的力量感;面向内院晒谷场的立面完整地保留下来,外侧的立面进行较大的改造:原来封闭的墙面被打开,将阳光、空气和视线的交流引入室内,既满足新的使用要求,又对新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义,建筑的公共性得到加强(图10~12)。
餐厅由一栋附属建筑改造而成:设计保留原建筑的南北外墙;但拆除全部室内隔墙,打通空间;屋顶重新进行改造,将已经坍塌的屋顶拆除,采用传统抬梁构造进行改建。山墙及室外平台是重点设计的部分:拆除原有建筑西侧的两跨,将场地腾出来修建成平台,为餐厅提供屋外活动的场地;对山墙面的处理,借鉴当地砖饰的形式,建构了一个由等边三角形组成的镂空砖墙面,这种处理方式让室外界面充满戏剧性的同时,为室内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光影效果(图13、14)。
对内院的处理,保留了原来的晒谷场,重新铺设了混凝土地面;在南北两侧加设了室外座凳,在东侧加建一条连廊,用于连接博物馆和旅游纪念品商店,在西侧原消防水池的位置,结合保留的柿子树兴建新的水池,供孩子们戏水。完成后的内院已经成为村庄新的公共场所,是村民公共活动的重要空间(图15、16)。
图10 改造后的北侧粮仓,村民活动中心室内
图11 改造后的南侧粮仓,博物馆室内
图12 改造后的粮仓,原来封闭的立面被打开,加强了建筑的公共性
除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的空间资源,设计团队对于场地中的原有建筑材料,特别是改造过程中拆除下来的建筑材料也进行了再利用:
餐厅改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砖被作为餐厅西侧的室外平台铺装使用;村民活动中心北侧的平台铺装也使用了场地中的废瓦(图17)。
在新材料的选择上,设计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建造过程中的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在本县范围内购置的,其中的一些材料甚至就是本村出产的,如作为立面主要元素的竹子。正因此,大大降低了造价,也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消耗(图18)。
2.3 传统技艺的可持续设计
农村的可持续除了经济的复苏,空间和物质的保留,还包括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本项目也很注意地方技艺的使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造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农民的自建。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民基本不看施工图,也看不懂,因此和工匠的沟通就变得非常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和当地工匠讨论实施方案,特别是在构造和施工方式上,我们会更尊重当地人的意见。这样做的结果是,项目很多地方都很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实现难度不高,且村庄气息很浓。比如北侧平台的铺装就采用了传统的“灌沙法”②进行固定(图19),这样做不仅延续了传统工艺,还非常环保。
图13 餐厅山墙,戏剧性的镂空砖墙面
图14 餐厅山墙形成室内丰富的光影效果
图15 重新整理后的晒谷场和保留历史信息的粮库立面
图16 村民在改造后的场地中听戏
图17 村民利用拆除下来的废砖敷设室外平台地面
图18 大部分建筑材料取自本县甚至是本村
图19 使用传统“灌沙法”完成的铺装
我们帮助农民“设计”的另一种技艺的传承是关于榨油。传统的手工榨油既生态有机,又带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古老技艺的恢复,给村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进而告诉他们一个信息,即传统的技艺可以为农村带来新的收益。在我们的建议下,村民收购了当地一架油榨车,修复后安置在博物馆中。它作为一个活着的文物成为这个小博物馆的灵魂。2014年11月25日上午8:55分,时隔30年后当地人又开始了手工榨油,当金黄色的茶油从300年的老油车中被撞击挤压出来时,一种古老的技艺得到了传承(图20)。
农村项目的可持续设计与城市可持续设计有所不同,这源自于中国农村的现实。必须面对的是,在中国很多农村温饱问题仍然是核心矛盾,在饿肚子的情况下谈高新技术、文化或艺术,很难引起农民的共鸣。通过“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项目,我们意识到建筑师在中国农村进行可持续设计时不应该只把视角聚焦在(高新)技术层面,更不应脱离现实简单地强调文化的保护,农村经济的再造及重新找回乡村自信才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图20 老油匠将油饼放入油榨车
在农村可持续设计过程中,经济(产业)、空间和技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生作用。其中最核心、最基础的设计应该是产业的设计,即重新为农村、农民找到适宜和持久的收入来源,这也是农村实践中建筑师应该关注的问题。与之相比,空间的设计就显得简单容易了,它只是一种外化表现,当设计师明确了内涵之后,建筑往往就水到渠成。因此,空间的设计不应是整个工作的开始,它的结束也不应是工作的结束。对于技艺的可持续,在中国农村比之城市更应强调地方技艺的传承,这是符合中国现实情况的;同时对于地方技艺,特别是有特点的技艺的传承可以帮助农村重新找到自信,让农民意识到乡土的力量。这有利于农民从自发到自觉地保护传统文化。当然,传承并不是一成不变,变通和淘汰都是传承的一部分;建筑师的责任不是简单地用城市的技艺替换农村的技艺,而是帮助农村挖掘好的地方技艺,并与农民一起将之带入现代生活。
注释
① 山茶油是当地的传统油品,原料丰富,同时又具有很高的经济附加值。
② “灌沙法”是将铺装材料(本项目中是废瓦)竖直放置,然后向缝隙中灌沙,利用沙子的自重填满缝隙,经3~4次灌装即可完工。这种做法不需要使用水泥,且有利于地表渗水。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
项目地点: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西河村大湾
业主:西河村村民合作社
用地面积:3 760m2
建筑总面积:1 532m2
博物馆建筑面积:420m2
村民活动中心建筑面积:680m2
餐厅建筑面积:169m2
附属建筑面积:273m2
建筑总造价:150万人民币
设计时间:2013~2014年
建造时间:2014年
设计团队
主持建筑师:何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建筑设计:陈龙(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照明设计:齐洪海(远瞻照明设计有限公司)、韩晓伟(北京吉晟通科技有限公司)
平面设计:夏博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赵卓然(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摄影:何崴、齐洪海、陈龙
2015-02-10
VILLAGE RECONSTRUCTION:RURAL SUSTAINABLE DESIGN BASED ON CASE STUDIES ON THE XIHE CEREALS AND OILS MUSEUM AND VILLAGERS' ACTIVITY CENTER
图1 西河村原貌,具有较好的自然、人文资
本文以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项目为例,阐述了作者对中国农村可持续设计的观点,即:应该将农村经济、技艺乃至文化的延续与空间设计综合考虑,形成一个整体,从多个层面共同思考。
This article, with the projects of Xihe Cereals and Oils Museum and Villagers' Activity Center as examples, expounds that China's rural sustainable design should be based on a holistic thinking and incorporating rural economy, artistry and the cultural continuity into space design to form a unity.
农村 可持续 产业复兴 西河村
Rural Areas, Sustainability, Industrial Recovery, Xihe Village
何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