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
生产负外部性道德约束的特性与功能
吴勇
加强对生产负外部性的约束,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是必要的,同时还必须依赖于道德的作用。道德约束具有全面性、灵活性、针对性、持久性的特点。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可以抑制生产负外部性的产生、降低生产负外部性的影响程度、缩小生产负外部性的作用范围。
生产负外部性;道德约束;特性;功能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溃和内心信念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基于以上定义可知,道德具有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社会性和独特的层次性。在制约生产负外部性方面,与法律规范相比,道德约束也具有独到的功能和特性。
(一)全面性
在伦理规范面前,除了不受一定意识支配的行为者(如精神病患者和婴儿)外,没有不需要受其指导、调节、约束的特殊主体,也不存在某些行为需要受其规范、约束而某些行为可以不受其规范、约束的区别。道德规范面向整个社会,面向每个个体,对任何公民和组织都一视同仁。
一定的制度如法律规章,虽说也是对规制对象一视同仁,而真正规范、约束的只是违法违规的那部分个体。对违法者,法律有惩罚措施;而对守法者,法律却没有任何表示。法律规范的目的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法律只能规范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而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除普遍性行为外,还有大量特殊行为,而且许多特殊行为具有隐蔽性、私密性,法律不仅难以规范,而且根本就不能够规范,这就需要道德。
说道德规范具有全面性,是指道德不仅能规范大量隐蔽性、私密性的特殊行为,而且法律本身也要受道德的规范。在法律的制定、解释和执行方面,道德起着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法律而有道德,在某些特殊历史阶段(早期原始社会)是行得通的;但如果没有道德,那是不可想象的。
企业的生产经吕行为所涉及的既有法律问题也有道德问题,而且涉及的道德问题要比法律问题更多、更广。企业经吕者如果作为个人,涉案几千元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作为企业法人,只有当涉案金额达到50万元及以上时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涉案金额低于50万元则只是作为道德问题来处理。
正是因为对于企业来说道德问题如此广泛,所以强调道德规范就十分必要和重要。(1)道德规范调整的对象比法律广泛。法律作为人们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其规范的对象是那些严重违背伦理道德和违法的行为,轻微的反道德行为并不在其约束范围内。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性问题,许多是最起码的行为规范以外的因素,这些因素必须要通过道德进行规范。(2)道德规范具有法律所不具有的作用。法律是以否定的形式规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被禁止做的,不会明文规定什么行为是应该提倡的、鼓励的、弘扬的。但是,法未禁止并不意味着就可为。我们可以把行为划分为3类:一是不应该的、被禁止的行为;二是既不禁止、也不鼓励的行为;三是应该的、被鼓励的行为。法律大多数情况下只适应第一种,而道德则适应三种当中的任何一种。(3)法律从起草制定到具体实施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而且是对过去问题的抽象反映,不一定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会出现所谓的“法律缺位”问题。通常是在某些不道德行为频繁出现,且只有当其社会危害性严重时,才会考虑制定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道德是特定主体将社会舆论、善良风俗等内化于心的约束观念,不需要严格的制定程序,它是内化于自身的“免疫力”。道德是随着社会舆论、风俗习溃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道德规范也就无所谓“供给不力”,只存在道德水平高低的问题。()法律有漏洞,而道德一般来说不存在这种“漏洞”。例如原来的商标法仅规定“申请在先”原则,一些人就利用这一“漏洞”而抢注商标。道德遍布于日常生活各个方面,不仅没有“漏洞”,而且有利于弥补法律漏洞。()实施难度有差异。由于法律法规项目繁多、专业性比较强,一般人并不是很清楚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聘请法律专业人士,才能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设立司法、行政机关专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因此,维权的成本比较高,效率却相对低下。这就难免存在一部分违法行为得不到追究,从而导致一些企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消费者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明知根据法律规定可以申请获得赔偿,可在获得赔偿前必需履行一系列法定程序,这就必然要耗费精力和时间,如果购买的不是大宗商品,往往就会自动放弃索赔。而道德约束则不存在实施成本,既方便又快速。
(二)灵活性
道德规范的形成不需要经过特定、严格的程序,实施制裁便捷,也不需要专门机构,只需个人具有道德意识,能够认识、评价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即可。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伦理道德的底线。伦理规范往往是法律制定、修改、废除的依据。许多法律起初是一种伦理规范,随着问题的严重性和公众呼声的提高,一些伦理规范上升到了法律,而另一些法律规范则可能因违反伦理而被修改甚至废止。
