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缝线用于腮腺手术切口缝合效果观察

2015-02-20 15:58陈玉婷李蜀光魏海刚张继平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缝合线腮腺缝线

陈玉婷,李蜀光,魏海刚,张继平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广东佛山 528000

腮腺手术切口位于颌面部双侧耳垂周围,手术会在腮腺区留下长约4~8 cm的手术瘢痕,严重影响美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患者对腮腺区术后切口瘢痕增生的情况越来越重视。术后瘢痕增生涉及多个因素,缝线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于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将可吸收缝线抗菌薇乔线(美国强生公司)应用于腮腺手术切口的缝合,并观察其对切口愈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患者60例,病理类型均为单侧腮腺良性肿瘤,年龄40~60岁,体重50~70 kg,性别不限,无腮腺炎病史。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抗菌薇乔线,对照组用普通不可吸收丝线。均采用5-0缝线。

1.2 手术方法 术前耳周备皮三横指宽,术中由同一术者进行缝合,伤口止血彻底,肌层、皮下层、皮肤逐层对位缝合,缝合皮下层时,从伤口一侧真皮层向皮下层进针,穿过对侧相同深度组织,并从真皮层出针,打结后线结被埋在皮下,以减少瘢痕增生突出于皮肤表面。术后每天消毒伤口,腮腺区绷带加压包扎1周以防涎瘘。出院后嘱患者3个月内勿在太阳下暴晒,保持伤口清洁,忌食酸辣食物。

1.3 观察指标 术后7 d拆除外露于皮肤的缝线,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溃疡;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应用B型超声测量瘢痕厚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瘢痕厚度进行方差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伤口愈合情况 手术7 d后,观察组切口整齐,切缘对合良好,切口甲级愈合率100%;对照组3例患者术区局部红肿、渗液,1例患者术区溢脓,甲级切口愈合率为86.7%。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未见明显线头反应,对照组2例出现线头排斥反应。

2.2 瘢痕增生情况 观察组瘢痕厚度为(0.82±0.18)cm,对照组瘢痕厚度为(1.81 ±0.52)cm,观察组比对照组腮腺术后形成瘢痕厚度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腮腺是人体重要的外分泌腺,可发生炎性、肿瘤性、免疫性等多种疾病,疾病来源多样。绝大部分腮腺疾病除炎性反应外,以肿瘤多见,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面部必会留下瘢痕,影响患者的面容及心理。但是,无论使用什么缝合材料,何种缝合方式,术后瘢痕增生都不可避免。这就要求颌面外科医师在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瘢痕的增生。因此,颌面外科对手术切口的要求是损伤小、张力小、对合好、切口隐蔽、切口平如线状。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瘢痕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异物排斥反应较对照组小,观察组优势明显。石彦芳[1]的研究也证明了可吸收缝合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本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手术切口留下的瘢痕高出皮肤部分并非瘢痕的真正厚度,皮肤瘢痕的增生主要位于真皮层,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胶原纤维过度聚集,表现为增生性瘢痕的主要特征[2]。超声影像主要表现在真皮层的线状增强回声,这与增生性瘢痕主要发生部位相吻合。目前,对于瘢痕疙瘩的诊断分级及各种治疗方法效果评价尚缺乏客观定量的检测方法,而皮肤活检不可能作为常规手段应用。因此,通过超声测量瘢痕厚度可较大程度上减少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且省时、经济、方便,可对瘢痕的测量提供量化指标[3]。

缝线根据其生物降解性能可大致分为不可吸收缝线和可吸收缝线。不可吸收缝线能保持其抗张强度,可吸收缝线通常在60 d后失去抗张强度[4]。国内外常用的可吸收缝线有:(1)肠线。最早使用的生物吸收性缝线,由羊或牛肠黏膜内的胶原加工而成,但由于其柔韧性差,组织反应较大,已经较少使用。(2)聚乙交酯-丙交酯(poly lactide-coglycolide,PGLA)共聚物。由乙交酯和丙交酯按一定配比共聚而成的新型高聚物材料。(3)聚对二氧杂环己酮(poly dioxanone,PDS)缝合线。继PGLA之后的新型生物可降解医用材料,依靠体内水解反应而降解。(4)聚乙酰胺基葡萄糖。一种天然多糖高聚物,在虾蟹、昆虫的外壳及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广泛存在,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耐受性好,成本较低[5]。常用的不可吸收缝合线有蚕丝线和聚酰胺缝合线,是最广泛应用的不可吸收缝合材料。

