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军 王 瑞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创新逻辑
——以中央电视台 《叮咯咙咚呛》为例
■张红军 王 瑞
2015年3月1日起,央视综艺频道播出了一档名为《叮咯咙咚呛》的节目,这是国内首档中韩明星跨界体验类真人秀节目。参加节目的10位嘉宾是分别来自中、韩两国的演艺明星。节目的主线是:两国的明星分成三组,分别奔赴北京、浙江、重庆,去体验和学习京剧、越剧、川剧,最后在梅兰芳大剧院用所学戏曲进行演出。仅仅播出两期,《叮咯咙咚呛》就在新浪微博上引起话题讨论 20万余条,而其同名的百度贴吧粉丝已达数近万。
《叮咯咙咚呛》以央视作为播出平台,以人气较高的中韩两国明星(尤其是韩国明星)作为参与者,以传统戏曲学习作为线索,为电视真人秀节目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创作逻辑。
中国电视真人秀发端于2000年前后,并以 2005年《超级女声》的出现为标志,成为国内电视节目的主力军。在发展过程中,欧美国家的同类型节目是国内真人秀节目的主要借鉴和模仿对象。而在最近一两年,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则由欧美模式悄然转向了韩国模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以及《奔跑吧,兄弟》。而央视此次播出的《叮咯咙咚呛》则更是直接在节目中邀请了韩国的艺人作为参与嘉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向?笔者认为,造成这种转变的重要原因,是饱含“真、善、美”等儒家精神内核的韩国文化产品与当下中国社会的普遍焦虑感之间所形成的反差与张力。
韩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分支,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尤为深远。可以说,中韩两国人民的社会文化都根植于儒家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急速的转型变革和社会整体利益结构的调整,人们的焦虑感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度和不平衡,又导致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功利等道德滑坡现象越发明显,这种“人心不古,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状况又加剧了人们的焦虑感。这就使得儒家思想中的 “诚信为本,尊老爱幼,重视亲情,家庭和睦”等精神和思想愈发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稀缺资源。而饱含“真、善、美”和“仁、义、礼、智、信”精神内核的韩国文化产品,自然会获得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的普遍认同。这种文化接近性带来的媒介文化产品的社会认同,是欧美国家的同类型节目所无法比拟和超越的。
根据爱德华·霍尔在 《超越文化》中提出的语境文化理论,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同属亚洲文化谱系之中的中韩两国文化都是“高语境文化”,即文化、情感以及意识形态的传递蕴藏于情境之内,孕育于过程之中。因此,很多韩国户外体验型真人秀节目并不是单纯地以节目中任务的完成情况吸引受众,而是将节目的参与者放置在具体的节目情境之中,使他们的个性在节目的进程中徐徐展现,让受众在“故事化”的过程中逐渐接受这些角色形象。《叮咯咙咚呛》同样借助这一心理特质,使受众完成“高语境文化”的解读。
中韩两国文化上的接近性,并非是韩国文化产品在中国流行的惟一原因,尤其对于“韩流”受众的主体——青少年而言,韩国文化产品中所蕴涵着的现代都市的新颖、时尚、前卫等,同样深深吸引着中国观众的眼球。而作为传递时尚和流行文化的重要符号,明星是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叮咯咙咚呛》一共邀请了十位演艺明星参加,其中来自韩国的明星有六位,其余四位来自中国。这种中韩参与者的比例安排,显然带有“韩国明星更受欢迎”的考虑。而在韩国明星的具体人选上,也更多安排了在中国受众中具有较高人气的明星艺人。除了正式参与到节目之中的六位韩国明星外,在《叮咯咙咚呛》第一集的预告中,引起网络收视热潮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大幅海报赫然其中,成为吸引观众的符号元素。而韩国的人气组合也纷纷成为重要的明星符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EXO以及“少女时代”组合。
