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分析解读

2015-02-20 18:32
关键词:读本总书记改革

乔 方

(重庆理工大学信息中心,重庆40005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尤其是在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2014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深入领会和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基础上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共包括12个专题[1]。这12个“关于”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和党的建设等多领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理论基础[2]。

一、深入学习《读本》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一)学习《读本》的必要性

从2014年11月开始,中央党校办了7期省部级县级的高级领导培训班,特别是在第一期开班仪式上,刘云山同志作了一个重要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指出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必要性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的迫切需要;二是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的迫切需要;三是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四是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养,增强驾驭负担和重大局面能力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在科学维度上顺应了历史潮流,把握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讲话:一个是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讲话中,强调了毛泽东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一个是纪念邓小平110周年的讲话,谈到学习小平同志的精神有六个方面:理想信念、为民的情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战略思维、伟大的品格风范[3]。

在新的世纪,我们国家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是围绕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实事求是,做到坚持群众路线,做到坚持独立自主,同时要有世界眼光、战略情怀。这些都是由传统的东西一脉相承、始终如一坚持下来的,但是每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新的内涵[4]。我们怎样把握好总书记讲话的这个丰富、全面而开放的系统的精神实质呢?需要找到一个纲目,找出一个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方法,真正理解讲话的精神,并贯彻到我们的工作中。

(二)学习《读本》的具体方法

学习《读本》就是加深理解讲话的过程和讲话的内容,概览大观,得其要领,学以致用。一般来讲都会想到把主要内容梳理出来,形成一个总结、一个结构。这是平面式的理解。如果用平面化、惯性化的思维来考虑的话,就会认为既然毛泽东时代提的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时候提的是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了“科学发展观”,当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时代,他也要理论创新。这叫平面化的估计。做出这种理解是因为忽略了理论创新虽然是思维领域的,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习总书记在2012年11月就任党的总书记之际,接见中外记者讲话时谈到,我们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一个新的长征。随后又有一个表达,就是“除了新阶段外,我们还要认识到另一面,就是我们要准备应对,准备进行许多具有新特点的伟大斗争”。所以必须要有理论创新,要有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来破解新的难题,这是时代的需要、实践的需要。平面化的理解容易产生片面,断章取义,割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以便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读本》的内涵[5-6]。

另一种学习方法是立体式的学习。立体式的学习解读方式就是既要理解词面意思、理论逻辑,同时要理解词面的时代背景、实践价值,这些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要找事物内在的规定性,就要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找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的理解就立体化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理解总书记讲话的国际国内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凡是一个伟大的思想理论的诞生,一定有伟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一个非凡的时代背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非凡的时代背景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经过了新中国建国65年的发展,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包括近代以来中国从屈辱到复兴到现在强盛的170多年的发展。在这样曲折的发展中,中国历经磨难,历经艰辛,终于走到了一个辉煌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上一个准确的表达就是“站在了改革开放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的起点上”[7]。

二、通过立体式的学习,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复杂的时代背景

(一)从事实看国际状况

1.从经济总量看,中国已经稳居世界经济体的第二位,新兴国家新兴经济体逐渐崛起

2014年习总书记在南非倡议要把新兴经济体进一步实体化,提出了一个共同组建开发银行的建议。开发银行建立起来,中国尽管没有当首任轮值主席,但是总部设在了上海,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意义重大。总部经济是撬动发展的重大杠杆,对于我们要把上海建成整个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是极大的支持,包括上海自由贸易区,这个意义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上,在新起点新斗争里面是关键性的一步,提出要为全国下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同时,我们还成立了一个相当于美联储的危机储备中心,由我国牵头,其他国家跟进。这表明中国在新兴国家新兴经济体里的领头羊地位已经确立,而且新兴国家已经从原来的一个理念变成了一个实体。尽管将来还有很多的困难,但是发展潜力巨大,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现在西方已经不那么自信了,为什么呢?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了西方的民主秩序,新自由主义等核心理念面临着巨大冲击和挑战。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整个西方国家都在酝酿一个新的改革[8]。

过去中国是落后于世界,现在我们和西方也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面临的问题是共同的。过去总是讲,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都是西方人七八十年代遇到的问题,这一点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现在我们要清晰地预测未来会遇到的问题,就看西方现在当前的情况。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面临的问题跟西方面临的问题很多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但性质又不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及其主要性质,捷足先登,更快更准,抢占先机,启动新一轮的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

