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毒病症状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

2015-02-21 15:43范玉林南文彬胡作栋
西北园艺(综合) 2015年2期
关键词:花叶病毒花叶病株

范玉林 南文彬 胡作栋

番茄病毒病症状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

范玉林 南文彬 胡作栋

番茄病毒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按照病原分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马铃薯X病毒等20多种,按症状分有花叶病毒病、条纹病毒病、蕨叶病毒病、双毒条纹病毒病等4种类型,以花叶病毒病发生最为普遍。近年来,条纹病毒病、蕨叶病毒病、双毒条纹病毒病危害也日趋严重,其中条纹病毒病、双毒条纹病毒病的发病植株几乎没有产量,对番茄生产影响极大。

1 症状识别特点

1.1 花叶病毒病 花叶病毒病是由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病害。苗期受害,在叶片上呈现浓绿色与淡绿色相嵌的花斑,叶的浓绿部分稍隆起,叶细长狭窄,叶脉变紫,扭曲畸形,幼叶略呈歪曲,茎顶叶片生长停滞,植株矮缩,下部多卷叶。病株花芽分化能力减退,并大量落花、落蕾,基部已坐果的,果小质劣,多呈花脸状,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在株高30cm左右时发病,则仅在新叶上呈现绿色浓淡不均匀的嵌花斑,老叶上不显出症状,植株也无矮化现象,叶片不变小、不变形,对产量影响不大。不论发病早晚,叶和茎上均无坏死斑。

1.2 条纹病毒病 条纹病毒病亦称条斑病,是由烟草花叶病毒的另一种株系侵染引起的病害。典型症状为在叶、茎、果实上产生坏死斑。病株上部叶片呈现深绿色与浅绿色相间的花叶症状,叶片上亦出现坏死斑点、斑块,并使叶片卷缩。有时叶脉坏死或散生黑褐色油浸状坏死斑,后顺叶柄蔓延至茎干,初生暗绿色的短条纹,后变为黑褐色或黑色长短不等的下陷的坏死条斑,致使病株逐渐萎黄枯死。病茎质脆易折断,在皮层及髓部常常可以看到变褐的部分。病果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下陷的油浸状斑块,随果实的发育而在病部凹陷,病果畸形。

1.3 蕨叶病毒病 蕨叶病毒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病害。初期顶芽幼叶细长,展叶慢,或螺旋形下卷,叶片十分狭小,叶肉组织退化,甚至不长叶肉,仅存中肋。但这种症状并非蕨叶病所特有,花叶病有时也能引起相同的症状。病株一般明显矮缩,下部叶片边缘向上卷起,严重的甚至卷成管状;中部叶片微卷,主脉微现扭曲;上部叶片细小,复叶节间短缩,呈丛枝和卷缩症状;叶背叶脉呈淡紫色,叶肉薄而色淡,微现花斑。全株腋芽所发出的侧枝,都为蕨叶状小叶,病株仅下部2~3花序能结出小形果实。

1.4 双毒条纹病毒病 双毒条纹病毒病是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X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病害。受害叶片初期为淡绿、浓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同时出现灰褐色的坏死斑,早期枯黄脱落;以后长出的叶子小而卷曲,出现严重的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产生很多咖啡色不规则的坏死斑;后期长出的叶片和枝梢色泽较黄绿,与下部老叶比较极为明显。同时在茎上出现长短不一、比较狭的褐色坏死条纹。受害的植株严重矮化,结果少而小,落果多。果面遍生不规则形褐点或斑块,开始时周缘隆起,以后凹陷。发病严重时,几乎绝收。

2 发病规律

2.1 传播途径 烟草花叶病毒的寄主范围很广,寄主植物达36科200多种,可在寄主体内过冬。该病毒抗性很强,致死温度93℃、10分钟,体外保毒期可达数年,在干燥病组织内可存活30年以上,在干燥的烟叶和卷烟中、寄主病残体中可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主要由汁液接触传播,间苗、移栽、绑蔓、整枝、打杈、采果等各项农事操作极易传染。带毒的卷烟和寄主的病残体也可成为初次侵染来源。种子表面附着的果肉残屑也带毒,催芽时胚根伸长接触种皮也是病毒侵染幼苗的一个途径。

