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文化多样性与艺术电影的价值
——欧洲艺术影院的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2015-02-20 17:09任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欧罗巴欧洲艺术

■ 任明

捍卫文化多样性与艺术电影的价值
——欧洲艺术影院的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 任明

欧洲在全球电影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保护及推动世界电影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突出贡献。欧罗巴影院联盟(Europa Cinemas)是在欧盟的支持下成立起来的、以支持欧洲电影在影院的推广与放映为使命的全球性网络组织。本文梳理了欧罗巴影院联盟成立的背景及运行机制,介绍其成员在拓展影院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培养新一代观众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期为我国加强对电影文化多样性的重视以及影院业提升水平提供借鉴。

欧罗巴影院联盟;欧洲电影;艺术电影;艺术院线

自从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将其摄制的《火车进站》等短片在巴黎“大咖啡馆”向观众放映以后,电影为人类带来的情感冲击就没有停止过。人们对发生在别处的事情在眼前“再现”感受到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冲击力,这种“再现”与“身临其境”,构成了电影的主要魅力,电影也因此成为丰富我们对世界认知的重要渠道。在今天,影像传播变得前所未有地便捷,数字科技、互联网及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电影对人类文化生态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因此捍卫电影文化的多样性一直被全世界众多的有识之士不懈追求着;欧洲文化界及电影领域的专家,是捍卫及弘扬电影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代表。

以著名的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来说,柏林、戛纳及威尼斯电影节每年的评奖活动被公认为体现了当今电影艺术与人文发展的最高水平而受到广泛的推崇与关注;三大电影节也努力发掘新人,力争展示各国不同的电影文化。我国的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刁亦男等多位导演都曾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获得过最高奖项①。欧洲以“电影节”的方式,为具有文化追求并表达本土情怀的电影人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可以说,没有欧洲三大电影节,全世界就不会有今天这样丰富的电影文化与作品。

欧洲对全球电影文化的重要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提供的展示平台上,还体现在其对自身电影文化的发展、保护与推广上。MEDIA是欧盟委员会为欧洲视听产业提供资金扶持的长期项目,该项目于1991年推出,以7年为一个资助周期,上一个资助周期于2013年12月31日结束,资助总额达7.55亿欧元。其资助对象包括制片人、发行商、销售代理、培训机构、数字科技运营商、视频点播平台运营商、放映商、电影节、交易活动及推广活动的组织者等。MEDIA项目为这些机构提供的资金主要用于培训、项目发展及对欧洲视听产品进行推广与发行等。“欧罗巴影院联盟”(Europa Cinemas)就是在其支持下成立的首个“聚焦欧洲电影”②的影院网络组织。

一、欧罗巴影院联盟成立的背景及运行机制

欧罗巴影院联盟成立于1992年,资金主要来自欧盟的MEDIA项目及法国的国家电影及移动影像中心(CNC,一译为“国家电影中心”),机构成立的宗旨是为致力于放映欧洲影片的影院提供运营管理及资金上的支持、互相交流活动经验与创意、鼓励成员开展以拓展年轻观众为目标的活动。联盟诞生之初有12个国家、24个城市、45家影院、110块银幕加入——从数字上可以看出,加入联盟的基本上为银幕数不超过三块的小型影院。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加入该网络的有69个国家、682个城市、1182家影院、3194块银幕,并且超出欧洲的地理界限,包括了亚洲、拉美等国家的影院。欧盟有数个侧重点不同的项目为这些影院提供资助,鼓励其放映欧洲电影,其中MEDIA项目资助了33个国家、555个城市、923家影院、2209块银幕;EURIMAGES项目资助了5个国家、29个城市、41家影院、152块银幕;EUROPA CINEMAS MUNDUS项目资助了26个国家、94个城市、212家影院、818块银幕;MAE项目资助了5个国家、5个城市、6家影院、15块银幕。接受上述项目资助的影院都是欧罗巴影院联盟的成员,从联盟网站上可以发现,拥有3个电影厅的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也是欧罗巴影院联盟成员之一。