自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启动了全面改革的方案,而且还有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一步一步往前走,扎扎实实地推进,让西方以及世界看到了一个稳步发展、前进的社会主义大国。

西方直接意识到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制度已经打破了他们的神话,也打破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迷信。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感受到除了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可选之外,又多了一个选择的模式,就是中国道路。在支撑这条道路的价值理念上,除了西方的理念,除了“华盛顿共识”以外,又多了一个新的价值体系,就是中华文化、中国的发展道路,甚至西方人把这些叫做“北京共识”。这些历史性的进步都是前所未有的,体现着中国全新的发展。

2.中国影响世界的新的历史格局逐渐形成

在《读本》中总书记强调,历史的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紧密联系,这是观察问题的一个非常基本的方法。如果把中国1840年以来的历史线索划一条线,再把世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划一条线,比较这些大事记,我们会发现两点:一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它不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而是越来越多地交叉在一起,现在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舍难分的状况;二是有一个重大的逆转,原来是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世界来主导中国、打垮中国、欺侮中国、影响中国、改造中国,在经济侵略之上还有文化、精神的侵略,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两者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国在影响世界的新的历史格局[9]。

这样的重大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中国自身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这是决定性因素。包括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世界历史上都是重重的一笔。这个历史轨迹实在是太生动了,影响非常重大。另一个因素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苏联解体以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曾经短暂地出现过一个一强主宰世界的格局,但是很快美国这个一强越来越不能主宰世界了,而中国等广大新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影响力增加,包括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利,这是历史潮流的客观规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而不是重走美国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的逢强必霸的老路,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规律。如果我们看不到这样一个世界历史潮流的话,那么我们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我们整个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的成果就会遗失殆尽。这与我们国家的性质、与我们文化传统的价值取向也是相悖的,我们不能这样。尽管共产主义的世界是遥远未来的事情,但是整个世界和平正义的力量终究要战胜西方列强的霸权力量,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中国现在恰恰是顺应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潮流,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也是毛泽东主席当年讲的“中国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强大了,也不做超级大国”。

同时,我们面临的国际挑战也很大,所有的问题聚焦在一点,就是美国包括西方国家不愿意轻易地放任中国继续发展。西方国家开始采取打压我们的生存空间的策略,在遏制不住中国发展的巨大浪潮下,改变策略,打压我们的上升空间。所以现在有南海问题、东海问题等周边问题;有恐怖主义分裂势力的问题;有西方的社会思潮在国内的渗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泛滥的问题;有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国际金融危机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在整个过程中是利用其在国际金融的垄断地位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输出危机。这些问题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了阻碍和挑战。虽然世界上要爆发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武装侵略战争已经不太可能,但是经济上的无硝烟的战争、价值观的无硝烟的战争的残酷性、破坏力不亚于武装侵略战争。

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核心还是国家利益问题和世界主导权问题。世界主导权现在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硬实力主导权,一个是软实力主导权。现在硬实力主导权方面我们逐渐比原来好得多,但是软实力方面的主导权依然没变,甚至出现有理讲不出、有话传不开的被动和尴尬局面。今后在国际上我们保持自信的战略地位的同时,也绝不能轻言自满。这些新的特点还方兴未艾,我们需要深入地关注习总书记有关方面的论述。

(二)从全面深化改革看国内状况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斗争。整个改革内容涉及110多条,涵盖14个方面,列出337项改革举措。通过立体式解读,核心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机制改革,第二是利益格局的调整。

1.机制改革从顶层设计出发进行立法改革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然后到城市到建立特区等等,最后深入到科技领域、教育领域,后来又提到文化体制改革,提出社会治理体制问题、户籍改革问题、打破城乡壁垒问题。这些改革的重点在改革开放之前形成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用一种新的体制来替换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个新体制的核心是什么?在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中能找到一个核心,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整个改革的基本目标取向”。当然这种市场经济不是西方那种全盘市场化。其实西方国家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搞市场化,本身可以说是一场骗局,自己在很多领域却是高度国有垄断,比如军工、新闻管控、互联网方面,美国的国家垄断性、国家利益渗透在各个方面。