烟草花叶病毒的另一种株系的物理性状与烟草花叶病毒相似,汁液中的病毒可存活数年,耐干燥,致死温度90℃10分钟。此病以汁液接触传染为主,也可由蚜虫传播,马铃薯长管蚜、桃蚜是主要的传毒蚜虫。种子亦能偶然带毒传病。

黄瓜花叶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0~70℃,体外保毒期3~4天,不耐干燥,可由汁液或蚜虫传播。桃蚜、瓜蚜、菜缢管蚜是主要的传毒蚜虫,桃园附近的番茄田病毒病发生重而普遍。种子一般不带毒。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植物或杂草上越冬。这些植物在春季发芽后,蚜虫亦随之发生,将病毒带到附近的番茄田,引起番茄发病。番茄与黄瓜邻近种植时,由于蚜虫的传毒作用,蕨叶病发生也较多。

2.2 环境条件 花叶病毒病的症状表现受气温和光照的影响较大。在温度较高与光照较强的情况下,花叶症状比较显著,而矮化现象不明显;温度超过25℃以上时,症状则逐渐趋向隐蔽状态。在低温和弱光照情况下花叶症状不明显,而矮化与叶扭曲较严重,有时出现蕨叶症状,茎内产生花青素,使茎成为紫色。

条纹病毒病症状变异很大,有时很难与花叶病区分。这种变异性是由多种因素影响寄主生育所造成的,例如生长衰弱、植株徒长,或温度过高、光照不足、氮肥过多、缺钾、水分过多等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症状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①呈现花叶症状,和花叶病基本相似;②呈现花叶症状,并在茎及叶柄上长出褐色纵长坏死条纹;③茎和叶柄上呈现暗色纵长坏死条纹,但不显现花叶症状;④间歇现象,初期呈花叶症状,接着茎、叶等部位出现坏死斑,但以后长出的幼叶又出现花叶症状。

蕨叶病毒病的发生、发展与气温有一定的关系。最低温度为15℃,最适为18~22℃,最高为25℃。

双毒条纹病毒病的发生程度与马铃薯X病毒的侵染关系极为密切。马铃薯X病毒单独侵害番茄时,番茄除表现极轻的斑驳症状外,没有其他重大反应。如果已经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又感染了马铃薯X病毒,就会形成严重的坏死症状,几乎没有收成。马铃薯X病毒有许多不同的株系,因此番茄感病的严重程度或症状上的改变,常和马铃薯X病毒的株系有关,也和侵染的迟早有关。番茄遭受侵染力强的株系侵染时或侵染早时,往往会使整个顶尖坏死。番茄与马铃薯相邻较近时,或与马铃薯轮作时,此病易发生。

2.3 土壤 土壤中缺少钙、钾等元素能助长病毒病的发生。土壤瘠薄、追肥不及时,干旱或排水不良,结果比较集中、负荷重的番茄田发病重。条纹病在黏重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保持毒力时间长,在自然情况下幼嫩植株发病,常由带毒土壤接触摩擦引起,特别是移栽后不久,幼苗的嫩叶与带毒土壤接触时,更易引起传染。

2.4 品种 不同番茄品种的抗病性差异很大,有些品种还具有一定的抗蚜虫作用,因此在同一条件下,番茄品种不同,病毒病的发生程度也不同。

3 综合治理技术

3.1 选用抗病虫品种 毛粉802品种茎、叶上的茸毛长度大于蚜虫口针的长度,使蚜虫无法刺吸番茄的汁液,进而达到预防蚜虫传毒的作用。鲁番5号、佳粉1号、中杂7号、中蔬4号、中蔬5号、中蔬6号的抗病、抗虫性能都很好。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不带病毒的种子。

