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忠萍,钱梅芬
(澄江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云南 澄江 652599)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本病几乎侵害全身各个器官,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1]。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明显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梅毒螺旋体培养艰难,梅毒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镜检病原体和血清学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本文用化学发光,TPPA,RPR3 种梅毒常用检测方法对检测出的120例阳性血清标本进行分析,探求RPR 手工稀释倍数的简易实验操作。
材料与方法 一、标本来源 为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14 年9 月-10 月间住院及门诊梅毒患者120 例,其中男性74 例,占61.7%;女性46 例,占38.3%。
二、标本采集 标本静脉血均采用促凝剂采血管采集静脉血3 毫升,静置待凝,分离血清,24小时内检测,否则于-20℃冰箱内保存待测。
三、方法 先采用化学发光检测,阳性用TPPA 复检,两者阳性再作RPR 定性及血清滴度检测(血清作1:2;1:4;1:8;1:16;1:32;1:64稀释)。严格按照各自试剂盒中操作步骤进行检测,并在试剂盒有效期内使用。
结 果 一、梅毒血清学阳性人群分布见表1。
表1 梅毒血清学阳性人群分布
由上表可以看出,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多为青壮年,这可能与其传播途径有关;66 岁以上的老年人阳性率也较高,主要是既往感染较多。
二、化学发光阳性检测结果与RPR 稀释倍数的相关性见表2。
表2 化学发光阳性检测结果与RPR 稀释倍数的相关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化学发光测定梅毒血清抗体数值偏小,RPR 血清稀释比例相对要大,这个结果给实际的RPR 检验操作提供了有效的稀释数据。化学发光检测值2.0~10.0 之间时,RPR 血清手工稀释倍数尽量加大。
讨 论 一、梅毒螺旋体进入机体后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非特异性抗体(抗心磷脂体),一种是特异性抗体(抗密螺旋体抗体)。本文中RPR 属非特异性抗体检测;TPPA、化学发光检测的是特异性抗体[2],人体一旦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在体内持续存在,终身保留。
二、RPR 检测用于梅毒诊断的初筛试验。其结果易受梅毒之外疾病及试验条件影响[3],特异性、灵敏度较低。本组RPR 检出率仅为48.33%。该法为目测结果,存在人为因素的差异,故不能单凭此法诊断是梅毒感染,但可作为判定治愈、再感染或是否复发的判定指标。本组实验也是为血清手工稀释倍数提供参考。
三、化学发光检测梅毒抗体是近年来应用起来的新技术,该法从检测到结果判定均由仪器自动完成,操作简单,人为干扰少,对弱阳性标本具有较强的检出能力[4]。TPPA 有快速、操作简便,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特点。两种梅毒检测方法在本组检测中符合率达到100%,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综上所述,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同时进行,相互校正,提高检出率,最大限度的降低漏检和误诊,以便让梅毒患者得到及时诊治。
[1]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2-105.
[2]戴玉琳,冯星.对梅毒血清学研究的建议[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8):505-508.
[3]郑琪,何良修,吴私舟.TRUST 与RPR 梅毒诊断试剂稳定性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1998,11(1):125-128.
[4]赵娟.化学发光检测梅毒抗体的实验评价[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10):62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