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明,徐子强,马洪顺
(1.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天津 300070;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
患者男性,41岁。主因会阴部酸胀不适1周于2014年12月18日入院,偶有里急后重感,病程中无血尿及血精史。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直肠指检:前列腺无压痛,无结节;于前列腺右上方触及半球形肿物,质韧、活动度差、无压痛、表面光滑无结节。实验室检查: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0.803ng/mL,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3.57ng/mL,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6.13ng/mL;血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正常。盆腔CT示:右侧精囊区肿物。前列腺MRI:右侧精囊腺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可见等T1混杂T2信号肿块影,大小约为6.1cm×5.0cm×4.3cm,盆腔内未见增大淋巴结影。临床诊断:右侧精囊腺肿瘤;精囊腺癌。手术经过:全麻取截石位,先行输尿管镜检查,膀胱黏膜光滑未见肿瘤,右侧输尿管口处膀胱黏膜隆起,经导丝植入F6D-J管,留置F18尿管。再改为平卧位,取下腹部正中切口,探查盆腔。膀胱右后方可触及精囊区肿物,直径大小约为7cm,肿瘤与膀胱后壁、输尿管及髂内血管粘连,游离后切除部分膀胱壁及右输尿管下段约3cm,完整切除肿瘤,缝合膀胱,与膀胱顶部行右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标本切开,精囊结构完整,肿物切面呈鱼肉样。病理报告:①盆腔平滑肌肉瘤,免疫组织化学:SMA(+),CD117(-),S-100(-),DOG-1(-),CD34(-),P53阳性细胞数>60%,Ki-67阳性细胞数约30%;②右精囊未见著变;③膀胱组织、输尿管残端未见肿瘤组织。患者术后1周出院,并于6周后拔除右侧输尿管支架管。患者于外院接受放疗至今。
精囊腺腺癌是起源于精囊腺内衬上皮的罕见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化,可有血精及血尿、会阴下腹不适等症状。有文献对国内14例原发性精囊癌的临床症状进行了总结,其中血尿最为常见,占10/14[1];排尿困难、会阴部疼痛次之,均占6/14;血精与大便困难分别占5/14、3/14,但该研究例数较少,无法对本病临床表现进行准确评估,还有待更大样本的深入研究。本患者以会阴酸胀不适为首发症状,无血精、血尿等,偶伴里急后重感,考虑肿瘤可能侵犯直肠。精囊位置深,临床症状不典型,加之本病罕见等原因,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有国内报道巨大膀胱憩室癌误诊为精囊腺癌[2]。OXLEY等[3]提出原发性精囊癌的诊断标准:肿瘤必须局限或中心位于精囊内;除外其他部位原发肿瘤;病理为乳头瘤状腺癌,如为未分化癌则应由黏液形成。本病需与前列腺癌、膀胱癌以及精囊囊肿等疾病鉴别。值得一提的是,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如PSA及前列腺特异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serum acid phosphatase,PSAP)阴性而CEA阳性,往往支持精囊癌的诊断,同时可与前列腺癌相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4]。
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平滑肌来源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占肉瘤的2%~9%,最常见于腹膜后、胃肠道和子宫[5]。国内学者对9例平滑肌肉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entin、actin阳性率100%,muscle、S-100阳性率分别为89%、22%,提示vimentin、actin对于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具有代表性意义[6]。手术切除是平滑肌肉瘤治愈的唯一途径,复发率高,早期切除是最重要的决定预后的因素;放疗常常作为术后辅助性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疾病的进展,但不能提高总生存率;化疗的目的只是姑息治疗,不同组织类型的平滑肌肉瘤对化疗的敏感性不同;新型靶向治疗的疗效还需进一步证实[7]。
本例误诊的原因分析如下:①该盆腔肿物较大,且占据右侧精囊区;②对精囊癌疾病的认识欠缺,未能进一步完善检查及化验除外该诊断;③过分依赖影像学诊断,未能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本患者最终确诊为盆腔平滑肌肉瘤,考虑来源于盆腔组织,而非右侧精囊。目前于外院接受放疗,复查无原位复发,未见肝肺等转移征象。建议患者继续接受术后辅助放疗,定期复查。
[1]全昌斌,朱月强,黎晓林,等.原发性精囊癌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4):297-298.
[2]何炜,孙明波,伍庆余.巨大膀胱憩室癌误诊为精囊腺癌一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8):532.
[3]OXLEY JD,BRETT MT,GILLATT DA,et al.Seminal vesicle carcinoma[J].Histopathology,1999,34(6):562-563.
[4]陈俊星,邓楠,陈凌武,等.原发性精囊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2,04(3):159-161.
[5]董宇杰,毛歆歆,崔全才.胰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2,19(4):288-290.
[6]文载律,陈乐真.前列腺平滑肌肉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25(5):477-480.
[7]何莉,孟详喻,李凯莉,等.平滑肌肉瘤的最新研究进展[J/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24):11680-1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