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并举,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古典诗词阅读理解能力

2015-02-20 19:07陈健丽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味理解能力古典

陈健丽

摘 要:理解能力是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核心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上述能力,我们必须如此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古典诗词:一、诵读入境,整体感知古典诗词的内涵;二、涵咏关键词句,准确解读古典诗词的诗意;三、品味意象意境,深度理解古典诗词的诗情;四、把握创作手法,赏析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及创作风格。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古典诗词;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核心能力。我国流传千古的古典诗词想象丰富,情感强烈,表达含蓄,语言凝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感悟能力,才能真切把握其深远的意境与丰富的意象,体味蕴含于其中的精神内涵与人文特征。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很多教师在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严重的“重机械记忆,轻理解品味”现象。由此,学生对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无法深入与准确,对诗风、诗意、诗情、意境、诗艺等更缺乏应有的理解与把握,导致无法达成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目标。鉴于此,我们必须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方并举的阅读教学策略,迅速地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古典诗词阅读理解能力。

一、诵读入境,整体感知古典诗词的内涵

1.品味诗题,感知古典诗词的内容、情感、题材

古典诗词的题目常常能够高度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有的还具有特定的丰富内涵。阅读教学时,指导学生从题目切入,学生可以迅速地了解与把握整首诗的基本内涵。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题点明这是一首送别友人辛渐的诗。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喜”字,就是作品的点睛之笔,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诗题中推想作品的情感基调。郑燮的《竹石》属于咏竹诗,王维的《鸟鸣涧》属于山水田园诗,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诗题判断上述诗歌的题材类别。

2.反复诵读,感知古典诗词的大意及韵律

一是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其大意。学生必须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读出节奏。二是熟读文本,弄明白每句话甚至每个字词的字面意思,自悟自得诗意,描述其诗境,初步感受作品所呈现的意境,感知与体味作品的情感基调。三是再读文本,把握其韵律。如诵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要明白诗中一、二、四句的“间”、“山”“还”押韵,每句中平仄交错,每句间平仄相对,以此感知其节奏美与韵律美。

二、涵咏关键词句,准确解读古典诗词的诗意

古典诗词作品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集中表达了全诗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将之作为理解全诗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对之认真揣摩与仔细推敲。指导学生品析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要抓住其中“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二句中的“卧剥”二字,体味“小儿”剥吃莲子时的可爱神态与悠扬自得的神情。再如吕岩《牧童》中的“笛弄晚风三四声”一句中动词“弄”字的运用非常形象生动。教学时,我们必须指导学生抓住“弄”字这一关键词,深切体味牧童在山间田野牧牛的过程中悠闲自在的神情、自娱自乐的情趣,以及悠扬飘逸、时断时续的笛声韵味。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通过换词品悟的方式品味古典诗词作品用词的精当。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指导学生品味诗句中词语的精妙,然后引导学生运用置换相近或者相同或不同意思的词语与原句进行比较鉴赏,比如将吕岩《牧童》中的“弄”字置换为“吹”字,就无法体现牧童嬉戏牧野时的悠闲自在的情态。

三、品味意象意境,深度理解古典诗词的诗情

“意”是古典诗词作者的主观情感,“象”是作者在古典诗词作品中描绘的客观物象,“意象”是二者的有机融合。要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作者寄寓于古典诗词中的思想情感,就必须指导学生细细品鉴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真切感知与深切体味作者寄寓其中的品格、情操、抱负、理想等。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学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庐山”、“日”、“紫烟”、“瀑布”、“飞流”、“银河”六个意象,感知庐山“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的美景,感知“瀑布挂前川”的壮观,感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感知作者行舟长江上游时一路欣赏长江沿岸壮美景色时的惬意与欣喜之情。再如阅读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通过仔细体味诗歌中“瓜州”、“水”、“钟山”、“春风”、“绿”、“江南”等意象,真切体味作者借描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暗传自己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愿望。

四、把握创作手法,赏析古典诗词的艺术特色及创作风格

我国古代诗人在创作古典诗词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创作技法。鉴于此,阅读教学古典诗词时,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与把握古典诗词作品的艺术特点。具体方法为: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作品的具体写作手法入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比喻与夸张,王维《鸟鸣涧》中的以动衬静,郑燮《竹石》中的借物言志等,指导学生鉴赏不同古典诗词作品的艺术风格。以阅读教学白朴的《天净沙·秋》为例,既要指导学生领悟作者在作品中将明朗绚丽之景与秋日迟暮萧瑟之景相融合的特点,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作者把当时的真实情境与作者的“心中之景”相融合的特点,以此引导学生把握这首古典诗词中所运用的对比修辞格的特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古典诗词作者的创作风格。比如阅读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就必须引导学生把握这首诗歌的浪漫色彩;阅读教学王维的《鸟鸣涧》与吕岩的《牧童》时,必须引导学生感知王维与吕岩清新淡雅的山水田园诗创作风格。

总之,小学生的古典诗词阅读理解能力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与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情指导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按照一定的阅读理解发展层级实施古典诗词教学,并在此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相互间必定存在的不同程度的交叉,灵活掌握阅读教学的时间与方法,努力做到重点突出,收放自如,以此提升小学生的古典诗词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万发,小学古诗词意境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年9月.

[2]徐晓华,积累 感悟 拓展——小学古诗词教学三部曲,J,学周刊,2015年9月.

猜你喜欢
体味理解能力古典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体味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