MEDIA项目是欧罗巴影院联盟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其2013年发布的资助指南为影院获得资助作出了如下规定:(1)影院或签署了集体协议的影院联合体必须满足放映“非本土欧洲影片”③最低比例要求才能获得资助,该比例单厅影院为25%,2—5厅影院为22%,6—9厅影院为20%,10—12厅影院为17%,13厅及以上影院为15%;(2)资助额度在单厅影院1.5万欧元、15个厅(及以上)的影院4.5万欧元这一标准之间浮动;(3)资助金额按8∶2的比例,80%用于“非本土欧洲影片”的放映活动,20%用于举办拓展年轻观众的活动——该金额最高每年不超过5000欧元。此外,获得资助的影院还有资格申请两项额外奖励:(1)为在电影放映中体现“欧洲国家多样性”的影院提供额外奖励,要求是每年最少放映除本国以外的11个欧洲国家的电影,一部电影必须放满三场才能将其所代表的国家计算在内;奖励额度随放映影片国别数目的增多而按比例增多;(2)影院放映被授予“欧罗巴影院奖”(Europa Cinemas Label)的电影、连续放映两周以上可以获得额外奖励。“欧罗巴影院奖”评选始于2003年,每年由欧罗巴影院联盟成员组成评审团,在柏林、威尼斯、戛纳、卡罗维发利及洛迦诺五大电影节上进行展映的欧洲影片中分别选一部授予该奖;每年产生的五部获奖影片多为电影圈以外鲜为人知的文艺片,譬如2013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该奖的是英国电影《自私的巨人》、2014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该奖的是挪威电影《失明》。获奖可以帮助这些电影提升在电影节上受关注的程度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发行。

二、“明日影院”的理念与实践

为了迎接互联网及移动终端对视频消费模式所带来的挑战,欧罗巴影院联盟积极组织成员单位开展对“明日影院”概念的探讨与实践。服务社区、大力拓展影院的文化休闲功能是欧洲艺术影院在网络时代增强自身吸引力的主要方向。

(一)积极加强与当地社区的联系

欧洲的小型影院通常可以通过“服务社区”而获得立足点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电影快车”是一家位于意大利北部弗留利市的小公司,拥有两家同时放映艺术片与商业片的影院。为了加强对当地社区的吸引力,该公司除了不断开展“默片电影节”“远东电影节”等各种活动,还针对学校的教学要求,参与当地学校的很多项目;在当地拍摄并获得2013年罗马电影节“最佳影片”荣誉的电影《Tir》上映时,公司大幅延长了上映档期,受到当地观众的认可与欢迎;公司旗下的两家影院目前已成为当地电影文化活动的中心。2008年开业的金德福影院位于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市中心,有一个197个座位的大厅及一个21个座位的小厅,主要放映具有教育性质及较高文化内涵的电影;其运营经费的50%来自当地政府,其余来自票房;影院积极为11—18岁的学生组织与电影有关的活动,活动覆盖了当地40%的儿童,获得了欧罗巴影院联盟颁发的“最佳青少年观众活动奖”。通过优化利用空间,影院内设了一家咖啡厅、一家书店及一家画廊,成为当地人热衷于到此聚会的场所。在95%的电影票房被一家商业娱乐院线所垄断的瑞典,一家名为“人民之家”的院线公司凭着对艺术电影的放映及注重满足当地观众所需而受到热烈欢迎。该公司拥有195块银幕,分布在主要位于乡村地区的184家小型影院中,由于采用了数字化技术,这些影院可以根据当地观众的需求灵活放映他们所喜欢的影片;该院线还常常推出各种主题展映活动,在影片艺术水准以外兼顾各种社会问题,为旗下影院打造了鲜明活跃的社会形象。

希腊是欧洲人均影院观影人次最低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危机与盗版猖獗,希腊影院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位于雅典中心城区北部的达诺思影院成立于1972年,拥有两块银幕,主要放映独立及欧洲影片。为了吸引观众,达诺思影院把周三的电影票价从8欧元降到5欧元,观众人数获得显著增长;为减少闲置时间,影院推出“日场”(希腊大多数影院在下午5点开门)为青少年观众放映教育节目或是举办会议、音乐会等;每逢周日,影院还定期放映纪录片、举办电影节等活动。该影院最受欢迎的节目是“神秘首映”: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一,放映一部开演时才揭晓、出乎大家意料的电影;观众如果不喜欢这部影片,可以在开演15分钟内退场要求退票——实际上很少有这种情况发生;高品质的活动使得该影院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留住了观众。

