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进藏女兵的西藏魂

2015-02-21 06:50肖华成
中华魂 2015年2期
关键词:藏语女兵西藏

文/肖华成

一个进藏女兵的西藏魂

文/肖华成

李国柱 (后左3)与在拉萨的首批进藏女兵合影

我曾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在西藏工作过,怀着一颗深厚西藏情结的心,阅读了“老西藏”李国柱同志所著《一个女兵的西藏人生》,让我既感动又亲切。李国柱同志这本书的主体是多篇回忆文章的汇集,作者用质朴、自然的语言,略带文学韵味的笔触,生动而真实地描述和记载了她从一个18岁的花季少女,加入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伟大事业,直到1972年调离西藏的23年中,亲身经历的高原缺氧等极其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及各种困难艰险的考验。书中不乏感人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李国柱同志的西藏人生反映出来的是千万个“老西藏”和这个由1100多名最早进藏女兵组成的特殊的英雄群体在党的领导下孕育的“老西藏精神”,李国柱同志正是这个英雄群体中的一员。

所谓“老西藏精神”,经曾任中共西藏自治区第一书记阴法唐同志概括,是“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觉遵守政策纪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

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它是党的优良传统——井冈山、长征、延安、西柏坡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这种表述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一个女兵的西藏人生》字里行间都闪耀着“老西藏精神”的光辉,更是“老西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充满了“老西藏”对世界屋脊西藏高原那神奇美妙、壮丽雄伟、婀娜多姿的雪山湖泊无限热爱的情怀。

李国柱的“老西藏精神”,从进军西藏到建设西藏,表现在多个方面。我们仅从她进军西藏和不得不与孩子长期分离就可以略见一斑。

1950年,李国柱从解放军12军在重庆办的军政大学毕业,报名进藏,被分配到18军52师,这个年轻的重庆女孩成为了这支进军西藏先遣队中的一名女战士。52师是昌都战役的的主力,师部在甘孜召开了解放昌都的誓师大会,她被分配到康藏工作队,为前线部队送给养。从甘孜至昌都有上千公里,沿途不是高山就是河流。她赶着驮着粮食与银元的牦牛,自己还要负重约50斤,在氧气稀薄的高原上赶路。她在《挺进昌都》一文中写道:“路不好,不是上山就是下河”,“记得有一天就过了13道河,最初过河是脱鞋光着脚走,赤脚进到河里,就与水中的小石沙粘到一起,上岸后拔石沙,肉也跟着下来了,痛得扎心;后来不脱鞋,不卷裤腿,整天鞋裤全湿着,睡一夜,靠身上的温度暖干。”路上还有更高的雪山,牦牛过雪山时找不到草吃,有的饿死了,只好把驮子压到别的牦牛身上。走到后来,她们自己也没吃的了,但不能吃送给前线的给养,就挖野菜熬汤,吃点半生不熟的死牦牛肉(因地势高,没高压锅煮不熟)。就这样,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跋涉,终于把给养送到了目的地。而她们两个多月却没能洗一回澡。此后,她又从昌都走到了江孜,全程2000多公里,翻过了更多的雪山,趟过了更多的冰河。这3000多公里高原的艰苦行军,仅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翻过十几座,如同又一次长征。

李国柱1952年在拉萨附近的墨竹工卡县同阴法唐结婚,随后跟他去江孜工作。江孜海拔4010米,她的第一个孩子就患了先天性和高原性心脏病,只得很小就托人送回内地抚养。第二个孩子10个月大又患高原性心脏病,她骑马坐汽车颠簸一个多月才送回内地。第三个孩子生在回老家的船上,母女差一点没了性命。孩子住在西藏工委和军区在成都办的保育院,以后又在那里上子弟学校。那时西藏干部职工还没有定期的休假,1957年休假后直到1963年才得到第二次休假,母女忍受着长期离别思念之苦。学校每半年给家长寄一份孩子的成绩通知单,含照片、学习、品行、身体等情况。她常常拿着孩子的成绩单和照片看了又看,边看边流泪。1963年休假去成都看孩子时,孩子不认妈妈,说妈妈在西藏,经老师劝说,跟她走了,却又不叫妈妈。等她与孩子处熟产生感情,送她们回去时,孩子又不愿意走,难舍难分,更觉难受。为了坚持建设西藏,她都默默忍受了。作为一个母亲,付出的牺牲是可想而知的。

1952年11月,李国柱调江孜分工委统战部当干事,分管上层妇女的的统战工作。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也为了更好地为西藏人民服务,她下苦工学藏语。她向群众学习,边工作边学习,比比划划地学习,拜师学习,常常学习到深夜。通过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从“比划通司(翻译)、通司切嘎(半个)”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翻译,能从事一般的口语翻译,能准确熟练地用藏语与藏族人民交流,向他们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她一口流利的藏语为她在西藏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凭着这熟练、标准的藏语,她在工作中特别是党的统战工作和农村工作中结交了不少朋友,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无论在会上当翻译,还是单独主持会议,或者跟群众谈心、聊家常,她的藏语一出口,“啊啧”赞叹声就接连不断,跟群众的感情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增强了民族友谊,加强了团结。不知情的还以为她是一位藏族翻译呢。

