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勇
什么是感悟?所谓“感悟”,顾名思义,由感而悟,因感而悟也。
就是“感受”和“领悟”, 其中“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和感受;“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呢?
一、在生活引进中感悟
小学语文课文中不乏语义丰富而又深刻的句段,其语义的领悟是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凭据,以学生的人生体验为依托的。要把语言画面与生活画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画面,依靠自我体验,语言情理才能化作学生的真切感悟。
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时,由于学生对老奶奶的“焦急”和“耐心”的矛盾心理不理解,有的甚至认为作者搞错了。于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那天,学校组织看电影,同学们早早地就来到了电影院,可时间到了还没开映,这时,你们的心情怎样?(焦急)然而大家还是安静地坐着,没有人离开,表现得怎样?(耐心)再紧接着问:“你们为什么既焦急又耐心呢?能理解课文中连用这两个词的含义吗?”“心有灵犀一点通”,因有相似的生活体验作基础,学生终于领悟:原来作者并没有错,这“焦急”与“耐心”,正是老奶奶“很想早点看到总理的灵车”和“一定要看到灵车,再看到一眼敬爱的周总理”心情的真实写照,表现了她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无比怀念。
二、背景拓展中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以有效的方法沟通课内外阅读的联系,就能使学生凭借阅读积累,在语言解读中获得众多鲜活的形象,以加深对语言内涵的感受。例如:为使学生感受《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人们追灵车那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场面,感受“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思想感情,教师可先出示句子:“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在学生细读体会后,教师请学生联系“千万人”、“许多人”“人们”这些词再读这段话,并想一想,如果有关任务就在送行的队伍里,他们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通过教师引导,原有课文的画面、课外阅读的画面,一下子被激活:
三、课外延伸中感悟
小语教材中的不少文本,具有供人想象驰骋的知识空间。而小学生爱追根穷源,文本阅读后,他们总会牵挂着文中的事情,惦记着文中的人物。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文本阅读后,引导追究,启发想象,延伸课文,可让学生在情节的延伸内容的拓展中,加深对语言内涵和语言情感的感悟。
四、在想象引导中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可凭借联想,借助想象,还原语言描述的形象,补充语言潜在的形象,延伸语言相关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丰富而真切的心理视像,通过对语言的感受,体验,形成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并进入语言的形象中去观察,去倾听,去触摸,去感知,去领悟,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直观感知。
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在教学救助车夫那部分内容时,“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饱经风霜的脸该是怎样的一张脸呢?”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瘦瘦的、颧骨高高的”、“脸上布满皱纹”、“肤皮肤黑黑的,布满灰尘”、“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目光流露着无助的、痛苦的神情”等等,通过想象,学生不仅准确的把握住了“饱经风霜”一词的核心意义,而且还充分地感悟了车夫长年风吹日晒,辛苦拉车,生活困顿的境况。
此时,在学生眼前,语言文字就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丰富语言形象,这些形象,包含着学生对语言意义的溶解,对语言情感的感悟,对语言内涵的体悟。所以,我们在教学时最好要求学生一边听读,一边闭目想象,让他们睁大灵动的眼睛,到语言文字中去看。
五、在角色扮演中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文本中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角色模式的定势,使他们在阅读文本时多把自己置之于文外,
语言内容难以引起体验,语言情感难以激起共鸣。这时,为促进学生感悟,我们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扮演文中角色,通过角色转换,进入文本情境,以促进学生从心理揣摩情感转换为自我流露情感。这样,“角色”就成了引导感悟的桥梁,就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文本、与文中任务之间的情感差、心理差,以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心地体会,真心地感悟,真心地感受。
六、在情感诱发中感悟
一篇看似平淡的课文,课堂上却出现了令人欣喜的镜头;一篇看似难教的课文,课堂上却出现接连不断的高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海面的波浪,源于海风的推动;海浪的高低源于海风的大小。如果把心灵比作大海,精神活动变化就如同起伏的海浪。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带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情境、文本情感,作者情思,课堂情境、课堂情趣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心灵的潮水自由奔涌。从而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得到言语的发展,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完善,人生的启迪……
七、在比较剖析中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品味、揣摩文本中的一些重点词句,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例如:《雨中》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用词考究,耐人寻味。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边默读文本边找出三个近义词“说”、“叫道”、“喊”,并联系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用?学生反馈后问:“你认为作者用得好吗?为什么?请联系课文认真思考,看这三个词语能不能互换?”这样通过“说”、“叫道”、“喊”的位置互换体会,使学生在语境、语情、语技的联系中,具体而深入地了解词语对当时情境的准确表达。同时,学生还能明白,作者精心选用词语是为了准确描述当时情境,准确展示人物内心,准确表露自我情感。
由此可见,感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启发、诱导学生感受语言信息材料,领悟语文知识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