可以看出,欧洲小型影院往往通过用心满足当地需求、深挖服务内容而与当地社区结成共同发展的文化共同体。

(二)大力拓展影院的文化休闲功能

英国桑姆博传媒公司(Sampo Media)的咨询顾问迈克·古宾斯在欧罗巴影院联盟的第18届年度会议(2013年)上指出,影院所提供的服务越多样化,潜在观众就越多;影院必须提供能让人走出家门、到电影院去看电影的附加值。除了影音效果,影院附加值往往体现在对物理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上。比利时的V+建筑设计公司曾参与过四座艺术影院的建筑设计工作,该公司根据影院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使之超越影院的基本功能,变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独特文化空间。该公司认为,影院不仅仅是人们看电影的场所,还可以成为人们约会、碰头和闲逛的地方;只要实现了聚集人群的功能,影院就拥有了观众增长的潜能。该公司打造影院空间的策略是:影厅内部要提供最好的观影环境,影厅外的建筑空间则要进行创新,通过物理空间吸引新的观众。该公司在沙勒罗瓦打造的影院项目颇有让影院与公共空间“互动”的野心——建筑物的一部分是影院,另外的部分则是酒吧、美术馆、艺术家入驻工作室、公司等,V+公司在这些功能不同的空间之间建设通道,使得彼此四通八达,大大增强了整个空间的吸引力。该公司还将一家单厅影院一分为二变成两个电影厅,提高了电影放映质量与多样性,使得这家由退休人员掌管的影院三年间观影人次从7000人增长到5万人。

开普院线是法国一家拥有10家多厅影院及艺术影院的院线公司。该公司的策略是通过多厅影院吸引观众,然后将其引向更加侧重放映艺术影片的影院。公司通过调查发现,80%的观众是出于社会性原因而到影院去的,而为这些“社会性原因”提供合适的空间对影院的发展就至关重要了。公司旗下的影院通常都设有餐厅,观影前后人们可以在影院里用餐;一些旗下影院还采取了富有特色的举措吸引年轻观众,譬如将前排座椅撤掉,换成各种颜色的豆袋,受到年轻观众的热烈欢迎。在观影文化浓厚的法国,有时一座不大的城市也可以支撑起一家多厅影院。开普院线在阿根市中心新建的多厅影院拥有10个电影厅、近2000个座位,为当地5万名居民提供从票房大片到艺术电影的多样选择。在一些萧条的社区,影院还可以承担起综合性社会文化功能。开普院线提出“影院音乐会”的概念:该公司旗下的每一家影院都有一间可以转换成表演空间的影厅,设有音响面板、灯光控制面板及艺术家更衣室等,经常举办爵士音乐会等吸引不同人群的活动。

通过积极利用影院的物理空间开发文化休闲功能,欧洲艺术影院为自身聚拢了人气并培养了潜在的观众。

三、培养新一代观众并加强互动

影院是连接作品与观众的重要环节。在将影院作为“文化阵地”的理念指导下,欧罗巴影院联盟成员——韩国的CGV院线——不但非常重视对年轻观众的培养,并且努力通过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加深对观众的理解,提高服务质量。

(一)增强影院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

西方电影院在1990年代随着多厅影院的出现曾吸引与培养了大批电影观众,这些人渐渐年长,影院面临着如何吸引新一代观众——尤其是艺术电影如何吸引观众的严峻问题。德国罗斯托克大学传媒研究所主任伊丽莎白·珀劳摩教授指出,欧洲年轻人现在100%使用互联网,46%通过下载及在线观看影片,但这些年轻人仍然继续光顾电影院,原因在于电影院所提供的影片内容及娱乐。然而英国桑姆博传媒公司(Sampo Media)研究发现,去电影院不再是年轻人的主要娱乐活动,听音乐、遨游互联网、购物及看电视是年轻人最频繁提到的娱乐活动;对45岁以上的人来说,影院似乎是看电影的最好去处,而35岁以下的人是否去电影院取决于票价及电影类型。桑姆博公司指出,在当下这样一个“多平台”的世界,电影放映商必须与不同的平台合作,不断强调“电影院”是看电影的最好场所。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电影观众的培养,认为他们对电影的兴趣与口味将严重影响英国电影的未来——他们不仅是观众,也是未来的电影创作者。“电影中心”(film hub)是在英国电影协会(BFI)指导下成立的网络组织,由注重体现电影文化的放映商组成,在全国设9个分中心,由不同机构分别率领,这9个电影中心的共同目标是扩大看电影的观众群,尤其是英国独立电影及其他“非好莱坞”电影的观众群;中心活动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培训及网络宣传,主题展映、捆绑发行及露天放映活动,数据调研与信息共享,各种全国性观众拓展活动。为加快培养新一代电影观众,位于伦敦的电影中心还专门组织放映商举办“如何吸引青少年观众”的培训。

