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生根
(遂川县农业局 343900)
大棚养蚕技术
欧阳生根
(遂川县农业局 343900)
近年来,遂川县的蚕桑规模略有减少,但养蚕大户却逐年增多,桑园相对集中到较少的蚕农手中,为解决养蚕场所问题,遂川县近几年建设了一大批养蚕大棚,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行推广的大棚养蚕与传统的养蚕模式相比具有很多的优势:一是养蚕用房与生活用房分开,方便蚕室消毒,减少污染,也改善了居住环境;二是通风透气好,温湿度调节方便,降低发病率;三是大棚养蚕解决了养蚕场所问题,容易做到稀放饱食,有利于单产的提高;四是大棚养蚕方便实行地蚕育和条桑育,省时、省工;五是大棚可以综合利用,在11月至次年4月可以利用大棚种植食用菌菇或养鸡等,提高养蚕大棚的经济效益。
2.1 棚址选择
大棚一般选择在桑园地旁,建棚选址要求为:地势较高,干燥,利于排水,通风良好,并按东西走向,座北朝南。
2.2 大棚规格
按3亩以上建一个200m2的大棚,每次可养三张蚕种以上为标准。棚的规格一般宽8m,长24m(可以根据地形和养蚕数量灵活掌握长度),棚顶高3~3.5m,棚檐高2m。
2.3 大棚结构
大棚结构有多种,有钢架结构、砖木结构和简易木竹结构。钢架结构安装方便、耐用,但造价高;砖木结构比钢架结构虽然造价低一点,耐用,但建造比较麻烦。根据遂川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农户造砖木结构,山区木竹资源丰富,宜推广木竹结构的简易大棚为好,一是就地取材,造价低,二是建造比较简单,农户自己可以动手建造。
不论建造哪种结构的大棚,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大棚四周要开好通风门窗,门窗要大,钉好纱网和塑料薄膜,能开启关闭。②棚顶先用塑料薄膜覆盖,再用石棉瓦或油毡或杉树皮盖顶,在上面盖一层稻草苫或茅草等,以防漏水和遮阳,盖草的厚度15cm左右,不宜太薄,太薄效果差,也不宜太厚,太厚容易造成棚顶压力太大。③棚内地面要整平打实(有条件的最好在棚内浇2cm厚的水泥地面,以便消毒)。打实后铺上一层细沙,每次养蚕地面要撒上一层石灰。④大棚四周开好深30cm、宽30cm的排水沟,以防雨天雨水进入棚内。
3.1 搞好大棚消毒
除按蚕室蚕具常规消毒外,蚕入棚前一周用“灭蚁净”进行灭蚁消毒。蚕入棚前一天,地面要用1%的漂白粉液喷洒一遍,再用熏烟剂熏一次。
3.2 适时移蚕入棚
大棚养大蚕,一般蚕到4龄第2天或5龄第2天进棚。不宜饷食即进棚,由于起蚕对环境抵抗力差,而且易受伤。放蚕前在地面先撒一层石灰粉等干燥材料。棚中间及四周应留有通道,便于饲养管理。养蚕中,严格淘汰病弱小蚕。5龄期,利用条桑育节约劳力。由于大棚温度比一般蚕室要高,蚕发育快,因此,大棚养蚕5龄第2天就要做到良桑饱食。
3.3 温湿度调节
3.3.1 灵活调节温湿度
大棚饲养温度调节的重点是在做好降温的基础上加强通风。每个大棚内应放2个干湿温度计,及时掌握温湿度,并根据气候变化,做好温湿度调节。
在夏、秋两季以降温为主。棚顶盖上遮阳物或棚顶喷水。遮阳物可用遮阳网或稻草苫、茅草苫等材料,以不透光为度。喷水一般从上午9时至下午3时每隔1小时喷一次水。高温时中午适当喂湿叶。同时用0.3%的有效氯漂白粉水液在棚内空中喷雾补湿防病。在春蚕或在晚秋蚕期,遇有温度较低时要及时放下门窗的薄膜以保温。总之,根据当时的天气、温度情况灵活掌握。
3.3.2 加强通风
小蚕靠火养,大蚕靠风养,无论是在蚕房中还是在大棚中都是适用的,在养蚕过程中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尤其在闷热天气和雨天时更应做好通风排湿工作。
3.4 防病虫害
养蚕期间,如遇阴雨或闷热天气,早晚各用一次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及时除去蚕沙,清洁蚕座。加强灭蝇,蚕进棚后,隔天体喷灭蚕蝇,一般不少于3次作为预防。
3.5 适时上蔟
由于大棚内温度略高于一般蚕室,蚕老熟快,应提早做好上蔟准备工作。在老熟前1天改喂片叶。大批熟蚕时直接放方格蔟上蔟或铺大蚕网收集熟蚕另行上蔟。要注意避免过熟上蔟,上蔟后开放窗户外的薄膜进行通风排湿,有利于提高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