这一轮针对旧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新的机制体制,解决了当时的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形势变化,新一轮的改革又摆在我们面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前一轮改革形成的体制机制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了。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体性、协调性比较差,所以现在要提出“顶层设计”。从上有秩序地推进,这是新一轮改革的基本特征。这跟过去的改革理念是不一样的,但是在方法论上跟过去一样,还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这是我们的一个看家本领。

第二个创新之处是“立法改革”。过去的改革主要是给一个特殊政策,搞一点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重点是区域的发展与改革。但是现在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了。在《读本》中总书记讲“改革要于法有据”。所以现在很多改革的启动首先是清理以前若干年形成的规章制度,把那些与改革取向不一致的清理出来,进行立法,立法后把原有的东西废除掉,然后根据新的立法再指导推进改革。这就是立法改革“于法有据”。

十八大先把总的方向目标定下来,十八大以后就是一步一步地加以落实,最后形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布局。十八届四中全会讨论“依法治国”的问题,就是一步一步的推进。按惯例,明年将会总结“十二五”规划,谋划“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规划,一定是一个分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的长远规划,并且要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整体时间表、路线图配套,这也体现了顶层设计[10]。这个特点跟以前是不一样的,也是其深刻性所在。

2.利益格局的调整

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涉及到利益调整的问题。当年农村改革之所以能释放出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很重要的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交给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后来改革越来越艰难,为什么呢?在改革之初,整个利益格局的调整总的来说是大家的“得”远远大于“失”,但是到了90年代国有企业第二轮改革的时候,大量的下岗职工问题等稍有激化,就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到了本世纪初的10年,社会稳定问题和改革发展问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背后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尖锐,我们必须按照新的理念进行利益格局的调整。这是事关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尽管第一轮改革和第二轮改革都涉及“利益调整”,概念是一样的,但是现在的内涵比以前深刻,难度也比以前加大。

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和更合理的利益格局,我们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要实现转型发展。过去我们的理解就是一个方面的内容,粗放型的主要依靠投资规模拉动的拼资源、拼消耗、拼廉价劳动力的发展,变为一种效益型的、环保的、绿色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随着总书记越来越强调创新驱动的问题,转型发展应该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另一个是如何实现创新发展的问题。这个转型的深刻性、艰难性越来越大[11]。

(三)从严治党看党内状况

改革开放30多年间,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每一次巨大成就的取得都和应对巨大挑战结合在一起。最初遇到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挑战,后来是1987年物价闯关,到了1989年国内发生了动乱,这些困难我们都战胜了,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能够走到今天实属不易。与此同时,我们面临大量的危险,核心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如何战胜自我,克服腐败问题。当然其中还有制度的问题,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问题,这些都不能仅靠党内建设来解决,还要靠政治体制改革和其它方面的改革来解决。另一个是脱离群众的问题。新生代的干部和老百姓没有感情,不会和老百姓打交道。怎么办呢?总书记治党的办法是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全党性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抓到了根本,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的核心问题就是抓住理想信念建设,“关键在人”就是抓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总书记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这就要求严格党内生活成为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不是应付了事。同时还要发挥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作用。从中央最近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的果断举措中,我们看到了党惩处腐败的决心和意志。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真正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永葆党的青春活力[12]。

这些聚焦点都是具有许多新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了这个,就能明白为什么现在叫做“新起点”。这样理解就不是平面化、概念化的,而是立体化的。把这些作为观察问题的基本点来延伸,不断地跟踪,就可以条分缕析。理解这三个方面,就可以比较容易体会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通过这种立体式的解读,我们才能做到不断章取义,不是惯性地来理解党的理论创新,而是全面地、系统地理解我们党和国家所面临的新形势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真正地指导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实践。

[1]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本刊编写组.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综述[J].职业技术,2014(Z1):7-75.

[3]高建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意义、内容与立场观点方法[J].前进,2014(4):7-11.

[4]党评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在把握精神实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4):3.

[5]邸乘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南(上):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41-49.

[6]邸乘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南(下):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40-48.

[7]冯学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J].领导之友,2014(10):58-59.

[8]颜晓峰.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J].理论导报,2014(9):21-23.

[9]梅荣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几点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2014(9):6-10.

[10]赵正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落到实处[J].理论导刊,2014(5):6-10.

[11]林珊.把握精髓要义,强化理论武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3(6):6-8.

[12]李高山,贾桂梓.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J].理论探索,2015(2):6-13.

猜你喜欢
读本总书记改革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改革之路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