英国的艺术电影院线通常非常重视树立及表达自身的文化立场。影屋院线(Picture House)是英国一家在伦敦、剑桥、牛津、布莱顿等城市拥有21家影院、拥有独立发行放映公司的艺术电影院线,该公司负责人指出,院线公司必须保持一定的价值观与原则,要有吸引观众的野心并认真制定相应策略;排片要体现一定的知识水准;影院所租用的场地要兼顾性价比与辨识度;影院所处的建筑物很重要,因为“影院”这个物理场所吸引人们前来观看电影,而“场所”是人类产生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影院必须让观众表达观点并提供其所想要的。

欧洲一些历史悠久的老牌影院及院线也非常重视培养新一代观众。比利时的格瑞戈诺斯院线拥有三家影院,其推出的“黑板上的大银幕”项目举办了20多年,每年为学校提供50部左右的影片,满足学生看电影的需要并推动学校教学目标的发展;该院线还针对15—25岁的年轻人推出“电影护照”项目,由学校里的“教师大使”发放,为学生提供日常观影的优惠;持“电影护照”的观影人次约占该院线每年观影总人次的5%。位于柏林的沃克电影院成立于1979年,是很多重大电影节如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放映场所。为了改变影院及其观众“正在变老”的现实,影院推出了一句新标语——“如果你身处正确的影院,就不会看到一部错误的电影”。该影院将目标观众分为三种:(1)影院现有的观影次数可以进一步增长的观众;(2)影院的潜在观众,如学生、专业人士等每年移居柏林的“新柏林人”,以及多厅影院的观众和偶尔去一次电影院的人;(3)从来不去电影院的人。针对上述三种人,沃克影院制订了不同的宣传方案。影院还更新了网站、Facebook及手机应用软件等数字形象设计,以增加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制作了一段有关影院历史及活动的宣传片在电影放映前播放,以重塑影院的经典形象;租用地铁空间预告电影放映信息等。这些宣传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没有投入资金改造硬件设施的情况下就树立了影院放映高品质电影的可贵形象。

(二)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与服务

与好莱坞的商业大片相比,艺术电影往往需要观众投入更多注意力,拥有更多知识背景,因此加强互动、提供深入的信息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韩国最大的院线公司,CGV4从2004年开始发展艺术电影院线Movie Collage,并与欧罗巴影院联盟展开紧密合作。Movie Collage刚推出时只有3块银幕,到2013年已在韩国17座城市拥有19块银幕,观影人次达67.4万;该院线放映的影片分为欧洲、韩国、发展中国家及好莱坞四类,其中欧洲电影吸引的观众数量最多,占总观影人次的31%。CGV认为艺术院线在提供艺术电影以外还需要发展推广工具以培养及吸引观众;公司通过网站、手机购票软件等渠道了解到,CGV院线58%的观众是女性,而Movie Collage所推出的艺术电影项目女性观众更是高达65%;就年龄段来说,45岁以上的观众占最大比例。根据这些信息,公司除了通过手机短信、电邮及社交网络等对影院排片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以外,还经常推出各种互动节目让观众了解更多电影相关信息,譬如,“电影对话”项目将创作者与评论人的映后讨论拍成录像放在网络上,供观众点击观看;“Docent”项目邀请评论界新人在电影放映以前进行点评;在网站上推出“策展项目”,提供一系列拥有共同主题的电影及可供点映的影厅,观众可以通过网站选择上映的影厅及希望放映的电影。CGV公司认为,看电影就像品酒一样,应该为观众提供欣赏不同影片的机会,体会艺术电影不同的个性及微妙之处——“经过启蒙的电影爱好者是我们最好的消费者”。可以看出,通过与欧罗巴影院联盟的紧密合作,CGV院线已经使电影文化的多样性与艺术电影的价值深植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之中。