道德是法律之树生长的沃土。没有道德做基础的法律,很难被人们自觉地尊重和信守。法律是维护道德的坚强后盾,对已经发生的严重反道德行为予以制裁。道德约束可以将违法行为防患于未然,将违法行为抑制在萌芽状态。道德具有激励作用,能够激发企业经吕者的道德追求,有利于从根本上抑制甚至消除生产负外部性。
(三)针对性
企业道德规范是调节企业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企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也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形成和概括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应当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从总体上说,企业道德规范所针对的是企业复杂的生产经吕过程中的所有行为。企业道德以人的品质为基础,是人的一种高尚追求的集中反映。企业的道德规范必须由人来具体实践落实,它高于一切外在的制度、法律。以道德进行规范约束,实际上是解决了约束的本质问题。和制度、法律相比,道德更容易深入企业生产经吕的本源,解决产生生产负外部性的根本问题,因此其针对性是十分明显的。其次,企业为了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将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服务公约、行为规定、员工守则等具体规范,约束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主观意志和行为[]。
(四)持久性
道德内含于人的意识之中,既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强制的,对于人的动机和行为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人一旦具备某种道德理念或道德标准,这种理念或标准就将对其动机和行为起到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决定作用。一个具有正确道德理念的人,能在复杂多变的、道德冲突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辨明是非、善恶,克服内心矛盾,按照道德常规行事,作出合理的抉择并加以执行。“道德信念是道德主体行为的内部强大动力,也是人们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自我强化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常常进行道德评价,不但可以提高行为分析问题的觉悟,而且还能深化对道德意义的理解,增强道德观念对行为的支配力量,促进道德信念的牢固树立和道德精神的弘扬。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渐养成的。开始往往只是重复别人的评语,而后渐渐学会独立地对别人进行评价。评价最初往往只注重行为的后果,而后渐渐转向行为的意向。人们通过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了解,在社会舆论氛围和自身道德情感驱动下,对履行道德义务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人们在内心认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道德理想,便会深深扎根于灵魂深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一)抑制生产负外部性的产生
道德约束可以从源头上抑制生产的负外部性。企业选择低端代工生产某个产品,要消耗大量物质资源,产生严重污染,可能给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害。一般认为,对企业生产进行转型升级,生产高技术产品,这种情况就能得到避免。因为高技术产品技术含量高,主要消耗的是智力资源或技术资源,物质资源消耗较少,产生的污染也少,可以大大减少生产负外部性。对于现成的低端制造企业,是鼓励其继续进行原有方式生产,还是鼓励其进行转型升级?在发展战略选择的初期,这主要是一个道德问题。如果选择前者,将产生较大的负外部性;选择后者,将产生较小的负外部性。在发展战略选择和实施初期,道德具有抑制生产负外部性的重要功能。
道德决定着战略选择的方向。按照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选择,最初主要取决于资源禀赋,有特长性的资源禀赋将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选择依据。但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往往不是单一的,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资源。多种资源各具特点和优势,各种资源之间还存在制约关系。选择哪一种资源作为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结果归根结底在于道德上的取舍。一个旅游资源发达的城市,同时也具有劳动力资源优势。按照前者,该城市应该选择发展旅游产业战略;按照后者,应该发展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制造业。旅游产业是无污染或少污染产业,生产的负外部性少,社会效益较高,经济效益较少。假设这种战略选择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比是3/7。制造业污染严重,生产的负外部性较大,但经济效益较大,假设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比是7/3。从道德角度权衡,自然应该选择发展旅游产业。如果因为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选择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也不违背法律制度,但因为将产生的较大的生产负外部性,结果必然会在道德上受到谴责。