优秀的真人秀节目都强调过程和结果的戏剧性,但与一般虚拟的戏剧不同,它只有规则,没有脚本,节目呈现的只是对真实事件的充分纪录。各类真人秀节目都是戏剧与真实的合体,这也就构成了真人秀叙事的基本矛盾,即戏剧性与真实性的矛盾。从宏观的角度来讲,这种矛盾就体现为电视真人秀节目中戏剧结构与纪实话语的结合。①而就《叮咯咙咚呛》这类明星真人秀节目而言,戏剧性成份和叙事过程中矛盾的展现经由人气较高的明星来完成,则进一步增加了可看性。欧文·戈夫曼在其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将人物的展示区域分为“前台”与“后台”。简言之,所谓“前台”是一种经过特意处理的、希望他人看到的展示区域,而“后台”则是一种隐藏起来、不易被他人观察到、同时相对更加真实的展示区域。受众对于明星的“前台”展示较为熟悉,在“窥视”心理的驱使下,更加渴望看到明星不为常人所见的“后台”展示,而明星真人秀节目恰好可以满足受众的这一心理。不过,需要加以注意的是,戈夫曼也提出了一种所谓“理想化”的展示,即一种常规程序的表演能够通过它的前台向观众提出某些相当抽象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在表演其他常规程序期间也会向观众提出。这种构成使得一种表演能够被“社会化”,并通过模塑和修改使表演与它所面对的社会的理解和期待相符合。②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叮咯咙咚呛》中明星所呈现的“后台”展示实际上经过处理的“后台”,可以称之为“前台化”的“后台”展示。因此,即便是在真人秀这样看似“真实”记录的节目中,受众所接触到的仍然是节目制作者希望受众看到的展示。
如何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持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节目保持品格和持续影响力的重要方面。然而,在很多节目中,会出现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呈现 “两张皮”的状态,即节目为了加入传统文化元素所做的努力,反而会使其显得不伦不类。《叮咯咙咚呛》不同于其他同类型节目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将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这两种文本进行有机的融合,创造了“文本间性”,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根据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当两种文本并不是随意地放置在一起,而是形成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时,就形成了两者的“文本间性”,构成了这两个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新的意义得以实现和传达。《叮咯咙咚呛》节目将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这两种文本进行有机的融合,创造了“文本间性”,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例如,节目组所选择的“导师”,从其样貌气质、衣着打扮到言行举止,都一改传统戏曲“老年化”的形象,更加倾向于时尚与流行;三组明星完成任务的地点分别为北京的梅兰芳纪念馆、重庆的金刀峡以及浙江的西溪湿地;在《叮咯咙咚呛》的第二集中,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继承人裘继戎向10位参与者讲解传授“唱、念、做、打”基本功。这个环节在受众中倍受热议,不少网友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叮咯咙咚呛》节目百度贴吧中表示,“原来戏曲里面有这么多的讲究”。这样,以流行的电视节目为平台,以时尚的人物为代表,以扣人心弦的竞赛为呈现方式,《叮咯咙咚呛》所采取的这种互文融合的处理方式,使传统戏曲与流行元素产生了有机结合,为传统戏曲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开辟了新的路径。
从中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发展现实来看,当下正处在一个思想冲突和文化选择的阶段,经济影响带来的文化影响正成为中国现在民众的一种文化参照。③《叮咯咙咚呛》节目以更具文化接近性的韩国真人秀节目为借鉴对象,以明星元素为关注点,以“文本间性”为基础形成了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有机融合。
从这个意义上说,《叮咯咙咚呛》实现了跨文化传播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在这个节目里,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中国文化与韩国文化这两重维度的深度融合,或许可以为肩负文化传播使命的电视节目创新提供有益借鉴和思考。
注释:
① 苗棣、王更新:《纪实话语与戏剧结构》,《现代传播》,2014年第11期。
②[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
③ 张忠仁:《当前电视真人秀的传播困境与解决之道》,《现代传播》,2010年第10期。
(作者张红军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王瑞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