法国圣埃蒂安镇的梅利耶斯影院在附近多厅影院的激烈竞争之下,也采用各种手段与观众加强互动、提供更好的服务:(1)不定期邀请观众参加位于都灵的国家电影博物馆的巴士旅行;2013年10月第一次举办该活动时,有50人参加,影院工作人员借机与观众聊天,以便更好地了解观众的需求,建立新的联系;(2)每月通过Skype为观众提供与外国电影制作人进行讨论的机会,形式轻松受到欢迎;(3)竞选选出两名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学生作为影院在学校里的“爱电影大使”,“爱电影大使”每月要选出他们最喜欢的影片,以文字形式给出理由,影院会将学生大使的推荐印在宣传单上,以增加影片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及学生对影院的认同感。

四、对我国影院业发展的启示

可以看出,秉承“电影院是看电影的最好场所”这一理念,欧洲通过“影院”这个“火车头”,为保护电影业的生态平衡与文化发展作出了切实的努力,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2012—2014年我国全年分别生产影片745部(故事片)、824部(故事片及其他影片)和618部(故事片),院线上映的数量分别为240多部(故事片)、326部(故事片及其他影片)和308部(故事片)⑤,可以看出,我国每年所生产的影片有大量无法进入影院上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粗制滥造、水平不高而被影院拒绝但也有一部分在艺术上达到相当水准,但因其所面对的观众比较“小众”,市场盈利前景不乐观而被影院拒之门外。事实上,由于缺少专业的院线与发行公司,一些在国际上获得大奖的优秀影片也难逃在国内影院遇冷的命运。2006年,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金狮奖”,在国内上映时与张艺谋的古装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期上映,上映两周全国票房仅200万,而《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5天票房就突破了1亿,凸显了在没有成熟的发行运营机制配合下,艺术电影与商业片“对峙”的窘境;2011年11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评委会大奖”及“最佳导演奖”、贾樟柯监制、新生代导演韩杰导演的《Hello!树先生》上映后,因票房不乐观,很多影院早早将其下线,导致观众慕名而去后想看也看不到。类似情况不同程度地发生在《图雅的婚事》《钢的琴》《最爱》《千钧一发》等近年来用心创作、兼具艺术与人文关怀的电影作品身上。这导致了国内电影市场“叫好”与“叫座”严重错位,创作者与观众之间“彼此不信任”的气氛也日益加重,不仅贾樟柯等艺术片导演深受其害,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等一线导演的创作也深受影响。

事实证明,如果艺术电影在国内院线长期“芳踪难觅”的话,必将不利于国产电影及观众观影文化的健康发展,也不可能形成健康的电影市场。影院是拉动电影生产与消费的“火车头”,无法进入院线、找不到放映空间也必然会打击投资者与制片人投资艺术电影的热情。欧罗巴影院联盟主席尼克·西蒙明确表示,“文化不仅仅是产品……就文化产业来说,多样性为创意社群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一宝贵的基础不能因为鼓励某种单一文化而变得贫瘠。”注重心理探索、哲学思考及艺术上的精微表现的欧洲电影长期为好莱坞提供了艺术与创新的血液,因此,美国电影界著名制作人、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联合创始人哈维·温斯坦也对法国政府的“文化例外”立场表示支持:“最重要的是要保护文化电影(cultural films)的环境,因为这对商业也有好处。”借鉴其对“文化电影”与“商业电影”相辅相成关系的肯定,值得我们对国内艺术影片、纪录片等各种小众影片的处境应该加以重视。