3.2 加强栽培管理 与不感病的作物轮作2~3年,是防止病毒通过土壤侵染番茄的有效途径。栽过番茄的菜地,尽量清除病株的残根落叶,并深耕或施石灰。苗床、大田应与烟草、黄瓜、马铃薯田块有一定的间隔距离。育苗前彻底清除菜田内外的残留植株和杂草,减少病毒病的来源。选用无病新土和腐熟有机肥配制营养土育苗,培育无病、无虫壮苗。

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适时播种,及时中耕、培土,促进发根。定植缓苗期喷洒0.01%增产灵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力。在发病初期,用1%过磷酸钙、1%硝酸钾作根外追肥,有减轻发病的效果。在番茄坐果期间,应注意肥水管理,避免缺水、缺肥。

适时播种,加强苗床管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再播种;或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40分钟,水洗后浸种催芽;或将干燥的种子置于70℃恒温箱内干热处理72小时。

定植前7~10天用矮壮素2500倍液灌根,每亩用矮壮素100mL,或在定植前、后用83增抗剂100倍液各喷雾1次,或用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疫苗N14、黄瓜花叶病毒S-52喷雾,提高植株对病毒的免疫力,减轻病害发生。定植时酌情蹲苗5~6天,可促使番茄根系发育旺盛,提高抗病力。

严格挑选无病、无虫健壮苗移栽。移苗时要用10%磷酸三钠溶液洗手消毒。先移植健苗,后拔除病苗。在整枝、打杈、摘果时,先处理健株,后处理病株,注意手和工具要充分消毒,减少人为传播。每次进行农事操作时、吸烟者进田前必须用肥皂洗手,操作时先健株后病株,接触病株的手和刀、剪等工具要用肥皂水或磷酸三钠溶液清洗消毒,以避免汁液接触传染。

番茄第1次打杈宜晚,第1、2穗果宜早采收,可促进根系发育和调节体内营养分配,减缓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矛盾,增强植株耐病性。

3.3 彻底防治传毒蚜虫 蚜虫是番茄病毒病的主要传毒昆虫,彻底消灭蚜虫,可降低病毒病的发病几率。

在蔬菜大棚通风口安装高密度(40~60目)防虫网,防止蚜虫迁入,预防病毒病发生。

从苗床子叶期至定植后、第1层果实膨大期,及时防治蚜虫。要掌握治早、治少的原则,把蚜虫消灭在初发生阶段,预防病毒病的发生。可用2.5%绿色通 (吡虫啉)乳油1500~2000倍液,或70%艾美乐(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或2.5%敌杀死(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1.8%齐螨素(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等药液喷雾。以上药剂要交替使用,以避免蚜虫产生抗药性。洗衣粉对蚜虫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可稀释400~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也很好。

用黄板诱杀蚜虫。可利用有翅成蚜对黄色、橙黄色有较强的趋性这一特性,采用30cm×50 cm的黄板,两面涂粘虫油(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和而成),悬挂于蔬菜顶端,间隔距离4m,以诱杀蚜虫。

用银灰色膜驱蚜,减少病毒病的发生。使用方法是:定植时用银灰色薄膜代替普通地膜覆盖地面;将4~5cm宽的膜带横挂于菜架上部(高出植株顶部20cm以上),使蚜虫接触反射光后迅速离开而不降落。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控制蚜虫数量。蚜虫的天敌有瓢虫、草蜻蛉、食蚜蝇、蚜茧蜂等。

3.4 发病初期及时控制 在病毒病发生初期,可选用芸薹素内脂1000~15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400~500倍液、病毒A400~5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5%菌毒清水剂300~400倍液、0.1%高锰酸钾、磷酸二氢钾、NS-83增抗剂等病毒抑制剂、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喷雾,促进植株健壮生长,缓解病情,减少损失。

范玉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邮编712034;南文彬,胡作栋,陕西省乾县农业科技中心。

2015-02-05

猜你喜欢
花叶病毒花叶病株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秋天?花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花叶昆虫世界
花叶芦竹及其优化栽培技术
创意花叶画
藜草花叶病毒的研究概述
我国甜菜花叶病毒基因与马铃薯Y病毒属其它家族序列的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