1972年,她随老伴阴法唐调离了西藏,先后在福建、山东、北京等地工作,1989年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退休。1980年阴法唐调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她因身体不好,留内地工作。但离开西藏的日子她始终没有忘记西藏,没有忘记结交的藏族朋友和乡亲,没有忘记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没忘记西藏的老战友和“老西藏精神”。那蓝天白云下绚丽多彩的格桑梅朵、“张大人”花,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闻名遐迩的西藏三大寺、江孜的抗英城堡等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曾经交往过的一颗颗诚挚动人的心、一张张黑中透红的脸庞,进军西藏时苦中有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不勾起她对西藏的深情眷恋。像真有西藏魂附体,她

有一个总也解不开的西藏情结。为了不忘记藏语,她坚持听西藏的藏语广播,看西藏的藏语报刊,还总想为西藏做点什么。

李国柱退休不久,西藏自治区“一江(雅鲁藏布江)两河(拉萨河、年楚河)”开发建设委员会就送来聘书,聘她到他们驻北京办事处联络处工作。能有机会为西藏的建设再作点贡献,她感到很高兴,欣然接受了这项工作。她在联络处做文书处理、会议记录、整理简报、起草文件、接待联系等工作,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工作劲头一点也不让年轻人。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机关干部年轻化,李国柱也想给自己留点自由支配的时间,理一理自己在西藏的难忘经历,五年后她提出了辞职。她在“一江两河”在北京的工作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她辞职后,看了有人写的一本书《一次悲壮的大进军——500名女兵进藏》,作者用一些胡编乱造、荒诞离奇的事来蒙骗读者,严重损害了进藏女兵的形象,让她感到十分气愤。她对战友们说:“我们是真正的进藏女兵,自己不写不说,就会有人乱写乱说,我们应该拿起笔来,把事实真相告诉世人。”于是由她和吴景春发起,请部分在京战友开座谈会,就出版进藏女兵回忆录的问题取得了共识,并发出了《关于编辑出版首批进藏女兵回忆录致老战友的一封信》。发出信后,得到了老兵们的热烈响应。这件事也得到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和进藏部队老领导的支持。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她们搞清了女兵总人数为1162人,共收到大家写的稿件333篇,从中选出177篇,约100万字,编成了《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一书,分上下两册,于2001年出版。李国柱在当中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联络到组稿审稿直至出版,她都全身心投入,付出了极大的精力。书中,也收入了她的一篇《高原情怀》。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全国各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此后,各种纪实的、文学的乃至影视作品也日渐多了起来,甚至出现了一股“西藏热”,从而使更多的人关注西藏、了解西藏、热爱西藏,了解“老西藏精神”。

李国柱曾在江孜分工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57年,研究室对英帝国主义1904年入侵西藏过程与江孜人民抗英斗争情况开展了调查。李国柱参加了这次调查活动,与其他两位同志主要负责把收集到的藏文资料翻译成汉文。1998年她去西藏时,经组织批准,借阅和翻印了当年翻译的材料。回京后,她把这些材料经过反复核对和整理,2004年编辑出版了《西藏江孜:1904年抗英斗争的历史记忆》一书。该书因保存了一份可贵资料,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作为纪念西藏人民抗英斗争100周年推荐的爱国主义教材《西藏百年风云》丛书之一,也受到了西藏当代史研究者的重视。

李国柱自《高原情怀》发表后,一发不可收,怀着对西藏的深厚感情,不顾自己年迈体衰,结合自己的亲历、亲见、亲闻,不断撰写出新的文章。到2010年,她把自己的几十篇文章收集起来,出版了《一个女兵的西藏人生》。此书得到了许多老领导、老战友的肯定和众多读者的欢迎。读者被“感天动地西藏情”所感动,称赞作者是“美丽的格桑梅朵”“永远的雪莲”。原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现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也亲笔题词:“传承老西藏精神的好教材”。

2013年,她又出版了《我的西藏未了情》。

晚年李国柱对西藏的怀念和热爱,不仅表现在写作上。

从1989年到2011年,她就去西藏12次。虽然在这期间,单位老干局多次组织老干部出去旅游,她都没去,而参加西藏的有关活动却一次不落。尽管去西藏要经历高原反应,开头几天头痛头晕,吃不好睡不好,何况身体原也不大好,年龄也越来越大。她去西藏,在参加某些政治活动的同时,总要找机会看看当年的老同事老战友,看看当年的统战对象和下乡蹲点时的藏族老房东老朋友,老人不在了就看看他们的下一代。她为相互间的联系与友谊长盛不衰而高兴,更为西藏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而欢欣。1998年,他们全家三代凑钱成立了江孜第一小学阴法唐教育基金会,后改成阴法唐西藏教育基金会。李国柱把“一江两河”的聘金都捐给了基金会。为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她为基金会的壮大做了许多工作。现在基金会已发展到上千万元,资助西藏的学校由一所小学扩大到多所中小学乃至大学。

如今,耄耋之年的李国柱再去西藏已很困难了,但她的西藏情怀没有稍减,仍以“老西藏精神”笔耕不辍。 在她眼前,依然是西藏的山水西藏的人,在她心里,是永远写不尽的西藏不了情!祝愿她在保重身体的同时,取得新的成功!

猜你喜欢
藏语女兵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特战女兵
浅析当代藏语使用弱化问题及其对策
乘风破浪的中国女兵
藏语传统辞书词目编排法探析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各国阅兵式上的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