就我国目前艺术电影的放映空间来说,文艺人才汇聚的北京,也仅有3家有规模的艺术影院,分别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下设的艺术影院、MOMA万国城百老汇电影中心和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上海在2012、2013年曾两度由不同主体发起成立艺术电影联盟⑥,然而由于缺少片源及专业发行推广公司,目前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近年来我国影院投资规模不断增长,2014年我国全年新增影院1015家,新增银幕5397块,日均增长15块,但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影院的平均上座率仅为15%”,有近85%的影院座位处于闲置状态⑦。可以说,即使不考虑艺术电影的放映问题,这些影院也亟需学习欧洲艺术影院拓展自身社会文化功能、努力吸引与培养观众的积极态度与举措。

综上所述,欧盟及欧罗巴影院联盟在对待艺术电影及影院的理念、立场及做法上,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1)艺术电影及艺术影院的存在是人类文化生态及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提高到国家文化发展及文化主权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考虑。(2)欧盟多年坚持拨款支持艺术电影的推广与放映、艺术院线的存在与发展,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此举的文化意义及对人才及市场的培养。(3)观众的观影文化与消费模式对本土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及相关文化机构应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公众丰富多彩的观影文化。(4)影院是电影传播也是进行电影教育的场所,应积极开展各种与文化交流及教育相关的电影活动,通过与学校、社区等展开合作,扩大自身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地位及形象。(5)影院作为公共空间,既具有文化功能,也具有社会交往功能,应积极拓展影院作为文化及社会交往空间的吸引力,增强公众对影院空间身份的认同感,在拓展收入来源的同时推动潜在观众的增长。(6)商业院线投资发展艺术影院及院线分支,有利于突出自身的文化地位并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从而在电影产业拥有更多资源及更大发言权。(7)艺术影院需采取切实行动加强与观众的联系与互动,例如采取年卡、会员制等方式,立足于服务当地社区的需要。(8)艺术影院需挖掘并培养在目标群体中的代言人,可通过委任“教师大使”“学生大使”等方式,利用其在群体中的号召力,推广对艺术电影的兴趣及关注。(9)艺术影院需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及手机通讯等新兴媒体渠道,加强对影片及放映活动的宣传,根据观众的媒体使用习惯,通过各种媒介保持与观众的互动。(10)我国应尽快成立专门负责艺术电影及各类小众电影的发行及推广工作的专业公司,以弘扬电影的文化价值为核心,打造产业链,推动我国电影文化生态的健康发展。

影院是现代社会凝聚了文化与娱乐双重功能的重要空间。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与借鉴欧盟及欧罗巴影院联盟对艺术电影的立场与实践,尽快采取措施,拓展不同品种及风格的影片的放映空间,培养丰富多彩的观影文化,在此基础上,我国电影产业才能健康蓬勃地向前发展,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与各国展开积极的对话与合作。

注释:

① 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2006年,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2014年,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

② 指由欧盟成员国家出品的或其他经MEDIA项目认可的欧洲国家出品的电影。

③ 指由影院所在国以外的欧洲国家出品的、经欧盟认定为“欧洲电影”的影片。

④ CGV作为欧罗巴影院联盟的成员而被纳入本文进行介绍。

⑤ 数据分别来自:http://gb.cri.cn/27564/2015/01/07/7951s4832084_1.htm;祖薇:《2013年中国电影发展报告公布六成新片未进院线》,《北京青年报》,2014年7月10日;刘汉文、张林明:《2012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当代电影》,2013年第3期。

⑥ 2012年1月9日,由上海联和院线牵头创建的“长三角地区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在新衡山电影院以放映《归途列车》的形式宣告成立,当年5月因加盟影院范围突破长三角地区,更名为“艺术电影放映联盟”;2013年7月1日,由4条院线、10家影院组成的“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在中华艺术宫艺术剧场正式宣告成立。加盟影院除了可按平常经营的常规比例获得票房收益外,每年还可获得联盟下拨的展映补贴。但这两个联盟的艺术电影放映活动都缺乏连续性,相应的宣传推广也欠缺。

⑦ 《2014年一季度内地新增影院325座平均上座率15%》,http://news.xinhuanet.com/yzyd/culture/20140421/c_1110336673.htm,访问时间:2014年4月30日。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刘 俊

猜你喜欢
欧罗巴欧洲艺术
欧洲“芦笋季”
潜入欧罗巴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纸的艺术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解读欧罗巴
在欧罗巴奏响中国之声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