在战略实施中也存在道德约束的空间。制度是硬约束,但只能约束外在的东西,很难约束内在的东西;道德是一种软约束,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硬约束性质。前几年广东提出了“腾笼换鸟”、苏州提出了“腾笼换凤”的转型升级思路。从苏州的调查情况看,这些“鸟”或“凤”实际上有许多是低端生产制造,只不过有一个“新兴产业”的名头而已。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调查表明,中央要求产业转型升级,严格控制传统产业的引进,鼓励引进新兴产业,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就借用新兴产业之名,引进新兴产业中的低端制造业。这些新兴产业仍然是以资金、项目、生产性为主,大量是低端制造。管理层和企业明明知道和传统产业没有两样,但仍乐于引进,因为能迅速增加地方的GDP。如果地方政府和企业真正具有良好的道德理念,就必然会在落实转型升级战略时充分考虑克服生产负外部性问题。
任何一种生产都不可能绝对不存在负外部性,只是其负外部性存在多与少和影响程度的强与弱的不同而已。道德约束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负外部性的多少问题,同时也具有降低生产负外部性作用程度的功能。当一种生产负外部性产生以后,通过运用道德力量,可以使其所产生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从生产负外部性产生方来看,道德可以通过弥补制度局限而降低生产负外部性的作用程度。制度约束是一个面或一条线,中间空间较大。完全按照制度约束,会产生合法不合理的问题,而道德在其中就起着弥补作用。比如工厂生产活动产生的噪音影响到附近小区居民生活和休息,现有环保法对工厂的生产行为是不禁止的,因此不能适用环保法解决这个问题。假如工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将受影响的居民视同亲戚朋友,那么增加一些投入,降低生产噪音,则是完全可能的。这样做,工厂虽然增加了生产成本,但履行了社会责任,得到居民认可,管理者良心也得到安慰,这就是道德的作用。
从生产负外部性受害方来看,主动维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生产负外部性作用的程度。针对生产负外部性的影响,而具有主动维权的意识和行为,这是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表现。因为这种主动维权,总是会消耗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甚至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而其效果既是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客观上也维护了他人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
从社会角度看,通过完善制度的道德内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生产负外部性的作用程度。制度虽然只具有“保健性”,但如果能够不断融入道德的内涵,则会增强其“激励性”。这种“激励性”也是运用道德力量约束生产负外部性的有效措施。
当一种生产负外部性产生以后,通过发挥道德力量使其作用范围减小,便可以降低负外部性的作用程度。这是一种运用道德力量从逆推角度解决生产负外部性的途径。
缩小生产负外部性的作用范围,包括缩小直接的作用范围和缩小间接的作用范围。当一种负外部性产生后,它一定会产生影响,甚至造成一定的损失,而且当有些负外部性是必然的或者是既定的。青岛海尔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实质上就是一种缩小负外部性的做法。曾经有一位用户对企业提出了产品的质量问题,企业就组织人员检验了已经入库的所有冰箱,结果发现有76台合格,但不是一等品,而是二等品、三等品。这些冰箱虽然也可以卖出去,但为了取信于顾客,做到“零缺陷”,企业就将这些产品全部砸毁了。这就是海尔的产品没有二等品的由来。在改革初期,就有与计划经济年代完全不同的、一切为客户着想的产品质量意识,这是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3]。海尔的做法是要有一点勇气的,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大大减少了生产负外部性对于顾客的影响。
一种负外部性产生后还会产生许多间接影响,导致损失扩大。道德力量对于缩小其间接影响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假设有一人严重受伤,到某医院救治。按照规定,病人交费之后医生才能实施救治。如果这个受伤的人一时没有资金缴纳费用,救治又不能延迟,怎么办?如果因为没有交费而未及时抢救,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医院按照制度规定是没有任何责任的。理性分析这种情况,它存在2种可能:一是该病人确实付不起费,医生先行救治,医院得承受经济损失;二是该病人有能力付费,只是无法及时付费,医生先行救治,医院不会有任何损失。无论是哪种可能最终变成了现实——医生先行救治,
fffff9fffff8都是因为道德发挥了作用,它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按照先交费后救治的规定进行生产经吕产生的负外部性。近年来时常发生医院因病人未交押金而延迟救治导致损失加重的案例,这是道德约束弱化的结果。
[1]赖劲榕.浅论经济道德规范的特征与功能[J].大众商业,2010(8).
[2]何睿.人的现代性存在及其信念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9(7).
[3]李建华.现代企业的道德难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2.
(编辑:米盛)
B32-05
A
1673-1999(2015)03-0014-03
吴勇(1979-),男,硕士,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政治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应用伦理学。
201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