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背河洼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特点及防治
近年来,沿黄背河洼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逐年重发,成为影响当地水稻生产的一种主要病害,一般造成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笔者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该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的原因,总结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供农民朋友参考。
1.发病症状。该病是由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由带毒灰飞虱在麦、稻间循环传播扩散,并可经卵传毒。水稻苗期发病时,心叶出现退绿黄白斑,并逐渐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呈枯心状(有的品种不表现枯心);病苗分蘖少,提前枯死。水稻拔节后发病时,叶片发红变黄,不能正常抽穗或穗子畸形、结实少。
2.发病规律。在沿黄稻区,灰飞虱每年发生5代,以五龄若虫在小麦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虫开始活动,5月上中旬产生第1代,5月中下旬由越冬寄主转入水稻秧田中传毒为害;6月下旬产生第2代,在大田水稻生长前期为害;第3、4、5代在7月底后陆续发生。水稻在孕穗前期即可感染该病,且秧苗越弱小染病越重。苗期感病可直接造成死苗;分蘖期和孕穗期染病则植株黄化,不能抽穗。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中,一般出现2次发病高峰,即插秧后的返青分蘖期和幼穗分化至拔节孕穗期(7月底到8月初)。一般5—6月份气温在23~25℃时,灰飞虱种群密度增大,危害加重。
1.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明显。河南省濮阳县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有豫粳6号、水晶3号、黄金晴等,不同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豫粳6号发病较重,重病田病丛率在40%以上;水晶3号和黄金晴的发病程度轻于豫粳6号。
2.与秧田管理水平关系密切。水稻出苗后即可由灰飞虱传毒染病,但症状不明显,一般需经15~20天的潜伏期才有明显症状,所以易出现秧田得病、本田发病的现象。一般秧田内秧苗越弱小、密度越大、虫量越多,移栽本田后发病越重。此外,播种过早,秧田期过长时,秧苗受灰飞虱危害早、承虫量多,移栽本田后发病较重。
3.受移栽时水量影响较大。濮阳县属沿黄背河洼稻区,水稻生产用水主要引自黄河,因而部分田块用水受引水计划、时间调度的影响。一方面,在水稻移栽前或前期需要水的时候,部分田块得不到适量的生产用水;另一方面,在降雨较多时候,部分田块因地势低洼而不能及时将田内多余水排出。这种现象导致这些田块达不到“潜水插秧”等生产技术要求,水稻移栽后田间土壤理化性能不好,秧苗返苗慢、生产势差,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相对较重。
1.全程药控。①防治麦田灰飞虱。可用蚜虱敌、吡虫啉、抗蚜威或菊酯类农药防治麦田灰飞虱,压低秧田虫口基数,切断毒源。②秧田防病。育秧前可用使百克或多菌灵等药剂进行浸种。出苗后,选用噻嗪酮、锐劲特或毒死蜱兑水喷雾防治,7天1次,秧苗移栽前2天再喷1次,喷药时可适量加入微肥。同时应及时铲除秧田周边杂草,以减少田外虫源。③大田治虫防病。6月中下旬至7月初,灰飞虱若虫向大田扩散,又正值水稻分蘖期,植株幼嫩易染病,可用2%宁南霉素、病毒A、绿亨等,加适量硕丰481(0.008%芸薹素内酯)、生根复绿素、多抗霉素等进行喷施,以防治病虫害。
2.选用抗性品种。目前,生产上缺乏高抗该病的水稻品种,建议扩大水晶3号、白香糯、黄金晴等抗性较好品种的种植面积,适当推广种植H301、两优培粳等品种,压缩豫粳6号等抗性较差品种的种植面积。
3.加强栽培管理。①缩短秧田期,尽早移栽。可采用苗床旱育秧、塑盘育秧等方式调整水稻播种期,在调整许可、病情严重的地区播种推迟10天左右,以免灰飞虱成虫迁飞高峰期与水稻染病敏感期相遇。同时,要控制苗床氮肥用量,培养健壮苗,增强秧苗抗病力,减少对灰飞虱的诱集。②科学管理水肥。要求沟渠配套,确保旱能浇、涝能排,力争做到前期浅水勤灌、后期干湿交替、分蘖末期适时烤田、孕穗抽穗期保水层等生产技术要求。本田期要施足底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适当增施硅肥,通过肥水科学管理促进壮秧壮苗,增强植株自身抗逆性。●
高德勇 王慧博 河南省濮阳县农业局 45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