缝合线在组织中是否发生炎症反应与组织相容性有关。异物进入组织后,可引起局部组织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高,中性粒细胞聚集,分泌产生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并可诱导更多类型的炎症细胞浸润。若应用组织相容性好的材料,诱导产生的白细胞数目较少,则炎症反应较轻[6]。本研究所选用的可吸收缝线是由聚乙酰胺基葡萄糖组成的多股编织缝线,在56~70 d内完全吸收,发生组织反应较轻,14 d保留其张力强度75%,4周为50%,术后60 d左右完全吸收。此时,颌面部伤口已完全愈合[7]。庄潮平等[8]认为,抗菌薇乔缝线表面的抗菌涂层能有效减少异物残留和瘢痕形成,并能明显降低伤口感染率。Ford等[9]亦证明,含有三氯生涂层的抗菌薇乔缝线能有效抑制手术切口处细菌定殖,同时能减轻术区伤口疼痛。有文献指出,三氯生涂层缝线可明显减少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附着率,使致病菌的生存能力极大降低[10]。丝线的优点为维持张力强度较久,缺点为较长时间存在于组织中,主要通过酶解被吸收。现今应用较广的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在体内的降解方式多为水解。水解较之酶解组织反应小,降解快,而颌面部皮肤因组织相对疏松,血运丰富,愈合时间短,一般不要求缝线长期存留于组织中。因此,使用人工合成的可吸收缝合材料能在保持伤口正常愈合的前提下,自行水解吸收,降低了异物排斥反应和瘢痕过度增生的风险。本研究表明,使用可吸收缝线与普通丝线缝合腮腺术区伤口比较,切口愈合情况更好,减少组织瘢痕增生,更能满足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对美观的要求。

[1]石彦芳.不同可吸收线在乳腺良性包块患者乳腺手术中缝合效果的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64-65.

[2]Haverstock BD.Hypertrophic scars and keloids[J].Clin Podiatr Med Surg,2001,18(1):147-159.

[3]李波,赵柏程,周启昌,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病理性瘢痕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17(5):332-335.

[4]刘小红,陈向标,赖明河.可吸收医用缝合线的研究进展[J].合成纤维,2012,41(4):24.

[5]周围,王泽强,郭琼,等.可吸收线缝合皮瓣固定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J].癌症进展,2013,11(1):64-67.

[6]李萌,刘宁青,李蔚,等.不同手术缝线对术后皮肤瘢痕形成的基础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8):887-891.

[7]Kontio R,Ruuttila P,Lindroos L,et al.Biodegradable polydioxanone and poly(1/d)lactide implants: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peri-implant tissue response[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5,34(7):766-776.

[8]庄潮平,蔡高阳,王永全,等.两种生物可吸收缝合线在腹壁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1):4045-4048.

[9]Ford HR,Jones P,Gaines B,et al.Intraoperative handing and wound healing: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coated VICRYL plus antibacterial suture(coated polyglactin 910 suture with triclosan)with coated VICRYL suture(coated polyglactin 910 suture)[J].Surg Infect(Larchmt),2005,6(3):313-321.

[10]Edmiston CE,Seabrook GR,Goheen MP,et al.Bacterial adherence to surgical sutures:can antibacterial-coated sutures reduce the risk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J].J Am Coll Surg,2006,203(4):481-489.

猜你喜欢
缝合线腮腺缝线
多功能手术缝合线兼具高韧性与润滑性
医用倒刺缝合线的研究进展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石灰岩缝合线发育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缝线抗议